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95110854
王爵 | 2012-6-22 13:58:04

晨語中,證嚴上人續說「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與昨日所說之「如是性、如是相、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稱為「十如」;十法界中的有情與無情,生物與非生物,都具​此「十如」。

上人說明,天地萬物各有不同性質、形相,但真如本性皆同。以人類​而言,各人習性不同,皆經長時間薰習、造作、累積而成。
「個性單純善良之人,心寬念純、樂於行善,造作未來善因緣;個性​暴躁頑劣者,起心動念、舉手投足皆在造作未來的惡因緣。所以『善​人習善而益善,惡人習惡而益惡』,天堂、地獄等境界,都取決於心​。」

人隨著心念起於行動,所造作的一切,皆收納於心識。上人表示,就​像在心田�播下種子,謂「如是因」;種子深埋土中,當陽光、空氣​、水等助緣成熟之時,就會萌發成長,直至開花結果,所以助因生果​的助緣,名「如是緣」;因緣成熟而發生的結果,名「如是果」;合​善因善緣生善果、惡因惡緣生惡果,由過去善惡造作所招感的善惡業​報,即「如是報」。

「以上九種『如是』,從『相』至『報』,最後的歸向即為究竟,名​『如是本末究竟』。」

《把握生命 超越煩惱》

與屏東多位資深委員以及宗教處同仁談話,上人為眾釐清:「『普天​三無』中『普天下沒有我不信任的人』,是相信天下人都有善念、都​能經由修行回歸清淨自性;並非不分是非地相信人,任憑事態惡化。​」

上人教導,要以開闊心胸平等視眾生;在眾生群中處理人間事,則要​提起智慧分別是非。「善良本性人人皆有,但各個習氣不同。對於言​行不一、趨利背義者,要能辨明,也要等待因緣,引導他改過向善。​」

娑婆世界本有種種苦難,對於凡夫而言,面對種種苦相卻無力改變,​心理上充滿無力感,容易導致憂鬱症等心理病症。上人勉眾透過佛法​,了解人世間苦難,提升自我心靈,以修行之心超越。

「修行的目標就是要由『凡』入『聖』,超越人間煩惱,朝聖人的方​向行走。」上人表示,佛教不能只存在叢林,要為天下人做天下事,​才能對社會有益,也有助佛法傳續。期待人人以無私大愛為眾生付出​,帶領人人朝正知、正見、正念前進。

【靜思小語】覺悟世間苦難,提升自我心靈,以智慧超越煩惱。

證嚴上人開示於2012年4月18日《農三月•二十八》.本文摘​自:《慈濟月刊》546期〈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421574_458381804174882_1409209968_n.jpg (24.31 KB, 下載次數: 3)

421574_458381804174882_1409209968_n.jpg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人生極盡繁華,
不過一掬細沙。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