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皇帝 | 前天 08:12

211.jpg

北宋與明朝雖同樣敗於女真政權之手,但兩者後續命運卻大相徑庭,南宋能偏安江南百餘年,而明朝滅亡後的南明,僅存數十年便土崩瓦解,造成這一差異的關鍵有三:其一,南宋擁有岳飛、韓世忠等名將固守江防,而南明多數將領投降或叛變;其二,南宋依託江南富庶與水網天險,物資與防禦俱足;其三,南宋軍民凝聚力強,而南明內鬥頻繁、人心渙散。

一個王朝能否延續,不僅取決於外敵強弱,更在於內部是否團結,南宋與南明兩者命運迥異,可歸納為以下三大原因:

原因一、名將堅守vs.將領叛變
南宋初期湧現岳飛、韓世忠、吳玠等抗金名將,岳飛北伐一度逼近汴京,韓世忠在黃天蕩以8千水軍阻擋10萬金軍達48天,吳玠更憑秦嶺天險多次擊退敵軍,成功守住長江與西北防線。

明末情況則截然相反,關鍵將領多數投降或叛變,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吳三桂,他不僅未能守住山海關,還引清軍入關,導致北京陷落,南明幾乎無翻盤可能。

原因二、地理與經濟差異
南宋偏安江南,正值國內經濟重心南移,江南富庶,糧食與財力充足,加上長江天險與水網縱橫,使金軍難以深入。

南明雖同樣依託江南,但地方割據嚴重,財政難以統籌,再加上清軍「以漢制漢」的懷柔策略,許多地方勢力倒向清廷,使南明難以形成有效合力。

原因三、內部凝聚力高低懸殊
南宋雖失去北方中原地區,但軍民同仇敵愾,至少維持基本團結,即便趙構以「逃跑皇帝」為人詬病,仍能在江南重建政權,軍心尚可凝聚。

南明則完全不同:弘光帝沈溺酒色,隆武帝勢單力薄,永曆帝年幼無知,黨爭頻繁、人心渙散;加上對外有清軍壓境,對內又受李自成、張獻忠餘部威脅,政權先天不足。最終,永曆帝於1662年在清軍追捕下被俘遇害,南明徹底覆亡。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att007
王室 | 半小時前

總結原因還是〝人〞的問題,歷朝歷代不都是如此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