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719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12ffffqqqq
男爵 | 2012-11-5 11:02:35

鷹爪拳簡介:
鷹爪拳是象形拳的一種。原稱鷹爪翻子行拳或鷹爪行拳、鷹爪連拳。創自河北雄縣陳子正(?-1933),拳諺稱爲“沾衣號脈、分筋錯骨、點穴閉氣。”傳統拳套有十二路行拳、五十路連拳。是由翻子拳變化而來。
武功特點:
鷹爪拳是吸收鷹的形、意和擊法發展而成的一種拳術,屬象形拳。又有鷹爪翻子拳、鷹爪行拳和鷹爪連拳之稱。此拳以模仿鷹爪抓扣和鷹翼翻旋的動作爲主。其特點是:爪法豐富、抓扣掐拿、上下翻轉、連環快速,仿形造拳、形神兼備。   要求出手崩打,回手抓拿,分筋錯骨,點穴閉氣,翻轉靈活,神形似鷹。整個套路動則剛暴凶狠,快速密集;靜則機智穩健,似鷹待兔,加之“雄鷹展翅”、“雄鷹捕食”等象形動作的配合,給人以機智、果斷、勇猛、優美之感。
爪型爪法:
習練鷹爪拳,除需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和武術基本功外應著重練好以下“四法”。   突出爪型、爪法的練習鷹爪拳以鷹爪手型爲主,兼有拳、掌、爪。爪型是否正確直接會影響著爪法的準確使用用,同時對身體鷹形的表現也有所影響。因此,首先要練好爪型,尤其注意不要與虎爪、雞爪、龍爪等爪型相混淆。正確的鷹爪手型應爲:拇指外展彎屈,其余四指並攏,第二、第三指關節緊屈,各屈指盡力向手背方向展開,手背后張,形如鷹爪狀。切忌四指分開或過于彎屈。套路中的鷹爪分爲單爪、雙爪、一爪一拳或一爪一掌。單爪有仰爪、俯爪、反爪、立爪、倒立爪五爪型。無論哪一種,其爪型的虎口必須是相對或同向的。一爪一拳或一爪一掌,雙手爪型虎口必須相對應。這種要求是爪的技擊用法所與進攻手的方向取得一致。爪型正確,技擊含意才能表達的準確,才談得上爪法合理。在套路演練中一定要遵循這一法則。鷹爪拳的爪法主要有抓、打、掐、勾、拿、摟等。要求在搏斗中抓拿對方手腕、肌腱間隙、骨連接間隙以及對方穴位要害。拳諺稱:“沾衣號脈,分筋錯骨,點穴閉氣”。動用時出手崩打,四手抓拿,手不到位不成爪。先伸張掌指,多爲八字掌,當運至對方腕部或接觸身體部位后,才突變鷹爪,或抓、或拿、或勾、或掐。練習鷹爪拳既要爪法正確,連環善變,又要快速有力,勁透筋骨。因而習練中應從這兩方面著手。   1、手法練習:單人進行不同方向、不同路線、不同爪法的習練,體會回手變爪的要領,熟悉各種爪法。雙人喂手,一人遞招,一人使用爪法,讓習練者掌握變爪的時機和抓拿的準確性。   2、爪功練習可分兩種:一種是靜功練習,即下肢開步或各種步型站立,兩手經胸部上提后分別向兩側、前、上、下做推掌,至手臂伸直處用力變爪。要求提手時提氣,推掌時沈氣,變爪時聚氣,並使意識引導氣息運行,力貫掌爪。另一種爲動功練習,方法較多,如摔擊沙袋、抓扣樹干等,要求運氣貫力,掌指堅硬有力。
基本技術:
鷹爪拳除爪型、爪法外,還包括步型、步法、腿法、身型、身法、跳躍等基本技術。這些技術在符合武術動作一般要求的前提下,必須突出鷹爪拳的技法特點。下肢動作與長拳有很多相似之處,步型隊弓、馬、仆、虛、歇外、常出現丁步、四六步;步法則緩疾相間,輕靈穩健;腿法以低腿爲主。身型要吸腰收胯、含胸拔背,以顯鷹形;身法擰旋翻轉、靈活展縮;平衡動作以提膝平衡、扣腿平衡爲主。有下肢穩而上體緩轉的盤旋動作,要求有較好的控制能力;跳躍有翻身跳、扣腿跳、騰空擺蓮腿等,動作須輕靈,似鷹擊長空,落地要穩中帶法。基本技術的練習,一要準確熟練,方法得當;二要與手法相配合,形成完整動作。單個動作熟練后要進行組合練習,使腿法與步法、跳躍與步型等相互連接。由簡單到複雜,數量由少到多,逐漸過渡到完整套路練習。
在這里我不詳述套路,套路再熟功力不行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研習勁法:
拳諺曰:“學拳易,走勁難。”武術的勁法因其拳種的不同而有所差別,同時勁法的好壞又是衡量一個習武者水平的高低重要因素,故曆來拳家都十分重視勁法的研習。鷹爪拳由于是在模仿鷹的搏擊方法基礎上,吸收了擒拿手法,其勁法表見爲柔中含剛,腰帶肩傳力貫鷹爪。動作雄健有力,腰身發勁而形于手。又因具有“出手拳掌打,回手鷹爪抓,雙拳密如雨,脆快一挂鞭”的特點,手法密集快捷,勁剛脆硬。在習練鷹爪勁法時,必須與呼吸配合一致,做到“開呼合吸”、“呼發吸蓄”、“呼放吸收”,在發放剛勁時,運用短呼氣速聚以顯剛力。勁法在動作中也不停的變化轉換,隨勢而異。練習中需細心揣摩體會,不斷研習提高,從而達到勁勢相合。
練指之法:
  鷹爪點石內功(無須用具) 行功目的:此功主練鷹爪內勁及指尖節端撐按項戳之力。   行功時間:每日幾分鍾即可。主在自然,不可有限制。   行功訣要:行時宜全神貫注于指掌間,不可相離,以氣隨神至,而運于丹田。力由氣生而行于指掌,內外相合,動靜相因,心手相印也。
呼吸方法:
  均采用自然腹式呼吸,唯要沈靜均細而深長,不可過急、過緩或勉強。   行功法:身體正立,兩足分開,相距約半尺寬,兩足 平行,兩手放松垂于身體二側,掌心向內,指尖向下。頭部虛靈頂勁,雙目前視(不可閉眼),口緊閉,牙輕咬,鼻吸鼻呼,舌頂上颚,凝神靜氣,氣沈丹田。然后兩手屈腕翅起,掌心向下,五指並攏,指尖向前,與二足同一方向。再吸氣緩緩屈肘,兩手垂直上提約三寸(約10cm),兩臂稍彎曲。惟二手上提之時,臂掌只可微微放松,須有蓄力下貫之意,即有如按桌將躍起狀。 然后閉氣略停一秒鍾,再緩緩呼氣,同時兩手五指盡力 伸直,上翅,以掌根運力徐緩下按,至極度后,再略停二秒鍾,吐盡余氣,貫氣于指。然后,兩掌微微放松吸氣上提,複同前述。如此一吸一呼,是爲一度。初行每次18 度,一周后,每周加3度,至每次36度則可也。不可再加,加則有傷矣。   此式行完,放松兩手,舒展片刻。初行此功,僅習此式即可。待行功二周之后,指部日堅,再接行下式(務須剪齊指甲)人身體正立面壁,距壁約二∼三尺(初習可稍近八,兩足分開,約隔半尺,然后上身前傾,兩臂向前平伸,手成鷹爪,大中食三指指尖垂直觸壁,虎口務須園撐。初行之時,因習者指端之力甚弱,腳部可全掌著地,距牆稍近。 三周以后,隨著指力的日增,可再漸次加力,距牆三尺  鷹爪功的練習
(不必再加),再腳跟離地,使大部體重前移指掌。但切不可勉強,致指尖不能豎立于牆,指部彎折,反欲速不 達,亦極易傷指矣。 行功之時,頭、頸、精神均應放松,凝神靜氣,身體不 動,雙耳不聞呼吸之聲(呼吸自然,不可勉強)。吸氣時,意想氣入丹田,掌、指微微用意放松;呼氣時,乃用撐字 訣,運丹田之氣,以氣催力至指端徐緩用力向前撐按,如。 指破壁A此一吸一呼,是爲一度。初行每次12度,二周。 之后,每周加 4度,至每次 36度即可矣。如有余力可勝任,亦可每周加 6∼7度,至每次 49度,則不可再加矣。  至此,鷹爪點石功已行功完畢,即可行余功。
余功:
上述二式行功完后,先放松雙手五指各關節,舒展手部筋絡三分鍾以上,然后隨便散步數趟,同時搖擺雙手,輕蹬兩腿,以松全身筋骨,以順氣血,以散內火,方無后患。   本功功理:前式一翅一按,得乎動機;后式靜以貫氣,得乎靜定。動靜相因,陰陽相濟,則萬物生矣。而后始能剛柔互濟,力從髓出,氣隨神至而運于內(丹田),力由氣生而行于指掌,內外相合其力神矣。
鷹爪提壇功:
(外功)
用具:在日雜店購一壇口直徑爲9∼12crn(視手掌大小而定,以鷹爪抓壇口后感覺自然爲度)磁壇一個, 高度約20∼30cm均可。然后再裝人河砂或小石或鐵砂,連壇共重6∼10斤左右計需視各人指力而定,以不過于勉強爲度人或用黃泥或水泥自制重約 8斤及 10 斤球各一個(不能和得太稀,要硬些;形狀亦可不必限于球形,饅頭形等也可,但上下二面均需平整人指力強者可稍重,同樣以不過于勉強力度,在其未干之時,以大中食三指成鷹爪插入球面(或其它形狀物的頂端,深約 2點3到2點8厘米。(以指端第一節長爲度,切不可過深過淺),置于陰涼處,于透即可。也可使用本中心所特供:便攜式精制大力鷹爪功訓練器,則更爲簡便。  真實的鷹
行動目的:主練鷹爪提、縮(抓、扣二力)、擰三勁,即鷹爪抓拿鎖扣旋擰之力。   
行功時間:每日15∼20分鍾,不必過多。   
行功訣要:運用提、縮、擰三字訣,意、氣、力三者合一,形神兼備,漸進求功。   
呼吸方法:采用自然腹式呼吸,提起時吸氣,氣沈丹田,放下時呼氣,稍停緩運時,呼吸自然,以不勉強力度。
行功法:
將壇或球置于身體正前方約半尺處,兩足分開平行,比肩稍寬,雙手虛握拳置于腰部,拳心向上, 雙腿約下蹲,成一高馬步,全身放松(精神不可緊張), 凝神靜氣,口閉,牙輕咬,舌添上跨,鼻吸鼻呼,氣沈丹田,目注前方。 然后俯身,目視壇口,右手成鷹爪伸出(左手虛握拳 置于腹部),  真實的鷹爪
依三角形緊扣壇口,虎口國撐,勁意貫指 (思想集中于指即可)。吸氣氣沈丹田,同時配合呼氣將 壇垂直稍慢提至腹前(壇口與肚臍略齊),手肘微曲(大、小手臂均約成120度左右即可)。稍停,自然呼吸1 ∼2次,然后配合呼氣將壇緩緩垂直放回原位,再換左手依上法進行,詳圖及要點請見挂圖 2。 如此循環,至指腕臂酸麻痛乏即停,稍息2、3分鍾 再練。每次約練15分鍾(不含休息、時間八二周之后,雙 手已漸適應,指力日增,即可漸增提起后的稍停時間,由自然呼吸1∼2次增至3∼4次,並隔日逐增2∼3次呼 吸(力弱者可只增一次X即默計呼吸次數,逐漸增加稍 停時呼吸次數,雙手輪換進行,每次行功時間增至20 分鍾,如此行功一月,此爲初行之法。
要點說明:
1.行功之時切不可將手臂伸直提至與肩平,否則力不在指而主在肩臂,也難于貫勁于指。   2.不可太過勉強支持及憋氣行功,以防岔氣傷身。   3.肩不可上聳,行功之時,除手指、手臂用力外,其余身體各部均須盡量放松,精神不可緊張。頭、頸均應放松,呼吸自然。   4.指力弱者,初行一月或百日內可改爲五指提壇。但壇需再加重1∼2斤,以增指力。   5.若行功之時,手汗太多易滑,可手指沾些砂土或備干手巾一條以隨時擦干手防滑。防止手部關受涼而致風傷.最好每次功后行完余功即用熱水燙洗雙手,以通筋活血,且易生力。   如此行功一月,且與鷹爪點石功相間兼行,此時兩手指力,已經異乎常人。但還不能應用自如,因其力雖 大,尚未精純,此即功侯未到也。從現在開始,每周加砂或其它類似重物(小鐵塊亦 可)0.3斤左右于壇內依下法行功(注意,所加重量需視 各人指力而增減.不必拘泥,重量以每次加后不過于勉 強支持爲度。切不可貪功而多加重量,此主在漸進求 功)。用球行功者,不必加重。延長下述緩運時間(以默計呼吸次數爲度,漸次增加)即可,60日后換重球(約 10斤的)行功。   行功方法也略有變異,變動之處爲   1.右手提壇起后,再向身體正前方以與地面平行的 直線慢慢移動手臂伸直爲度(此時手臂與地面約成 45∼60°度角)。然后運用腕力、手指緊扣壇口,向手腕左位(即提起時的位置)再呼氣垂直放下。擰轉次數由少到多逐漸增加,量力而行。   再次說明:吸氣提起后即以自然呼吸慢慢旋擰。切不可憋氣行動。垂直放下時,呼氣,如初時呼吸與動作難以協調統一,可多空手模擬練習。習慣后即可協調。   2.注意:   ①提壇向前緩運及收回之時,力弱者痤度可稍快,力強者速度稍慢。旋擰慢轉之時,初習切不可貪功而加快旋擰速度,以免傷筋骨。百日根基因后,方可逐步慢慢加快旋擰速度,至臂如擰繩。   ②行功之時,思想要集中于指掌,目視壇口。每次行功時間仍爲20分鍾,以時間爲準   ③從行功30日后起,即需以“提、縮、擰”三字秘訣行功,並于行功之時逐漸加大“縮”字訣抓扣壇口之力 (但此可因人而異,力弱者或太無武術基礎者可稍加力或不加力,有此意念即可)。   依上述之法行功百日,指力已大異常人。配合鷹爪點石功所練內勁及指尖之力,鷹爪指力己成。此時,驟力于指,五指如鐵爪鋼鈎,著人肌膚要害.非即至死.亦當重傷矣!望習者千萬不可兒戲而視之。武諺云:力不打拳,拳不打功也。   本功功理:利用壇(或球等)向下之重力及“提、縮 擰”三字秘訣意念之力,以逐步增加壇重及提起后的停留、緩運旋擰時間爲度,形神合一,逐步增強手腕指臂筋 骨在意念的指導下抵御重力的適應能力,從而達到增弘 鷹爪指力的目的。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2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