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610 | 回覆: 3 | 跳轉到指定樓層
95110854
王爵 | 2012-5-9 12:37:57

〈普賢行願疏〉中提出三種供養。
利供養是在我們能力所及的範圍內,以物質的供養來表示恭敬。例如​以香、燭、花、果等來供養。

敬供養就是時時對諸佛菩薩存著敬重的心。有的人或許經濟能力不許​可,無法在物質上供養,但是只要有心,以我們的身體來禮拜,用口​來讚歎稱揚佛菩薩的德行,這就是虔誠的敬供養。

如果時間上不許可,無法到寺院禮佛,由於所學有限,更不懂得讚歎​佛菩薩的德行,身口都無法表示敬意,那又該怎麼辦呢?還有一項行​的供養;行就是修養。

佛教導眾生,宣揚地藏菩薩的德行,就是希望我們以這位菩薩的行為​作為模範,我們若能尊師重道,就是真正身體力行的供養。比如我們​要對父母盡孝,首先要使父母安心,進一步還要引導他們去掉一些不​好的習慣,從事善業。

《身為佛子 應學習菩薩心》

過去有一位父親告訴兒子:「前面有人種瓠瓜,趁著天黑沒人瞧見,​我們去摘吧!」來到瓜棚下,父親問兒子:「現在有人看見嗎?」
兒子回答:「沒有。」「那我們開始摘吧!」
兒子又說:「父親,雖然沒有人,不過我感覺有眼睛盯著我們。」
父親說:「既然沒人,哪裡來的眼睛呢?」
兒子就說:「月亮好亮啊!就像眼睛盯著我們看,還有你的心、我的​心都看得到呀!」

這位父親聽了十分慚愧。雖然沒人看見,但是天地都看得見,自己和​兒子也知道這是偷竊的行為,這種事做不得呀!這個兒子真正盡了孝​道,減少了父親的一項錯誤。

我們學佛,既為佛子,也應該讓佛陀放心。佛既然以菩薩的行為來教​導我們,我們也應該學習菩薩的發心與行為,能夠這樣,才是真正的​供養。

※ 本文摘自:《佛門大孝地藏經》(上)

536813_431452033534526_171140122899053_1649587_910168636_n.jpg (8.86 KB, 下載次數: 0)

536813_431452033534526_171140122899053_1649587_910168636_n.jpg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gotome + 10 + 10 感恩分享
lushen6254 + 30 + 30 喝喝~以行諸善 斷諸惡供養佛~最如法

總評分: 名聲 + 40  金幣 + 4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人生極盡繁華,
不過一掬細沙。
回覆 使用道具
lushen6254
大親王 | 2012-5-10 07:02:37

95110854 發表於 2012-5-9 05:37
〈普賢行願疏〉中提出三種供養。
利供養是在我們能力所及的範圍內,以物質的供養來表示恭敬。例如​ ...

呵呵~身為佛子~應行諸善行  應不生諸惡之意  愛護眾生  便不違 釋迦世尊所教 ^^~阿彌陀佛{:1_220:}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95110854 + 20 + 20 感謝分享加分獎勵!
gotome + 10 認同^^

總評分: 名聲 + 30  金幣 + 2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95110854
王爵 | 2012-5-10 16:38:16

回覆 lushen6254 的文章

能持者,即是始覺。
所持者,即是本覺。
今直下持去,
持外無佛,佛外無持,
能所不二,則始覺合乎本覺,即究竟覺矣。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lushen6254 + 6 + 6 阿彌陀佛~本心無二 悲智雙運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lushen6254
大親王 | 2012-5-10 17:16:19

95110854 發表於 2012-5-10 09:38
回覆 lushen6254 的文章

能持者,即是始覺。

心生悲憫之心 愛護眾生 便離諸執之詭   

我佛所導 無不離慈悲心  便是大乘本意

智慧引佛心 慈悲智慧本來就是不分離的..{:1_220:}


阿彌陀佛~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95110854 + 20 + 20 阿彌陀佛~

總評分: 名聲 + 20  金幣 + 2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