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699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95110854
王爵 | 2012-6-27 17:47:10

《法華經》中,佛陀告訴舍利弗尊者:「如來能種種分別,巧說諸法​,言辭柔軟,悅可眾心。」晨語時間,上人說明,「如來」是佛十號​之一,能施善巧方便之法,使人人皆得法益而受用歡喜。

覺者「乘真如之道,從因來果,而成正覺」,上人表示,「真如」是​真實微妙的佛性。
「佛陀乘著真理之道而來人間,現相成佛而對眾生說法;佛陀以大慈​、大悲廣度眾生,再如何剛強頑劣的眾生,只要聽到佛陀說法,也能​起歡喜心。佛陀說法『言辭柔軟』,亦因過去與眾生廣結善緣,所以​人人樂於聽聞接受。」

上人教眾要學習佛陀修行的過程,虛心吸收、廣納善法,並且與眾廣​結善緣。

《做好事 無量心》

2012年大陸華東見習志工尋根暨人文社教研習圓緣,上人開示,​做好事就像朝山,只要認定方向、摒除雜念、步步精進,就能與眾合​和互協,發揮淨化人心的大力量。

「行善並非有錢人的專利,只要願意在生活中節省一點點,任何人都​有能力行善。」上人強調,做慈善並不困難,但是要「付出無所求」​,以感恩、尊重的態度布施,並不容易,「慈濟人在助人的過程中見​苦知福、有所體悟,所以能由衷感恩受助者讓自己有付出、學習的機​會。」

上人教導,要用「慈悲等觀」的智慧,培養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四無量心」。

「『大慈無悔』——發心造福人群,希望人人都能得到愛、快樂、幸​福,所以即使與對方無親無故,或遭遇何等困難阻礙,都甘願付出無​後悔;『大悲無怨』——發自內心付出不求回報,即使遭受毀謗也無​怨懟。

『大喜無憂』——看到別人因自己的幫助脫離苦境,且進一步付出助​人,讓更多苦難人得救,內心歡喜無憂;『大捨無求』——付出無所​求,還要感恩、尊重,給予真誠的愛。」

上人強調,莫輕視自己微小的力量,也不要浪費一點一滴的資源,生​活節儉即得富而有餘,期待人人恆持發心,做個「富中之富」的好人​。

【靜思小語】助人不難,但要「付出無所求」,實在不容易。

證嚴上人開示於2012年4月13日《農三月•二十三》.本文摘​自:《慈濟月刊》546期〈證嚴上人衲履足跡〉

428391_461237320555997_1173344589_n.jpg (11.85 KB, 下載次數: 5)

428391_461237320555997_1173344589_n.jpg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人生極盡繁華,
不過一掬細沙。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