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鄭玄琦
高級版主 | 前天 23:20

研究人員指出,中國發現的一具百萬年前人類頭骨,顯示智人(Homo sapiens)可能比原先認知早至少50萬年開始出現。

這項發現也顯示智人與其他姊妹物種——包括尼安德塔人(Neanderthals)——共存的時間遠比過去所認為的更長。

科學家表示,他們的分析「徹底改變」人類演化的理解;若研究結果正確,將重寫人類歷史的早期篇章。

但人類起源研究領域仍充滿分歧,其他專家認為,該研究的結論雖具可能性,但仍然未能確定。

刊登於《科學》期刊的發現令研究團隊震驚,其成員包括來自中國一所大學與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科學家。

「從一開始得出結果時,我們就覺得難以置信。怎麼可能這麼早?」負責分析工作的中國復旦大學教授倪喜軍說。

「但我們反覆測試所有模型、使用各種方法,如今對結果充滿信心,也感到非常興奮。」

AA1NreUM.jpg
這些頭骨是由中國中部湖北省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的,他們將其與其他人類物種進行了比較。
© Fudan University
科學家最初發現這具名為「鄖縣人二號」的頭骨時,認為它屬於早期人類祖先——直立人(Homo erectus),即首批擁有大型腦部的人類。因為其年代約為一百萬年前,遠早於一般認為較進化人類出現的時間。

直立人約在60萬年前開始演化並分化為尼安德塔人與智人。

但對「鄖縣人二號」的最新分析——已由研究團隊以外的專家審查——顯示它並非直立人。

目前認為它屬於「龍人」(Homo longi)早期版本,這是一種與尼安德塔人和智人處於相似發展階段的姊妹物種。

基因證據顯示龍人曾與上述物種共存,因此若「鄖縣人二號」在百萬年前就已存在,科學家認為,尼安德塔人與智人的早期版本也可能同時出現。
英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教授、研究共同主持人克里斯·斯特林格(Chris Stringer)表示,這項驚人分析已將大型腦人類的演化時間表大幅提前至少50萬年。

他指出,地球上很可能存在百萬年前的智人化石——只是我們尚未發現。

辨識早期人類物種及其出現時間,主要有兩種方法——分析頭骨形狀與基因資料。「鄖縣人二號」的研究同時採用這兩種方法,且結果一致。

但劍橋大學演化遺傳學者艾爾文·斯卡利(Aylwyn Scally)指出,這兩種方法都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

「對時間的推測必須特別謹慎,因為無論是基因或化石證據,這都非常困難。」他說。

「即使擁有大量基因資料,也很難將這些族群可能共存的時間精確到10萬年內,甚至更長。」
他補充說,儘管倪喜軍教授與斯特林格教授的結論具有可能性,但仍遠未確定,需更多證據支持。

「目前的圖像仍不清晰,因此若這項研究的結論能獲得其他分析支持,特別是來自基因資料,那我們對結果的信心將會提高。」他對BBC新聞表示。

目前在非洲發現的最早智人證據可追溯至30萬年前,因此有些人傾向認為智人可能最早在亞洲演化。

但斯特林格指出,目前證據仍不足以確認,因為非洲與歐洲也有百萬年前的人類化石,需納入分析。

「有部分基因證據顯示,我們物種可能更早出現,並與我們的譜系重新結合,但這尚未被證實。」他說。

若時間表提前,代表三種人類物種在地球上共存約80萬年,遠比先前認為的時間更長,期間可能曾互動並雜交繁殖。
智人較早出現的時間,也有助於解釋科學家長期難以分類、難以定位於人類演化譜系的數十具人類化石,其年代介於80萬年前至10萬年前之間,學界稱之為「中期混亂」(muddle in the middle)。

但智人、龍人與尼安德塔人更早出現的理論,則可清楚解決這一問題。

復旦大學教授倪喜軍表示,這些難以分類的化石如今可歸為「三大物種」之一的亞群,或其更原始的祖先——亞洲直立人(Asian Homo erectus)與海德堡人(heidelbergensis)。

「人類演化就像一棵樹,」他說,「這棵樹有多個分支,其中三個主要分支彼此關係密切,可能曾發生雜交,並共存近百萬年。這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結果。」

「鄖縣人二號」與另外兩具頭骨一同在湖北省出土,但因受損與變形,曾被誤判為直立人。

為還原其原始形態,倪教授團隊掃描頭骨,利用電腦建模技術進行修復,並以3D列印製作複製品。

透過看清他們的真實面目,科學家得以將其重新分類為一個獨立的、更進化的人類群體。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732 + 30 感謝好友分享
19830523 + 30 + 3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60  金幣 + 3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732
皇帝 | 昨天 14:42

這篇研究得出的結論可能徹底改變我們對人類演化時間表的理解,尤其是強調了亞洲在人類演化史中的重要作用,表明關鍵的演化發展可能並非只發生在非洲,挑戰了長期以來以非洲為中心的演化敘事。

儘管研究團隊認為這項分析具有革命性,但人類起源研究領域對此仍存在分歧。一些專家認為研究結論雖然具有可能性,但仍未能確定,並強調需要更多的化石和遺傳證據來證實這些更早的分化日期。

這項研究發表在最頂級的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顯示研究成果的重要性。特別是在科學界關於人類演化「中間期」(100萬至30萬年前)混亂化石記錄的重要一步。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鄭玄琦 + 30 + 3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30  金幣 + 3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