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Phina
威爾斯親王 | 2011-9-21 02:48:13

看到標題應該就知道,這是一篇講述整個未來交通網絡的報導,不過為何要報導新加坡呢?遠在南洋的國家跟國內消費者似乎沒有直接關係,其實這是一種未來借鏡,國內電動車的發展其實有雄厚實力及潛力,不過政府相關單位的反應速度比較慢,也因此喪失了站上國際舞台的先機,許多品牌目前也不趕引進電動車款,一來因技術成本導致售價太過高昂,二來硬體建設還在未定之天,畢竟永續經營比不上四年一度的選舉盛事。

撇開國內的紛擾因素,電動車幾已確定就是未來交通載具的走向,除非未來數年內科學家可以發明太陽能蓄電池、迷你核子反應爐,或者氫氣車能更簡易、便利,但電動車面臨的問題就在於續航力,硬體建設的完整性就相形重要;Bosch從2010年開始就在新加坡陸續建設充電站,截至目前為止已經有十數座充電站正式開始運作,Bosch預計在2011年底前可以完成整個網絡建設,總數將來到40座,這對大城市的未來建設而言相當重要,也為日漸增長的電動車主帶來絕對便利。

千萬別以為電動車充電就好比手機充電,只要單純有個插座就搞定一切,先前Wnat-Car也陸續為大家介紹過,許多車廠都針對電動車開發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家用充電站等,這些對電動車車主來說都很重要,充電站不僅要能告知充電時間、有效提供相關訊息外,最好的就是能夠告知眾車主哪一座充電站有空,因為充電不像傳統汽車加油僅需數分鐘,以目前技術來說,數小時的充電時間跑不掉,也因此Bosch在建造硬體建設同時,也與Bosch Software Innovations GmbH合作開發eMobility Solution。

這套eMobility Solution能夠告知車主何處有空的充電站可以使用,想像一下在新加坡這種繁忙、壅擠的都會中,總數40個座充電站,如果能掌握哪一座充電站有空,絕對可節省時間以及不必要之浪費,不然連停車都沒地方停了,怎麼充電呢?Bosch在新加坡所打造的充電網絡,包含軟硬體建設在內,未來都可以套用到各個城市中,Bosch也設想好了未來發展,因此eMobility Solution軟體為公開且可修改的設定,以利其他大都會也想要進行整體「電動」網絡架設。

或許國內電動載具的整體網絡建設,可能要看選舉結果才會知道結果,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將會是未來重要之新興產業,就好像數年前建築公司都要規劃好建案的網絡和有線電視系統,而充電網絡則是規模大上數萬倍,如果基礎建設完成,電影中透過智慧行手機了解愛車狀況、滿佈電動交通載具的未來場景,方有機會得以實踐,現階段國內熱愛環保的車迷們,大概也還是只能祈求選舉活動早日抵定而以吧。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