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626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95110854
王爵 | 2011-10-24 11:52:28

                                                             佛陀走到一處鄉村聚落,遠遠地看到了一位比丘,態度散漫、毫無威儀,犯了    僧團規矩。比丘看到佛陀,立即收斂自己的形態,而佛陀只是默默地離開。

隔天佛陀說法時,這位比丘自動來到佛前禮拜、懺悔,自述昨天在街道上犯了過錯,在看到佛陀的當下打從內心起了慚愧、懺悔的念頭,遂於今發露懺悔,請佛責罰。佛陀微笑著告訴比丘,當時看到他在遠處低下頭來,即知他已經起慚愧心,且肯定比丘勇於當眾懺悔過錯。

知過能改、更能當眾表露懺悔,亦是典範。尚為凡夫,難免犯錯,就怕知錯而不改過。假如犯了錯能及時改過、勇敢懺悔,這是非常難得的。所以在場大眾看到比丘懺悔、佛陀讚歎,人人也都心開意解,感恩佛陀教育,也感恩比丘示相,而讓大家受到教育。

大家在現代社會生活,大多一生平順,未遭困苦,應該要知福而感恩,照顧好自己的心,不能有絲毫放縱。假如曾經散漫,或是心有偏移,要趕緊收攝,長養道心。

不怕犯錯,怕不改過。我們要照顧團體形象,守持戒律,一心一志朝著慈濟道場的修行方向前進。佛陀入滅後二千多年,能有如此的佛教團體可影響社會人間、推及國際,讓人人廣知佛陀教育,身在團體中的每一位更要珍惜,莫因一己之私而毀損團體形象。

本文摘自:證嚴上人《衲履足額》2009年•秋之卷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收起 理由
Phina + 20 感謝分享加分獎勵!

總評分: 名聲 + 2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人生極盡繁華,
不過一掬細沙。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