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Phina
威爾斯親王 | 2011-9-26 14:20:28

電動車對現今車廠而言,並非神蹟或不可能的任務,而是即將在數年內大展拳腳的必經舞台,其中又以日系車廠在純電動車領域發展的最快,Mitsubishi的i-MiEV就是最早進入量產之電動車,雖然售價不斐,但卻還是引起不小漣漪,緊接著許多量產版本電動車陸續推出,霎時間讓人感覺到電動車世代真的不遠了。


不過有鑒於造價、硬體建設、各國法規等問題,電動車距離真正普及恐怕還很遙遠,尤其是在國內的政治與空頭承諾等因素下,更是比兩岸海峽還遙遠的距離,不過,中華汽車還是先行提供數輛i-MiEV讓國內媒體嚐鮮。


i-MiEV在2009年推出以來,就陸續與全球多國政府合作,推動低碳節能的交通運輸網絡,而國內則是與新竹縣合作,預計在2012年初開始運行,而中華三菱也藉此機會,先行引進幾部i-MiEV給國內媒體進行短暫體驗。

i-MiEV與新竹縣政府合作,未來將會在新竹縣擔綱起低碳運輸網的要員之一,預計最快明年第一季上路,其實i-MiEV在2009年上市以來,就陸續在全球與各國政府進行合作,主要還是以試運行的模式進行推廣,包含摩納哥、冰島、丹麥、倫敦、巴黎、羅馬、紐約、香港、新加坡等地,而行政院為推動低碳載具運行,2010年通過「智慧電動車發展策略與行動方案」,並規劃於2010~2013年間完成10區3000輛電動車示範運行,希望經由低碳運輸網的建構將台灣打造成為無碳、無汙染的低碳島。而在中央地方攜手推動下,新竹縣今年將節能減碳作為重要施政方針之一,並於今年6月與日本三菱汽車、三菱商事、中華汽車簽訂合作意向書,未來i-MiEV將參與新竹縣示範運行計劃的推動,使新竹縣成為低碳運行接駁的城市。

i-MiEV共有兩個充電插孔,位於車輛右側的是一般充電座的孔位,而左側的則是快速充電插孔。

i-MiEV的外型相當可愛,小巧而靈動的線條和身型,展現非常都會的樣貌,比較特別的部分,是車尾左右兩側都有像是加油孔的設計,這就是充電的插座孔,車輛右側的是一般充電,如果想要進行快速充電,就需要從左側插電孔進行充電,當然電壓也不同;雖然外型看起來嬌小,但車內空間有不錯的表現,成做四位大人也不會太過壅擠,千萬不要太過奢求,期望有如RV般的寬敞,掀背造型的車尾行李箱,底版下方安置著高壓電池組,不過要小心注意不要亂觸碰以免受傷。

駕駛介面其實相當容易使用,雖沒有太詳細深入的研究,但短暫的試駕過程中,使用就手且不會太過繁複,其實就與一般汽車沒有太大差異。

檔位配置就與一般排檔系統有些許差異,主要差異在於回收電能的功率差別。

開慣了一般汽車,坐進i-MiEV時會不大適應,就好像先前試駕油電Hybrid車款會忘記車輛是否已經發動,i-MiEV也是相同,畢竟不是採用汽油引擎,不會有發動時的震動產生,同時也不會有轉速表,在幾聲響音之後儀錶版左側出現綠色的「Ready」字樣,就表示已經發動,將檔位排至D檔後即可出發;i-MiEV的檔位設計除了一般的P、R、N、D,還有B與C兩種檔位,主要的不同在於煞車回收動能之功率差異。


雖然整體內裝除了好用便利之外,還帶著都會的設計風格,但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儀表板配置,有如米老鼠的造型,左上角為等同於油錶的電池能量計,右側為可行駛距離,中間的液晶儀表顯示車速,以及車輛運作狀況。

雖然中華汽車只是安排短距離的試駕體驗活動,但短距離的駕乘時間中,還是能感受到這台全球第一部量產電動車的高實用性,整體馬達運作起來相當順暢,就好像在開一部聽不到引擎聲的都會小車,動力輸出平順,不過總是不大習慣,少了點引擎震動的感覺,如果站在車外就更感覺到奇怪,因為i-MiEV無聲又無息的跑來跑去。

車尾行李箱底板下方安置著高壓電池組,i-MiEV的奔馳後盾就靠它了。

由於時間短暫因此就沒有針對儀錶與操作介面進行測試,主要還是針對動力與操控感受來淺嘗,根據中華汽車工作人員表示,吃飽了的i-MiEV約可行駛150km,這樣的續航力可以從台北開到苗栗也沒問題,而實寄試駕過程,約30分鐘的時間內,電力也確實沒有損耗太多,足見電動車在續航力上沒有太嚴重的困擾,畢竟只要開到苗栗之後在來找人借插座不就好了。


無聲無息的電動車,同樣也沒有二氧化碳排放、空氣汙染與油耗的問題,操駕的感覺很輕盈,對於習慣駕駛汽車的消費者來說,需要一點時間習慣那種靜悄悄、輕盈的感覺,而因應沒有引擎重量的關係,整體重心集中在車輛下半部,在過彎時尤為明顯,但整體的順暢與靈巧並沒有任何影響。

短暫相處後的感覺,就是撇開售價的問題後,電動車在都會地區其實還真有優勢,駕馭感覺輕盈靈巧,如果追求性能、熱血沸騰,那i-MiEV絕非你的標的物,但如果拿來優遊於水泥叢林中,絕對具有高度實用性,也不用擔心沒電;當然這些並非Mitsubishi或i-MiEV的問題,因為電池需要充電是必然的需求,但是硬體建設呢?


不曉得是要鼓起勇氣跟別人敲門借電,還是去加油站?而電動車目前還無法正式掛牌上路,當然也還是困擾之一,雖然對追求性能、極速的車款有點抱歉,不過當前述困擾在全球各地都獲得解決後,低碳零汙染的城市將不會是夢想,而這份夢想應該也會如同電動車一般,無聲無息的到來吧。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姿蓓
威爾斯親王 | 2011-9-29 19:29:43

完全不吃油考驗電池科技和使用壽命(續航力)  多謝分享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