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Iarngreiper
威爾斯親王 | 昨天 08:26

12:11 2025/10/01 中時新聞網 楊婕


一旦發生牙周病、蛀牙或慢性發炎,可能會導致口腔菌失衡,導致壞菌一路向下,為癌症鋪路。(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做好口腔清潔不只防牙周病、蛀牙,還能預防部分癌症發生。醫師黃軒表示,口腔壞菌若過多,就可能會一路南下,增加頭頸癌、食道癌、胃癌、大腸癌、胰臟癌風險。口腔保健不只是防蛀牙,還是全身防癌的第一道關卡,平時應透過刷牙與牙線使用、定期看牙醫、飲食調整、戒菸限酒,幫助關掉癌症開關。

重症醫師黃軒在臉書粉專指出,口腔裡有著700種以上微生物,在健康狀態下,好菌與壞菌互相制衡,井然有序,一旦有牙周病、蛀牙或慢性發炎就會失衡,不只毀掉牙齒,還會把火燒到全身,為癌症和慢性病鋪路。

頭頸癌

黃軒表示,在所有癌症中,頭頸癌最早被證實與口腔細菌相關的癌症,特別是口腔鱗狀細胞癌。主嫌之一就是牙周致病菌「牙齦卟啉單胞菌」,它會干擾細胞凋亡,該死的細胞死不掉,癌細胞反而有機可乘,還會幫助腫瘤長更快、更易擴散。

食道癌、胃癌、大腸癌

黃軒指出,口腔細菌甚至還有能力一路向下到消化道,研究發現,食道癌患者的口腔菌群組成異常,特別是厭氧菌「具核梭狀桿菌」顯著增加,這意味著口腔菌群的失衡,可能是食道癌的早期警訊。而該菌甚至還牽涉到胃癌與大腸癌,長期刺激腸胃黏膜,讓免疫系統陷入慢性發炎,還會影響T細胞,幫助腫瘤細胞躲避免疫攻擊。

胰臟癌

黃軒也指出,美國長期研究顯示,有嚴重牙周病的人得到胰臟癌的風險也顯著增加,可能的機制在於壞菌能隨血液跑到胰臟,還會製造亞硝胺等致癌物,加速癌變。而慢性牙周炎引起的全身性發炎,會惡化腫瘤微環境。

4招避免口腔細菌致癌

黃軒建議,每天至少刷牙兩次,特別是在睡前,也要用牙線清掉壞菌;每半年檢查一次,避免壞菌坐大;減少高糖、加工食物,多吃蔬果與抗氧化物;戒菸限酒,研究證實 牙周病患者若抽菸又喝酒,頭頸癌風險倍增。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1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