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732
皇帝 | 昨天 08:30

211.jpg

古代官員退休後,多數選擇離開京城、回到家鄉,為什麼住慣了京城、享受過山珍海味,退休後卻不留下?背後原因除了經濟考量,還有身份轉變的適應問題與政治風險。

先秦時期,當官是貴族專利,即使退休了,也能靠自家的田產養老,無須擔心日後生活;而到了漢朝,開始有了「致仕」規範,俸祿在兩千石以上的大官,70歲就可申請退休,會續發原先俸祿的1/3當退休金,只是有這樣待遇的人並不多。唐宋以後,退休制度逐漸完善,明清甚至還把退休年齡提前到60歲,但限制更多,官員退休後不得再踏入皇城,《大明會典》還規定,宅邸需歸公。

古代官員的退休制度,表面上是越來越完善,實際卻充滿無奈和心酸。明代曾有文獻紀錄官員退休或辭職後的情況,一位退休的禮部侍郎回憶,卸下官職後第一次參加宴會,就被安排在末席,無人正眼瞧他。這種轉變相當難受,與其在京城被冷眼以對,不如回鄉當個親友與鄰居眼中的大人物,還能有些自尊。

此外,經濟問題也是因素,京城物價高昂,但退休俸祿大幅銳減,應付不了開銷,除了高額房租外,食材價格也高,有紀載在南宋時期,臨安的米價約比一般州縣高出3成,肉價約高出近5成。

退休後選擇返鄉也有安全考量。古代政治局勢多變,今天的紅人可能就是明日的階下囚,遠離政治中心,某種程度上也是遠離風險。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jrc11 + 1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