JKF 捷克論壇

搜尋
Iarngreiper
威爾斯親王 | 7 小時前

ETtoday新聞雲 2025年08月20日 09:22 記者邱俊吉/綜合報導

▲研究發現每天多吃1碗白米飯,糖尿病風險將提高13%,醫師建議可混合糙米有助穩定血糖。(圖/CFP)

在台灣人的餐桌上,白飯幾乎每天都出現,但醫師提醒,白米好消化,但升糖快,有研究顯示,每日多吃1碗白飯,罹患糖尿病風險將上升13%,理想做法是將白米混合糙米、胚芽米或豆類,多搭配蔬菜,攝取後血糖較穩定,也兼顧口感與營養。

西園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邱筱宸在臉書粉專「邱筱宸 醫師」分享,挑米要看3點,首先是纖維量,保留米糠及胚芽者最高;其次是升糖指數(GI值),白米最快,全穀較平穩;再者是腸胃耐受度,白米最易消化,而全穀營養佳,但初期可能脹氣。

邱筱宸也整理出7種常見米類進行比較:

●白米。口感軟Q,消化快,適合小孩與腸胃不佳者,但營養單一,GI值高。研究顯示,每日多1碗,糖尿病風險上升13%。

●胚芽米。介於白米與糙米間,口感佳,GI值低,胚芽雖僅占3%,卻含過半營養素,包括B群、維生素E與纖維。因含油脂,須冷藏並在2個月內吃完。

●糙米。營養最完整,每100克含3.4克纖維,並富含B1、鎂、鋅與硒。研究顯示,以糙米取代白米,可降低糖尿病風險約11%,但要注意纖維多雖能助腸胃蠕動,也可能導致脹氣,需循序漸進。

●小米。無麩質、易消化,富含鎂、鉀與多酚,常用於產後或病後調養。

●紫米、黑米。富含花青素,有助保護血管與抗發炎,但注意紫米屬糯米,升糖較快,而黑米為全穀,纖維高,GI值低,但需浸泡烹煮。

●十穀米。混合糙米、黑米、燕麥、蕎麥、薏仁與紅豆等,營養互補。研究指出,足量攝取全穀可降低食道癌、胃癌與大腸癌風險,建議初期與白米混合食用。

●花椰菜米。非穀類,碳水與熱量僅為白米10%左右,GI值低,含蘿蔔硫素。研究顯示具抗氧化、抗發炎作用,並可能降低癌症風險,適合糖尿病、減重族群。

邱筱宸建議,若顧口感,或在腸胃炎、手術後恢復期,可選白米或小米;控糖者宜選糙米、胚芽米或黑米;嚴格減醣者可用花椰菜米取代;追求全面營養則可吃十穀米;她強調,最好不要長期只吃單一米種,可嘗試多樣穀物,並搭配蔬菜與運動,才能吃得均衡又健康。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comsci
高級超級版主 | 2 小時前

每天多1碗白飯糖尿病風險增13%...現在晚餐都吃半碗而已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