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弟華
威爾斯親王 | 前天 06:55

5d66a731-5f34-4078-96b6-98e427b8dd5f.jpg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正念提醒我們暫時停下腳步,讓思緒回到當下。示意圖/ingimage

「我浪費了好多年想變得更好,卻忘了自己其實已經很好。」來自約旦的健身教練澤伊娜(Zeina)這麼說。她在二十多歲時執著於外貌、體態,直到多年後回頭看,才發現自己當時的模樣,其實無可挑剔。

根據《BBC NEWS》報導,心理學家指出,許多人直到「失去當下」後,才理解它的珍貴。約旦伊爾比德醫療諮詢中心心理學家阿爾里法伊(Nawaf Al-Rifai)表示,人類天生傾向進行「心智旅行」,不是活在當下,而是不斷回顧過去、擔心未來。

所謂「正念」(Mindfulness),源自佛教的冥想概念,指的是在不加批判的狀態下專注於當下。美國醫學教授卡巴金(Jon Kabat-Zinn)於1970年代創立「正念減壓課程」(MBSR),研究證實能幫助慢性疼痛與焦慮患者降低壓力。如今,英國國民保健署(NHS)等醫療體系已將正念納入臨床治療的一環。

媒體專家拉馬希(Safaa Al-Ramahi)指出,社群平台強化了「向上比較」的習慣,讓許多人陷入焦慮與自我懷疑。他建議檢視自己的追蹤清單,問問自己:「誰真的讓我變得更好?」

而正念練習並非遙不可及,阿爾里法伊建議從日常的小事開始,「感受咖啡的溫度與香氣、注意腳步的節奏。當你專注於感官,焦慮的腦袋就會暫時靜下來。」這種「單一任務」的專注,是回歸正念的第一步。

心理師也推薦一個簡單技巧──「五感遊戲」:

1.說出你現在看到的五樣事物


2.聽聽四種聲音


3.觸摸三樣物品


4.聞兩種氣味


5.感受口中一種味道

阿爾里法伊表示,這能讓注意力從焦慮的思考轉向當下的感官體驗,人腦並非為「永遠高效」而設計,而是需要在「專注」與「休息」之間切換。「正念不是追求完美的工具,而是提醒你:你是人類,不是機器。」他說。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19830523 + 30 + 3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30  金幣 + 3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華歌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