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984 | 回覆: 1 | 跳轉到指定樓層
chris:]
準男爵 | 2011-3-17 23:01:59

前幾天學校剛好交到18/19世紀的歐洲歷史,老師隨口講了一句:「工業革命及其快速的發展促使的馬克斯寫下〈共產黨宣言〉。」

有人可以像我稍微解釋嗎?在下在此先謝謝各位好心回答的人士!
分享分享1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fujj
副站長 | 2011-3-17 23:21:46

馬克思在一八四八年發表〈共產黨宣言〉的開場白:
「至今所有既存社會的歷史就是階級鬥爭的歷史。」

   但社會衝突與階級鬥爭最嚴重的歷史階段,就發生在近代的資本主義時期。

   在資本主義社會裡,擁有並控制生產工具的資本家的活動不再是只為了滿足需求,其主要目的乃是利潤的追求。
   利潤的追求本身成了一種行動的規範,而利潤的獲得必須透過市場的價格機能來決定。

    勞力便有如商品般在市場裡販賣價格,成為所謂的薪資勞動。

    在這種情形下,勞力生產商品所創造的價值與其實得報酬之間存有相當大的差距,亦即馬克思批判的剩餘價值,因為資本家的利潤主要就是來自對勞工剩餘價值的剝削,所以馬克思觀察到此一現象,進而體現出共產黨宣言。

我相信你一定看過米勒的拾穗這幅圖吧~
農民需讓貧苦人撿拾收割後遺留穗粒以求溫飽,
56.jpg

看似美麗溫馨的圖畫,但是你可曾想起,為何他們要窮苦到去撿拾,地主採收後,剩餘的麥穗方能溫飽。

這樣的畫面難免會喚起人們對農村社會問題的關心,尤其在布利(Brie)地區盛產小麥的大農場,經常可以看到在地主、工人的身邊,苟活著被社會體系排除在外的人(例如這些三餐不繼的拾穗女)。

   當時的保守主義者批評米類畫的是「衣不蔽體的稻草人」,顯示布爾喬亞階級對於法國大革命的恐懼,深怕窮人再度揭竿而起。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