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132 | 回覆: 5 | 跳轉到指定樓層
鄭玄琦
高級版主 | 前天 22:46

0.jpg
過去幾十年,AI在科學界的角色,多半是協助資料整理、優化計算與檢查已知模式的工具。然而,美國艾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於7月30日正式對外發布的一項突破性研究,顛覆了這種傳統角色,首次讓AI從一個「協助者」,直接躍升成為發現新物理定律的「合作者」。

這項刊登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的研究,主題為《為物理研究量身打造的機器學習揭露塵埃等離子體中的意外物理現象》(Physics-tailored machine learning reveals unexpected physics in dusty plasmas),由實驗物理學家賈斯汀.伯頓(Justin C. Burton)、理論物理學家伊利亞.內門曼(Ilya Nemenman)兩位教授,指導博士後艾斯拉姆.阿布杜拉萊姆(Eslam Abdelaleem)及博士生俞文濤(Yu Wentao)共同完成。

該項研究證明了AI不只是分析數據,它直接參與物理發現的本身。其核心「塵埃等離子體」(dusty plasma),是一種帶電的微小塵粒,漂浮於離子與電子的汪洋中,這種系統既出現在實驗室裡,也存在於土星環、彗星尾巴,以及星際空間。物理學家早有理論去描述它們的行為,只是,始終無法攻克如A吸B,B排斥A等粒子間的「非互易作用力」現象,以致一直處於難以精確量化的狀態。
伯頓教授帶領的團隊運用雷射和高速攝影,在真空室裡捕捉每一顆塵粒的三維運動軌跡,並由伊利亞教授設計一個「嵌入物理原則」的神經網路,讓AI去學習它們之間的作用力。融合了物理原理的機器學習模型,極其精確地學習長期困擾著物理學家的粒子間的相互影響不對等(即非互易作用力)現象,結果,AI模型的準確度令人驚嘆,甚至破解了多處過去理論所忽略的重要偏差,例如粒子電荷與大小關係的複雜性,以及作用力的異常衰減模式。

更重要的,是研究的意義超越了塵埃等離子體本身。塵埃只是研究者用來驗證方法的「理想試驗」場域,而這種能夠自動辨識並修正物理規律的AI工具,則是能夠應用到任何由大量粒子或個體構成的複雜系統,無論天文中的行星環、醫學裡的細胞群落,抑或城市中的交通網絡,不難想像,如果同樣技術被用作分析經濟市場的交易規模、氣候系統的變化節奏,或者疾病的傳播途徑,我們就能在問題爆發之前洞悉到隱藏的模式。這便意味著,AI不僅是在幫助我們理解宇宙的運行,也有可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健康與安全上,發揮更深遠的影響。
這一突破性的研究還帶來一個關鍵啟示,AI不應再被視為威脅科學家的替代者,而是「超感官」,放大我們觀察和理解世界的能力。正如伯頓教授在校方新聞稿中所言「AI可以打開全新的探索領域」(AI can open doors to whole new realms to explore),這不禁讓人聯想到科幻影集《星際迷航》,那句開場著名的經典台詞「Boldly go where no one has gone before」,它象徵著人類與機器攜手,勇敢探索未知的精神。

當然,AI目前仍不是全能的魔法。它所做的發現必須經過人類科學家的嚴格檢驗和詮釋。人類的專業知識和批判思維依然不可或缺,惟有這樣,AI才能真正成為推動科學前沿的助力。這項研究突破,寫下了AI科學探索的新里程碑,也為未來開啟了無限想像可能。當我們學會與AI並肩作戰,勇於提問、懷疑與驗證,我們就能在宇宙的深邃與社會的紛繁中,發現更多隱藏的規律,從而點亮未知的黑暗。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732 + 30 感謝好友分享
19830523 + 30 + 3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60  金幣 + 3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昨天 11:10

這個標題又有點言過其實了,AI模型處理大量的實驗數據,其中包括等離子體的溫度、密度、顆粒分佈、電場變化等數十個變數。它能夠在這些龐大的數據中,自動且快速地找出人類肉眼或傳統統計學方法難以發現的隱藏模式與關聯性。

AI不僅能預測等離子體的行為,更重要的是,它發現了數據中有一種無法用已知理論解釋的異常模式。這就好比AI在一個熟悉的圖書館裡,意外地找到了一本從未被發現過的古老手稿。這「手稿」揭示了等離子體中一種全新的非線性效應,也就是會產生意外結構和波動的原因。

透過AI的輔助,科學家們得以跳過漫長的假設與試錯過程,直接鎖定那些最值得深入研究的現象。這不僅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資源,也讓他們能更快地突破現有的知識瓶頸。

AI不是取代科學家,而是作為一個強大的工具,擴展了科學家的洞察力,讓他們得以看到傳統方法無法觸及的物理世界,從而開啟了全新的研究方向。
引言 使用道具
鄭玄琦
高級版主 | 昨天 18:50

732 發表於 2025-8-23 11:10
這個標題又有點言過其實了,AI模型處理大量的實驗數據,其中包括等離子體的溫度、密度、顆粒分佈、電場變化 ...

AI也有可能取代科學家
從圍棋就能看出
AI能自創棋譜自己研究棋譜
打敗棋王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昨天 19:06

鄭玄琦 發表於 2025-8-23 18:50
AI也有可能取代科學家
從圍棋就能看出
AI能自創棋譜自己研究棋譜

人工智慧不可能完全取代科學家,但它正在迅速成為科學研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強大工具。與其說取代,不如說AI正在改變科學家們的工作方式,讓他們能夠更有效率地進行研究,並在許多領域取得突破。

AI目前還無法取代科學家在以下方面的角色,例如提出新問題、創造性思維與解釋和倫理與判斷。AI可以將科學家從繁重的數據處理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有更多時間去思考、創造和解決更深層次的問題,但不可能完全取代科學家。

引言 使用道具
鄭玄琦
高級版主 | 昨天 19:19

732 發表於 2025-8-23 19:06
人工智慧不可能完全取代科學家,但它正在迅速成為科學研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強大工具。與其說取代,不如說 ...

AI確實是不可或缺的強大工具
如能提出新問題、創造性思維與解釋和倫理與判斷

這樣他就有自我意識
未來AI如何發展是未知數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昨天 19:23

鄭玄琦 發表於 2025-8-23 19:19
AI確實是不可或缺的強大工具
如能提出新問題、創造性思維與解釋和倫理與判斷

AI如能提出新問題、創造性思維與解釋和倫理與判斷,那麼魔鬼終結者的劇情終將上演!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