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Phina
威爾斯親王 | 2011-9-30 16:52:25

MR2顧名思義就是MR配置的雙座跑車,不過這樣的說法只對了一半,根據原廠的詮釋,MR2是「Midship runabout 2 seater」的意思。MR2是日本車廠第一部平價MR小跑車,由1984~2007年的生產週期中,由於純日製車的身分,一直沒有被正式導入,於是靠著私人名義攜入國內的MR2,就成為了國內稀有的MR車款之一了。


中置引擎、後輪傳動(MR)的配置型式由於車身前後配重較為平均,理論上來說應是最理想的車輛驅動配置。

不過,MR配置因為佔用了後座乘坐空間,而且引擎散熱較差,因此也只有追求操控性的跑車採用,車型自然相當稀少,而且在MR的車種中,又以Ferrai等超級跑車為主,根本不是一般人所付擔得起的,在1970年代至1980年代初期,平價的MR跑車大概只有義大利的Lancia Beta Montecarlo和Fiat/Bertone X 1/9了。

MR2前後兩個世代的車身線條設計風格截然不同,各異其趣的操控表現迄今仍令人懷念。

1970年代靠著平價的大眾車款崛起於世界車壇的日本車廠,在羽翼逐漸豐厚以後,也看到了平價MR跑車這塊真空的市場區塊,其中又以Toyota最為積極,由於當年Toyota和Lotus合作密切,所以車迷間一直流傳Toyota委託Lotus代為設計一款MR小跑車。


中置引擎特有的側邊進氣口,提供引擎進企及散熱等功能。 1981年開始,Lotus的確開始設計一款代號M90的MR小跑車,一年後也順利打造出了一台稱為X100的概念車,這款車上大量採用Toyota的零組件,因此被猜測為MR2的原型車,但隨著Lotus被GM收購,此車的量產計畫也跟著終止,整個計畫也就胎死腹中了。



事實上,1976年起Toyota便開始研發計畫中的平價中置引擎小跑車,1978年,一款名為SA-X的概念車面世後,為這個計畫展現了具體的雛形,SA-X的出現比M90更早,爾後經過了5年的時間,在1983年10月的東京車展,Toyota向世人展出了SA-3這款概念車,而SA-3其實才是首代MR2的原型車,因此MR2是否有著Lotus血統是不難判斷的,只能說歐、日兩個關係密切的合作夥伴都注意到了平價MR小跑車這個真空的市場。


然而除了Toyota嗅到平價MR小跑車市場的需求之外,全球最大車廠GM也開始了平價MR小跑車的研發計畫,幾乎在同時間,Pontiac也推出了美國汽車品牌的第一款MR車型,即為國內許多車迷暱稱「小火鳥」的Fiero。

首代的MR2原廠代號AW11,低扁的車身、方正的線條明顯地在造型上深受當年平價MR小跑車代表作X 1/9的啟發,而在整體配置上,小巧的車身只配置了兩張座位,引擎就在座位後正後方,並由後輪驅動,這是日本品牌未曾出現的革命性產品,隨著老態龍鍾的X 1/9漸露疲態,MR2理當前程似錦,不過這時卻殺出了來自美國的Fiero這個程咬金,使得MR2還是有場硬仗要打。


1984年,Toyota與Pontiac分別推出了日本及美國的第一款平價MR小跑車,在首場戰役廝殺下,Fiero頂著美國第一部MR小跑車的光環,在北美市場上銷售量締造壓倒性的勝利,而MR2看似吞了敗仗,但在北美市場以外,MR2卻是深受其他地區的消費者推崇,順利接替了X 1/9的地位。


Fiero經過了上市初期的風光以後,卻只生產了4年就因為銷量不振而在1988年停產,反觀MR2卻於Fiero出局後,在1989年推出了原廠代號SW20的第二代MR2,再度開啟了平價MR小跑車的輝煌年代。

首代MR2的設計理念與Fiero有些許差異,秉持著日本車擅長的小巧、省油特點,MR2的車重只有一噸不到,而引擎則為僅為1.6L四缸配置,這具4A-GE引擎在大家熟知的AE86推出後,深獲消費者好評,DOHC的先進設計可輸出130ps日製馬力(美規車型採美制馬力且廢氣管制法規不同,最大馬力為112hp),搭配在MR2輕巧的車身上,性能可比搭載2.5L引擎卻100匹馬力不到的Fiero好太多了,即便與採用2.8L V6引擎的Fiero GT相比,MR2的引擎不但重量較輕,動力輸出卻一點也不遜色,卻有更省油、好操控的優點。



這也難怪MR-2後來能擊敗來勢洶洶的Fiero,成為1990年代世界車壇平價MR小跑車的霸主了;其實首代MR2除了搭載4A-GE引擎的AW10以外,另有搭載3A-U引擎的入門車款,由於引擎不同,型號為AW11,1.5L的引擎只有82匹馬力,較AW10低了不少,所以並沒有激起太多市場反應,反倒是Toyota在1987年為日規的AW11裝上了機械增壓裝置,使得最大馬力增至145匹,0~100km/h加速也擠進7秒內,成為了當年加速最快的平價跑車之一,而1988年機械增壓車型在美國上市後,更一舉打得Fiero滿地找牙,不但最後難逃停產命運,連第二代Ferio的投產計畫都緊急喊卡,可說是Toyota在跑車市場最成功的一役。

AW11

SW20

1989年,Toyota推出了代號SW20的第二代MR2,不同於AW11仿效南歐平價MR小跑車的設計理念,經過了10年的摸索,SW20在造型上反倒與Ferrari有幾分神似,車體也變得更大,車長增加了200mm,而軸距也增長了80mm之多,車重更一舉跨越1200kg大關,以往輕巧的車身已不復見。

還好除了尺碼的增長,SW20在性能上也精進不少,全新的3S-GE 2.0L引擎可輸出165ps最大馬力,彌補了車重增加所消耗的性能,同時這顆由Yamaha與Toyota合作開發的全新引擎也擁有極佳的改裝潛力,在MR2 GT車型上所搭載的3S-GTE 2.0L Turbo引擎輸出可達220ps最大馬力,實際的性能表現已緊追日本一軍跑車,而在3S-GTE優異的體質下,略事改裝後馬力達到400匹以上並非難事,因此在改裝風潮的推波助瀾下,MR2也成為了1990年代最熱門的日本平價跑車之一。

1993年10月,Toyota推出了SW20的小改款車型,自然進氣的3S-GE引擎最大馬力來到170ps,而3S-GTE則一舉達到245ps的水準,更確立了MR2在平價跑車中的性能地位。1997年底SW20進行最後一次小改款時,自然進氣引擎導入了VVT-i可變汽門正時技術,最大馬力達到200ps,幾乎已達當時NA引擎容積效率的巔峰,Toyota的引擎科技也在此展現無疑。

4A-GE引擎動力表現無庸置疑,自然進氣的線性輸出是最大特點。

3S-GTE引擎擁有225hp最大馬力,加速表現令人印象深刻。

由於SW20的性能良好且改裝容易,又是市場上少數的平價MR車款,MR2風光地馳騁整個90年代,Toyota到了1999年才推出第三代MR2,代號ZZW30的第三代MR2在某些地區改名為MR-S,S代表Spider車型,雖然也供應硬頂車款,不過此時似乎也以敞篷款為主力了。

進入ZZW30世代時,適逢日本泡沫經濟階段,消費者對於玩樂性質居多的MR跑車不再感到新鮮,第三代MR2也因應經濟情勢換上了僅140ps的1ZZ-FE 1.8L引擎,雖然不再強調引擎性能,但車身尺碼卻重回首代AW11的輕巧風格,車重大幅減輕至一噸以下後,還是保有一定的性能表現,可惜跑車市場上歐系及日系的競爭對手日漸增多,MR2終於不得不在2007年畫下休止符,結束了共計三代的歷史,為日本平價MR小跑車寫下燦爛的一頁。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4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car0001
鄉紳 | 2012-1-4 12:35:33

經典車款呢!
中置引擎平價小跑車
操控王道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