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獵風騎士
威爾斯親王 | 昨天 13:32


唐朝節度使權力集中,導致叛亂頻仍,相較之下,清朝總督雖握有兵權,卻處處受到制衡。(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唐朝節度使雖握有兵權,但因權力過於集中且缺乏有效制衡,叛亂頻繁、割據成勢;相較之下,清朝總督同樣掌握軍政大權,卻鮮少出現叛變,其背後原因可歸納為四大關鍵:一是中央掌握任命與罷免權,二是財權、軍權與人事權分割明確,三是監督機制完善,四是總督多為文官、缺乏統兵經驗。這些制度設計讓總督無法自立割據,中央能有效掌控地方,維持清朝統治穩定。

根據《搜狐網》報導,清朝總督制度起源於明朝的臨時職務,後來演變為行省常設官職,地位與六部平起平坐。

為防止權力過度集中,清朝設立了承宣布政使司與提刑按察使司,將總督的財權、人事權與司法權分割,並可向中央報告總督行為,形成有效監督。即便在太平天國起義與洋務運動期間,總督因地方需求而權力有所擴張,但仍受到任命、罷免與任期等制度限制,無法完全掌控生殺大權。

在軍權方面,總督雖統轄巡撫、提督與總兵,但多數兵力由各自親兵掌握,總督可調動的兵力有限。例如庚子事變中,李鴻章雖有決策權,卻無法完全控制軍隊,因此難以自立為王。

相比之下,唐代節度使權力高度集中,不僅掌握軍政,還可任免地方官員、徵收稅款自作軍費,中央干預有限,部分節度使甚至世襲,形成割據基礎。邊防募兵制使節度使兵力遠超中央禁軍,即便安史之亂後,中央試圖削弱權力,複雜的權力格局仍難以徹底解決問題,導致叛亂頻繁、政權衰落。

清朝總督之所以無法像唐節度使叛亂,主要可歸納為四大關鍵:

1、中央控制任免與任期:皇帝掌握總督生殺大權,任期有限,權力受制。

2、權力分割:財權、軍權與人事權由承宣布政使司與提刑按察使司分割,避免集中。

3、監督機制完善:兩司可向中央報告總督行為,防止濫用權力。

4、文官居多、缺乏統兵背景:總督多為文官,行省界線由中央劃定,地理條件不利於地方割據或自立為王。

正是這些制度與結構性差異,使清朝總督雖握兵權,卻無人敢謀逆,保障了中央長期穩定統治,也避免了唐朝節度使頻繁叛亂、政權衰落的局面。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幫個忙進去點個愛心吧~~終極人氣達人拜託了~~小弟我目前缺愛心
可以直接按→https://www.jkforum.net/thread-10387411-1-1.html ←可以直接按

幫個忙進去點個愛心吧~~終極人氣達人拜託了~~小弟我目前缺愛心
可以直接按→https://www.jkforum.net/thread-10387411-1-1.html ←可以直接按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