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環保換回健康 賺到歡喜  一大早目送小孫女上學,呂信珠將家�稍作打掃後,騎上機車,前往離家約二十分鐘車程的新竹聯絡處做環保,這段路,她風雨無阻來往了五年。(攝影者:王承瑄,地點:慈濟新竹聯絡處,日期:2011/12/20)
五年前罹患子宮內膜癌,在家養病時收看大愛電視臺,由新聞報導得知有人做環保找回身體健康,也找到人生方向,現年六十八歲的慈濟環保志工呂信珠,因此走入環保站,人生有了不一樣的風景。
專心養病看大愛 找到人生新方向
位於巷弄間的透天厝,是呂信珠與年長她七歲的先生胼手胝足蓋的。工人說在巷子間,車不好進來,沒人要來施作,他們只好一磚一瓦蓋起了遮風擋雨的家。
兩夫妻在市場賣魚,一晃四十八年,拉拔兩個兒子長大至成家立業,六十歲時,呂信珠到了可以退休的年齡,勞動慣的她,在家坐不住,還是繼續賣魚,三年後,身體發出了警訊。
「子宮內膜癌!」聽到醫師的宣判,呂信珠腦中一片空白,醫生護士說電療、化療不好受,要有心理準備。呂信珠立刻放下賣魚的工作,全心配合醫師,專心養病。
治療期間,在家的時間很多,養成收看大愛臺的習慣。有一天,看到大愛新聞播出一位住在高雄的環保志工,帶著罹癌的身體做環保,那位師姊說,在慈濟做環保,不但換回健康,也找到人生真正的方向。
 今年是「大懺悔」年,在紀素惠師姊帶領下,新竹聯絡處環保站開始舉行《水懺》共修讀書會,呂信珠也緊緊跟上腳步不懈怠。(攝影者:林德文,地點:慈濟新竹聯絡處,日期:2011/10/25)
回收運動身體好 愛護地球是首要
這則新聞啟發了呂信珠要到環保站付出的心念。起初,兒子鼓勵她到社區發展協會當義工,做些輕鬆的工作,既可打發時間,又可吃吃喝喝,遊山玩水。
但生病後的呂信珠,觀念已有大大的改變,以前她也常跟著同業工會到各地旅遊,但現在卻覺得人活著應該不是為了享樂。在協會當義工,每年會領到感謝狀及獎牌,「有個感謝狀當紀念就好,為什麼還要花錢做獎牌?」
為了不要再領那個佔空間的奬牌,呂信珠離開了社區協會,到了慈濟環保站。環保站規律的作息,讓呂信珠可以調養身體,坐著將回收物一一分類,將分好的回收物推至集中點,這是很好的運動。
問她會不會覺得味道不好,她說一點都不會,如果覺得有味道,戴口罩就好;再問她做事會不會辛苦?她笑笑說,我們來就是要做事的,不嫌髒不嫌臭,這是愛護地球的重要工作。
 呂信珠(右二)在讀書會,鼓起勇氣分享自己當初生病的心情、做環保的歡喜,最重要的是找回了健康,日前回診,醫師向她恭喜,說她已痊癒了。(攝影者:林德文,地點:慈濟新竹聯絡處,日期:2011/08/02)
殺生之心難安 發願素食護生
個性文靜,不習慣在公開場合說話,在環保站五年,一直默默地做。今年是「大懺悔」的一年,在紀素惠師姊帶領下,新竹聯絡處環保站開始《慈悲三昧水懺》共修讀書會。
有一天,呂信珠在讀書會時,鼓起勇氣,用顫抖地手拿起麥克風,分享自己當初生病的心情、做環保的歡喜,最重要的是找回了健康,日前回診時,醫師向她恭喜,說她已痊癒了!
心理影響生理,對呂信珠而言,做環保不與人爭,心情很「清」。有一次做完環保回家洗澡,竟然唱起歌來,生病前很喜歡唱歌的呂信珠,在癌症找上門時就唱不出來了,沒想到做環保,讓歌聲又回到她的生活。
對於以往以賣魚為生,呂信珠大大懺悔,賣魚時心其實很苦,很不輕安自在,奉勸大家素食護生,發願生生世世持齋戒、引渡家人做慈濟,有生之年能持續做環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