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皇帝 | 昨天 08:32

211.jpg

古代科舉制度為寒門學子打開公平競爭的大門,讓許多出身貧寒、才華出眾的讀書人得以步入仕途。在歷史題材的劇作中,常能看到書生中舉後欣喜若狂的畫面,但這種誇張表現背後,其實意味著家族榮譽翻轉、社會地位躍升,還有免稅特權加持,換誰都會心動。

科舉制度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選官方式之一,自隋朝創立以來,經唐、宋、元、明、清各代不斷完善,為寒門學子提供公平競爭的機會,使許多出身貧寒的讀書人得以步入仕途,徹底改變自身及家族的命運。

以《儒林外史》中的范進為例,這位原本窮困潦倒的秀才在中舉後竟然癲狂,這種看似過激的反應,其實揭示了科舉制度帶來的現實利益。對讀書人而言,舉人功名不僅是個人榮譽,更代表社會地位的劇烈躍升,昔日默默無聞的窮書生,一夕之間成為受人敬重的士紳,家人態度徹底改變,連地方權貴也紛紛登門結交,這種社會躍升,堪比現代人一夜暴富的震撼。

科舉的層級設計也讓舉人身份極具價值。秀才僅具參加更高級別考試的資格,無法直接入仕;而一旦成為舉人,就正式踏入仕途門檻,未來可被授官職,並享有朝廷提供的各項待遇,其中最吸引人的是舉人可享免稅特權,名下田產、商鋪等可免徵賦稅。在賦稅繁重的古代社會,這無異於打開快速累積財富的金鑰匙。

這項免稅特權也帶來廣泛社會效應,即便舉人未真正出任官職,商人仍願將產業掛靠在舉人名下以避稅,這種互利模式使得貧寒出身的舉人也能迅速積累財富,同時促進士商階層融合。但這種特權也容易被人利用來牟取私利,暗藏一定風險。

因此,范進中舉後的狂喜並不令人意外,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古代社會,舉人功名不僅象徵學識認可,更意味著家族地位躍升和經濟改善。這種劇烈而迅速的改變,宛如「鯉魚躍龍門」,真實展現了科舉制度改變命運的力量。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att007
王室 | 昨天 19:55

考中狀元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昨天 20:02

att007 發表於 2025-9-14 19:55
考中狀元就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考中舉人之後才有資格去考進士,三年一次科考很多中進士的都已經很老了,狀元更是人中龍鳳。

話說秦檜也是狀元,但是卻背了奸臣的千古罵名。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