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歐蓓羽
大公爵 | 2025-8-26 12:39:22

08:452025/08/26 中時新聞網 王柏文

大罷免落幕,七名國民黨立委全數過關,藍白結合保住國會多數。旅美教授翁履中26日就表示,這場政治風暴結束後,台灣政局不僅將面臨更複雜的朝野互動,美國在台協會(AIT)的快速動作,更釋放出清晰訊號「美國不在乎誰執政,只在乎國防預算能否順利到位」。

行政院提出的9,495億元國防預算案,占GDP 3.32%,比2025年增加23%。翁履中26日在臉書上發文表示,國會生態沒有改變,預算案勢必在立法院遭遇更多談判與拉鋸。外媒對罷免案多延續「抗中保台牌失效」的論述,甚至形容北京會樂見此結果,卻很少檢視台灣選民更在意民生議題的現實原因。這反映出駐外媒體長期依附當權派的習性,除非政黨輪替已成定局,否則外媒鮮少願意與現任政府翻臉。

然而駐外使節必須即時因應政局,美方的反應尤其迅速。翁履中認為,罷免投票結束後,AIT處長谷立言隨即與國防部長顧立雄會晤,之後又與多位國民黨立委合影並發文,強調「美國歡迎跨黨派展現對國防改革與經費投入的堅定承諾」。這樣的安排,顯然是要跨越政黨界線,確保軍費不因朝野角力而受阻。

翁履中強調,美國訊號已經明白到不能再明白:誰能推動國防預算,美國就與誰對話;誰若阻擋,美國就會「好好溝通」。對執政黨而言,壓力在於必須與在野黨協商,否則預算卡關不僅影響防務布局,更會損害國際信譽。對在野黨而言,壓力更為複雜,若選擇強硬抵制,極可能被華府解讀為「唱反調」,甚至被貼上「親中」標籤;若選擇全面放行,又可能被支持者批評對美讓步過度。

他提醒,國防開支增加是現實,但若讓台灣人民覺得只是「被迫買美國軍火」,恐怕引發更多疑美論,更嚴重的是社會可能陷入無力感,認為不論哪一黨都守不住人民的荷包,最後對政治徹底失望。這樣的後果將動搖台灣民主的凝聚力。
他直言,川普時代已經清楚揭示,美國對盟友要求就是「國防KPI」,沒有折扣的空間。台灣真正的課題不是要不要加軍費,而是怎麼花,該買哪些裝備、補強哪些弱點、如何讓錢花得值得。各政黨若只是比誰喊得愛國,意義不大,能否提出清楚的戰略藍圖,才是爭取人民信任的關鍵。

翁履中最後總結,美方的壓力無法迴避,但真正的挑戰在於台灣內部共識。如果人民對政治失去信任,無法凝聚共識,不論未來面對台美關係還是兩岸互動,都會因為深層的不信任而更難找到社會能接受的平衡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