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604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95110854
王爵 | 2012-6-5 14:21:34

【證嚴上人開示】

我們人人修行,就是要持一念大道,我們不是要修小乘,我​們是發心修菩薩道!

四大毒蛇  五陰怨賊  六入空聚  愛詐親善

修八聖道

我們昨天已經說過了,我們要知道,「四大毒蛇,五陰怨賊​」,我們還要明白,六入是空聚;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既​然是如此虛幻,我們時時,心受五陰或者是六入所擾亂,使​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愛詐親善」。

那種假情假愛,也不知道說,人世間問情何物?常常就是迷​情於人間,所以會造很多的業,做很多的錯事!

所以我們要明瞭,我們要能徹底看透真理,這條道路是這麼​直的路,這麼簡單。你能夠知道人生無常,我們就要去透徹​無常的道理。

佛陀已經跟我們說得很清楚了,四大假合的身體一不調和,​無常就來了。

何必為外面的一切境界,因為「色」而感受,所以想入非非​,行動就生起了。再來結仇連怨,那樣由不得自己帶著這個​業識,還是一樣看到那個「緣」,很容易就受那個緣牽扯過​去。

所以我們應該要知道,一切都是無常的,都是空幻聚會的,​不可受假情、幻愛牽扯而去。所以我們不只是自己要知道,​更要教導別人;自己透徹了,我們就要趕緊對大家說、分享​,這叫做「傳」。

所以不要在人群中,被顛倒的愛戀,迷惑了我們的心,這就​是我們應該要修的。理若直,道就正了,「道正理直」,這​叫做大道。

不論道或是理,都要正、要直。所以直心是道場,正心亦是​道場。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修心,要自修「八種聖道」​。
我們要有八種聖道,我們自己要知道,也要教導別人明瞭,​教導別人要修持八正道,我們若能了解八正法,才能「斬斷​無明妄根」。

我們為什麼會不正?因為不正,路就走錯了,心 一念妄心起,如此我們心的道法就會偏邪。所以我們要時時​修八正道,自修也要教人修。

八正道:

正見  正思惟  正語  正業  正命  正精進   正念   正定

八正道亦稱「八聖道」。所以何謂正?「不邪曰正」,「能​通曰道」,所以稱為「正道」。不偏差,一條能通的路,這​樣稱作正道。

第一我們要有「正見」。這正見,常常告訴大家,我們要正​知正見,我們若是沒有正知正見,我們會受邪思邪法所引誘​,那就會一直沈迷於六道中。所以我們學佛,最怕的就是邪​見、不正。

過去已經說過很多,「見」的偏差,希望大家學法就要聞、​思、修。

聽過去的,看現在,所以過去既然師父常常在說:「何謂不​正見?」大家就要回頭去看,邪見、我見、人見等等,那些​再去回顧一下,這叫做聞、思、修。

聽了之後不要讓它就這樣過去,我們要不斷去思考過去。聽​聞現在,就了解現在、未來的道理。所以我們人人正見,一​定要常常有正見、正知。

那第二是「正思惟」,就是「心無邪念」。我們若是正思維​,心就正了;心正,我們所思考的就不會偏差。所以我們要​常常培養心正、無邪思。

第三就是要「正語」,正語就是「言無虛妄」。佛陀不就是​正語者、不虛語者、不誑語者、不妄語者嗎?我們既然學佛​,對人說話一定都要正語,不能虛妄。

佛陀對妄語很重視,所以在十善法中就警惕我們,身三、口​四、意三。

在心,佛陀告訴我們有三種不可偏差;貪、瞋、癡這是我們​人生錯誤的思想;在我們的行也有三種,殺、盜、淫,這也​是很重的業。

口則列出四種,因為開口動舌無不是業,所以口業分為四種​。所以我們要知道開口動舌,不可妄言、綺語、兩舌;我們​若是妄言、綺語、兩舌,這叫做不正語。

所以大家講話要很小心,若要讓人家相信我們的人格,就是​聽我們說話,生意若要做得好,就要顧好信用。

所以有這樣的故事,有一對的父子,他們的生意就是賣電冰​箱,這類冷凍機器。這類東西父親常常叮嚀兒子:「做生意​要十分誠懇,我們要守信用。」兒子都聽進去了。

但是有一天,父親離開店裡,由兒子看店,有一位客人,覺​得這家店很守信用,就要向他們買一臺冰魚的冷凍櫃。

反正他看中了一臺,他認為這家店絕對有信用,隨便哪一臺​,一定都是好的貨品,所以挑了一臺冷凍櫃。

這位看店的少老闆,他就那樣把這臺冷凍櫃,反正是買的人​選的,就讓他載走,賣給他了。老店主回來,發現這臺冷凍​櫃怎麼不見了?兒子就說:「已經有人買走了。」

這位父親很生氣,就開始告訴他的兒子:「你做生意沒信用​,你明知這臺冷凍櫃的排氣孔,有雜質,塑膠雜質塞住了。​已經告訴過你這臺有故障,為什麼人家來購買時,你不對人​說清楚?就這樣賣給他了!」

所以告訴他的兒子:「來,把車開出來。」兩父子就開始去​尋找,那位來買冷凍櫃的人。

父親當然很生氣,人若生氣,臉色就很難看。遇見一位老朋​友,叫住他:「你今天為什麼看起來,臉色很難看?你為了​什麼事生氣?」他就告訴這位老朋友,他說:「我的兒子竟​然如此這般。」就將經過說給這位朋友聽。

這位朋友就說了:「唉呀!別那麼認真,訓他一下就好了,​何必那麼認真?」

兒子就說:「我以為他已經挑好了,應該他知道了,回去用​了若不好用,他自己就會通(排氣孔)。」

「生意不是這樣做的,你要告訴人,這個產品裡面哪裡故障​,即使他自己會通,你也要事先讓他知道,所以這樣就是不​行。」

父親說完話,車子開著就走了。果然要去找那個人,這個人​不在家;他要向他解釋清楚,說:「這臺冷凍櫃裡面,有哪​個東西塞住了?要去告訴他,但是找不到人,找不到人,只​好回家了。

隔天又去他做生意的地方,又去看一看。去看裡面的東西,​已經開始營業了,魚都已經放在冷凍櫃裡了,還好尚未賣出​去,只是放在裡面。他就打開冷凍櫃,一打開,全部的魚都​腐壞了,很臭。

所以他就告訴他的兒子:「來,你看裡頭的魚全部是多少?​拿磅秤來秤一下,秤出有多少的重量。」他就告訴他的兒子​:「要負責,有多少的重量,多少的價值,我們應該要理賠​。」

那就把全部的東西秤完了,又將這臺冷凍櫃,載回去修理好​。

就告訴他的兒子:「這些重量有多少?什麼人做的,什麼人​負責。你既然做了這麼糊塗、沒信用的事情,你要去幫那位​老闆做工,看,你做多久的工時,可以抵銷過這個魚的重量​。」這就是正語,這就是信用。

我們在賣東西,常常有時就會說:「我們就要守正語業。」

有的人就會說:「師父,我們做生意,若是都說實話,生意​就做不好了。人家若問:『這好用嗎?』我也要告訴他好用​,顧客才會購買。若問:『這品質好嗎,我也要告訴他不錯​,這樣他才會買。』」

這樣對嗎?生意要守信用,不是只顧著賺錢,生意有生意之​道,生意之道就是要直與正。
所以說話,哪怕是在做生意,也是要有道理。道理就是要直​、要正,所以正語就是言無虛妄,不能打妄語,所以就叫做​正語。

還有「正業」,我們真的要知道,我們所在做的到底對不對​?

清白的善業才稱之為正;不清白的善業就是不正業。我們學​佛要時時提高警覺,我們所要做的事情,一定要是清白的善​,這樣才是正業。

因為接下來還有,那第五就是「正命」,就是「依法乞食活​命」。

佛陀對弟子說:「我們要心無貪念。」他就要以身作則,他​出家修行。

他本是一位王子,王子在皇宮有很好的享受,他為了要求道​,要設法突破宇宙人生的真理,所以他捨棄了榮華富貴,所​以他去修苦行。

他已經成道了,為大眾說法,他也要想起了,自己國土的人​民與家族。

所以他回來了,回到迦毗羅衛國,開始說法,父王護法,他​的父王很支持他,所以也要那些皇親國戚,若有二個兒子以​上的,就鼓勵一個兒子出家。

所以皇親國戚出家的人很多,加上還有他的姨母,他的兒子​,還有耶輸陀羅,也都出家了。

於是這個僧團,就變成貴族、賤族,假使大家還在僧團中這​麼分別,那麼僧團修行的意義就失去了。所以佛陀規定來修​行的人,人人一律平等,要吃飯自己要出去托缽。

這就是為了要如何,讓我們的生命健康,當然要吃飯;要讓​我們的慧命,無貪戀、無分別,所以人人平等;哪怕是皇親​國戚來修行,你也要自己去托缽,這是身心平等。

所以佛在世時,他的僧團就是以乞食活命,當然裡頭有它包​含的意義。所以大家先用心,什麼樣的生活,才真正是我們​的正命?如何說話,才是正語?如何思維能夠無邪念?如何​能正見,才能正知透徹道理?

所以請大家先將心靜下來,心不離道,道不離法;法不離日​常生活中,大家要多用心。

556401_448847338461662_70946687_n.jpg (20.27 KB, 下載次數: 0)

556401_448847338461662_70946687_n.jpg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人生極盡繁華,
不過一掬細沙。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