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歐蓓羽
大公爵 | 3 天前

20250822001541.jpg

賈詡是三國中最長壽的謀士之一,一生歷經董卓、李傕(ㄐㄩㄝˊ)、張繡與曹操等多位主公,卻總能在亂世中安身立命。他的謀略狠辣精準,宛城之戰、潼關離間,都展現出不遜於諸葛亮的智謀,按理說曹操該將其奉為心腹,然而事實卻相反,賈詡雖位高,卻始終被隔離在決策核心之外,原因並非他不夠聰明,而是他「太聰明」,聰明得讓曹操忌憚,不敢真正信任。

賈詡出身涼州,家世並不顯赫,早年隨地方小官任職,後來因戰亂而輾轉依附董卓、李傕等人。當長安大亂時,他憑幾次精準的計策自保,逐步擠進上層,展現「老狐狸」的生存本能。

後來賈詡投奔張繡,更以宛城之戰一舉成名,當時張繡原本有意投降曹操,賈詡卻勸阻,斷言「曹操心性太毒,投降亦無好下場」。結果夜襲成功,曹操之子曹昂與猛將典韋皆戰死,幾乎動搖曹操根基,自此,賈詡的狠辣被天下記住,但也讓曹操對他心生防備。

張繡最終仍歸降曹操,賈詡也隨之入魏,曹操對他表面上不薄,授予太中大夫、執金吾、太尉等高位,卻從未讓他真正參與軍政核心。相比荀彧、郭嘉能直言勸諫、與曹操並肩議事,賈詡卻始終「置身事外」,這並非能力不足,而是賈詡懂得「避禍」,他清楚何時該說、何時該沈默,寧可少出主意,也不願暴露自身。

潼關之戰是賈詡少數風雲時刻,當時曹操陷於馬超、韓遂的聯軍壓迫,危在旦夕,賈詡一句「挑撥二人疑心」的計策,讓聯軍內鬨自毀,魏軍不費一兵一卒而化險為夷。這等奇謀足以奠定其地位,但事後曹操僅賞以虛職,並未讓他握兵掌權,顯示出明顯的疏遠。

究其原因,曹操忌憚的不是賈詡的「毒計」,而是他深諳避險之道,郭嘉、荀彧雖也敢說不中聽的話,但至少展現了忠心;而賈詡只求自保,從不死心塌地選邊站。對曹操而言,這種人既可用作利器,又難以托付大任,尤其賈詡曾經算計過曹操,這根刺永遠拔不掉。

賈詡本人也清楚其中分寸,他在曹操身邊18年,幾乎未主動參與重大決策,立太子之爭時,他選擇沈默,甚至曹丕即位後,他已提前告老還鄉。臨終時,他坦言自己一生「只求自保,不求功」,這不是謙辭,而是他行事的真理,正因如此,他能從董卓亂世一路活到魏文帝時代,成為三國中少數始終立於不敗的謀士。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