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386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FIRSTCLASS
大公爵 | 2011-11-18 11:21:58

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都有一份很清淨的本性,這也是佛陀所說的佛性;人人都有佛性,只不過被社會不良環境所汙染……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心念來支配時間。有心利用時間,就會將分分秒秒運用得很踏實;若不用心支配時間,任憑時日空過,就無法精進。因此,心念會運轉時日,也會使人空過時光。
⋯⋯ ⋯⋯
學佛,就要學得一念心專——用心在當下所從事的每一件事上;心若不專,即使整日工作、應酬、從事娛樂休閑活動,看似忙碌,其實都是在空過時日。普賢菩薩說:是日已過,命亦隨減,日子一直消逝,生命也隨之日減。減去了壽命的時間,就少了服務人群、成就功德的機會;無法造福,便只能消福!

佛說在六道之中,除了人道以外,就沒有機緣可造福。譬如天堂時日雖長,卻是人人享樂,沒有造福的機會。所以,我們應把握時間,投入有意義的工作。

同樣是生活,人卻有不同的情況與環境:有些人要穿沒得穿,肚子餓了沒飯吃,為日常所需疲於應付,怎有多餘的時間去造福?有些人則是生活不虞匱乏,每日奔忙於各種應酬,卻也覺得時間不夠用。但是,更有一些真正知足的人,很踏實地求知、求學,每一分、每一秒都運用的很得當。同樣都是人,過日子的心態卻不同,這些差別也是由心起。

台灣有一大群愛心人士——愛心就是愛自己的心,把我們自己的心顧好;時時心存善念,即是日日在造福,這就是修行。

有人以為,以東西布施於人就是有愛心;其實,那只是付出行動去幫助人。事實上,應該要感恩讓我們幫助的人,因為他讓我們學會愛自己的心——使心不起惡念,照顧自己的心,時時發揮善的功能。所以說,愛心不是給人物質,而是經由別人啟發出自己的智慧和慈心;若無示現苦相的眾生,隻看經文、誦些句讀,是很難啟發人心的大悲、大願。

慈濟有許多誌工,不惜付出時間、金錢投入服務的工作,他們感激示現苦相的病患,讓他們舉手投足都能發揮菩薩願力。他們做得很歡喜,歡喜心就是菩薩的心、覺悟的心,這都是起自於愛心。所以說,發出愛心就是造福的人,也是為自己修福的智慧者。

有些人付出關懷後,就計較我是為你而做、為你付出的,這樣心中反而會常起煩惱;不知道幫助別人,受益的是自己,這叫做愚福。

此外,有所求而發出的愛心,修得的僅是人天之福。我們學佛者,要用智慧造福,體會愛心的真義,覺悟付出愛心就是在修行;時時刻刻關照愛心,不要因為貪愛、瞋恨、愚癡而起心動念。有機會付出,要心存感激、不要想收回,這才是智慧明亮的清淨之愛。更多


資料來源:慈濟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gotome + 10 + 10 感恩分享^^
95110854 + 20 + 20 感謝分享加分獎勵!

總評分: 名聲 + 30  金幣 + 3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歡迎大家來世界不可思議  ^_^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