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皇帝 | 昨天 08:21

211.jpg

小恆星大志氣,可惜逆襲未果。天文學家最近發現一對質量相當的恆星與黑洞周旋多年,恆星曾試圖反抗黑洞吞噬,雖然最終仍逃不過死亡命運,卻因此引發一種奇怪超新星類型。

2023 年 7 月,史維基瞬變探測器(Zwicky Transient Facility,ZTF)在 AI 系統協助下觀測到一場超新星爆炸事件,位於 7.3 億光年外,命名 SN 2023zkd。

一開始,SN 2023zkd 看起來只是典型超新星:明亮閃光訊號隨著時間推移逐漸消失。但幾個月後,天文學家注意到它再次變亮,回顧檔案數據進一步發現,該系統亮度在爆炸前曾持續增加長達 1,500 天(約 4 年),這麼長的爆炸前增亮階段很少見,詳細分析表明恆星曾經歷 2 次噴發釋出大量氣體,第 1 次光度峰值為爆炸波撞擊低密度材料,幾個月後第 2 次峰值則是與一個稠密盤狀雲團緩慢且持續的碰撞引起。

研究人員認為使恆星出現這種模式的最好解釋,是一對質量相當的恆星與黑洞互相繞旋多年,恆星曾試圖反抗與吞下黑洞,但此舉導致黑洞的重力壓力引爆恆星;另一種解釋則是黑洞在恆星爆炸前就將恆星徹底撕裂。

無論哪種方式,黑洞都是最後贏家,而恆星承受爆炸性死亡。

AI 技術應用讓天文學家更高效分析大量數據,從而捕捉到這些罕見天文現象,SN 2023zkd 事件不僅豐富我們對宇宙極端環境物理過程的理解,也為未來天文研究提供新方向和課題。

新論文發表在《天文物理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感謝大大分享
littleglin + 1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2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littleglin
王子 | 昨天 11:19

恆星曾試圖反抗與吞下黑洞
這句話,是擬人化形容詞嗎?

我的認知,宇宙中的現在都是依循種種特性導性必然的結果,黑洞的吞噬是自然,恆星就只有跟黑洞的距離,是否被黑洞引力捕捉到,導致慢慢被吞噬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昨天 11:44

littleglin 發表於 2025-9-14 11:19
恆星曾試圖反抗與吞下黑洞
這句話,是擬人化形容詞嗎?

好友說的完全正確,這的確是擬人化的形容詞。

天體萬物只會依照我們現知的物理定律運行。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att007
王室 | 昨天 20:05

這種情形只是宇宙中無數次中的滄海之一粟,只是有些沒有被發現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昨天 20:11

att007 發表於 2025-9-14 20:05
這種情形只是宇宙中無數次中的滄海之一粟,只是有些沒有被發現

沒錯,看到一個就代表還有很多個,只是我們觀察能力有限還沒有發現。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att007
王室 | 昨天 20:40

732 發表於 2025-9-14 20:11
沒錯,看到一個就代表還有很多個,只是我們觀察能力有限還沒有發現。

為什麼我想到小強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昨天 20:53

att007 發表於 2025-9-14 20:40
為什麼我想到小強

蛇兄還真的很會歪樓,不過小強這個比喻的確很貼切!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