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弟華
威爾斯親王 | 前天 20:08

fc0c6dfa-b31a-4370-836e-a78a85c00410.jpg

龐大年輕人口應是推動經濟的強大引擎,卻在東南亞與南亞逐漸淪為「失業陷阱」。印尼及尼泊爾接連爆發青年示威抗議,對執政者形成威脅。這些年輕人用智慧手機和社群,點燃了被外界形容繼阿拉伯之春的「亞洲之春」。

阿拉伯之春的結果並非全面勝利,這一波的亞洲之春,不同事件背後,其實有著共同推力:青年世代對就業匱乏與不平等加劇深感不滿。印尼半數人口在30歲以下,尼泊爾則約56%,年輕世代占比遠高於全球平均,但高失業率、人才外流與貧富差距擴大,正讓原本的「人口紅利」變成沈重的社會負擔。

根據聯合國數據,南亞與東南亞國家普遍擁有高於全球平均的年輕人口,理論上應能為國家帶來創新、技術與勞動力,形成經濟成長的潛力;但國際勞工組織(ILO)統計顯示,孟加拉、印尼與尼泊爾超過8成勞動人口屬於「非正式就業」,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不僅限制了階層向上流動,也壓抑消費與投資意願,拖慢經濟成長。

尼泊爾靠匯款撐經濟 加劇惡性循環

在尼泊爾,海外勞工已成為經濟支柱。官方估計,近年每年約有70萬人離開這個僅2970萬人口的國家,前往中東、馬來西亞工作。世界銀行指出,這些海外勞工匯回的資金雖然對尼泊爾經濟成長至關重要,但國內未能創造優質工作機會,反而加劇「機會流失與人口外流」的惡性循環。

抗議浪潮正是社會矛盾的縮影。尼泊爾是全球最年輕的國家之一,年齡中位數僅27.6歲,卻面臨20.8%的青年失業率,近三分之一人口長期在海外生活與工作。超過76%的家庭依賴匯款,高於1990年代中期的23%。

印尼中產階級萎縮 年輕人另謀出路

擁有2.8億人口的印尼是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卻也是亞洲青年失業率高的國家之一,4400多萬名15至24歲年輕人中,有13%處於失業狀態,幾乎是泰國及越南的兩倍之多;而中產階級的占比也從21%降至17%,凸顯經濟結構的不平衡。

就業前景黯淡,促使許多年輕人另謀出路。光是在2019年至2022年間,就有近4000名25至35歲的印尼年輕人取得新加坡國籍。尤索夫伊薩東南亞研究所今年1月發布調查也顯示,印尼年輕人對經濟和政府的態度,比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和越南的年輕人悲觀得多。

印度「文憑膨脹」 學歷與技能有落差

印尼的困境並非特例。以印度為例,每年有超過千萬名畢業生進入勞動市場,卻僅不到一半能找到穩定工作。IT與工程系所畢業生人數眾多,但根據印度工商協會調查,僅4分之1符合產業需求。

這種「文憑膨脹」現象在孟加拉、尼泊爾、印尼同樣存在。高等教育快速擴張,但教學品質落後,導致學生所學與市場需求脫節。

產業升級落後 黃金機會正在倒數

人口紅利能否變現,關鍵在於產業能否升級。然而,南亞及東南亞多數國家仍停留在低附加價值製造或傳統服務業,缺乏足以吸收大量受過教育青年的產業。

印度政府雖提出「印度製造」、印尼推動「工業4.0」,但外資投資多集中在低成本組裝環節。孟加拉的成衣業雖支撐了出口,自動化浪潮卻使得就業創造速度趕不上年輕人口的增長。

另一方面,基礎建設與社會保障不足,導致青年就業問題更為難解。當青年勞動力供過於求,而產業轉型緩慢時,結果就是「人口紅利反轉」,龐大的青年人口成為社會不安與政治動員的來源。

殘酷的是,人口紅利不是永遠。根據聯合國推估,2040年後,印度與印尼也將逐步進入老齡化。換言之,這些國家最多只有15至20年時間,把年輕勞動力轉化為生產力。如果錯過,國家不僅錯失發展契機,還可能陷入無法逆轉的世代危機。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華歌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