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鄭玄琦
高級版主 | 昨天 23:12

AA1MWrFO.jpg
昔日的巴比倫是美索不達米亞的明珠,宏偉的神廟與宮殿曾矗立於此。(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昔日的巴比倫是美索不達米亞的明珠,宏偉的神廟與宮殿曾矗立於此,詩人與史官則在此想像出古代世界七大奇景之一,空中花園(Hanging Gardens)。如今,雖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遺產,卻仍在輝煌與頹敗之間搖擺。

CNN報導指出,儘管伊拉克多年來深陷戰爭與不穩定,巴比倫仍吸引著來自海外的旅人。2024年,巴比倫古蹟與文物局(Antiquities and Heritage Directorate in Babylon)統計,共有49,629名遊客到訪,其中5,370人來自國外。雖然人數逐漸增加,但與數十年前的人潮相比,仍有相當差距。
然而,今日的巴比倫已是一處陷於困境的遺址。通往古城的道路破裂難行,遺址內部雜草叢生,垃圾散落,煙蒂與塑膠瓶隨處可見。設施極度缺乏,售票亭後僅有廁所一處,周邊沒有旅館,導覽指示稀少,沒有導遊的旅人極易迷失於斷垣殘壁之間。

當地導遊努力引導遊客走過乾淨路線,呈現遺址最美的一面,但對獨自旅行者而言,疏於維護的痕跡卻清晰可見。伊拉克文化部巴比倫古蹟與文物局局長拉阿卜杜拉(Raed Hamed Abdullah)坦言:「整個考古遺址只有四名清潔工,有時我甚至請守衛幫忙打掃。我們希望政府能撥出足夠資金,好好照顧巴比倫。」

事實上,對於遺址日常維護的實質支持仍相當有限。地方政府只能提供零星維修,更大規模的發展計畫,從遊客服務到文物保存,仍受困於法律與政治障礙。

巴比倫的傷痕不僅來自歲月,也來自現代權力的角逐。1980年代,薩達姆·海珊(Saddam Hussein)大規模重建巴比倫,以印有自己名字的磚牆與巨大的宮殿將自身嵌入古城敘事。2003年美國主導的入侵後,美軍在此設立基地,將薩達姆的宮殿改作總部。直升機與坦克重創遺址,宮殿內牆更被士兵塗鴉。義大利旅客詹維加尼(Gianmaria Vergani)直言:「看到宮殿被荒廢、滿是塗鴉,真的讓人心碎。安全措施的缺失更是荒謬,文物幾乎可以輕易被盜走。」
2019年7月,當UNESCO將巴比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時,被視為伊拉克一大勝利。然而,名列遺產清單並不代表保存有保障,資金短缺與計畫停滯依舊讓遺址依賴地方守護者的努力。當前,僅靠清潔工、導遊與考古學家的零星付出,支撐著這座古城的延續。國際非營利組織世界古蹟基金會(World Monuments Fund)近年雖在美國大使館支持下,展開尼馬克神廟(Ninmakh Temple)修復計畫,但規模有限。

真正讓巴比倫歷史延續的,往往不是機構,而是個人。22歲的當地導遊哈希姆(Hussein Hashem)自小在巴比倫長大,因校外教學而愛上歷史。雖然畢業於巴比倫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最終卻選擇投身觀光業。他說:「透過我的工作,我努力傳遞一個訊息:伊拉克是安全而美麗的,不如媒體上描繪的那樣。我希望每個人都能來親眼看看這裡的歷史、人民與文化。」

遊客常常詢問空中花園的真偽,哈希姆會解釋,德國考古學家曾認為在遺址中找到遺跡,但後來證實那只是食物儲藏空間;也有學者認為真正的位置在幼發拉底河附近。他同時呼籲遊客尊重遺址,不要留下垃圾或在古石上刻字。

即使面臨困境,巴比倫依舊散發著魔力。遊客在伊斯塔爾門前讚嘆,討論空中花園的傳說,驚嘆於這片沙漠平原曾孕育出的天堂。學者持續研究,旅人則帶著故事歸鄉,讓親友驚訝於他們曾行走於尼布甲尼撒的首都。

對維加尼而言,參觀巴比倫是伊拉克旅程的圓滿句點。他說:「除了它的美麗與歷史,我最欣賞的其實是伊拉克人民——他們友善、樂於助人、滿臉笑容,真的令人驚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