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12006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艾克倫
威爾斯親王 | 2013-1-15 00:20:47

當你處在一樓時,就要能夠想四十樓的人想什麼。

職業規劃專家指出,每個人的一生,都會有一棵類似於管理信息系統里說的“決策樹”。一輩子會有許多大大小小的決定,但只要把握其中五、六個最重要的決定,就能夠取得好的成就。其中一個重要決定就是第一份工作,它甚至比你寒窗十余載受教育的學校還重要。第一份工作可以培養社會新鮮人的職場價值觀,是組織社會化最重要的過程之一。

對於剛剛步入社會的新人而言,如何立足於自己的工作並求得發展,是為時並不過早的話題。

不妨采用下文介紹的三宗“最”,來設計好自己的職場發達方案。

                                                

步驟/方法  
 
第一宗“最”:找最能從頭到腳洗禮你的第一份工作

在美國讀完電機碩士的朋友,選擇留在一家有名的電機企業工作。以優異成績畢業的他,原本以為自己肯定是其中的佼佼者,沒想到上班第一天,就遭到了當頭棒喝。

主管要求他寫一份電路板程序,他花半小時寫完一百行程序代碼,正洋洋得意時,報告卻被主管丟在一旁,接著,主管僅用幾分鐘就寫出只需三十行的程序代碼,而且執行的效率與品質更好。他的第一份工作讓他受到了震撼性的教育,從此以後,他對工作品質的要求也變成了國際級。

這種經歷最終讓他當上總經理後,也能使公司內部的服務要求達到大飯店的規格。

一般投信公司對於客人的基金詢問,大多是禮貌性地回複。剛來景順當總經理時,員工也是這樣回答客戶。李錦榮發現後,立刻開會解釋,讓客人主動打電話問問題不過是一家投信公司服務的“最低要求”,高標準的做法是先於客人,打電話告知訊息。在細節里挑骨頭,就是李錦榮當年從大飯店的小行李員工作學來的態度。

我們身邊不少人忽略了第一份工作。大公司有制度、遠景,能訓練操守,不會讓一棵樹長歪。環顧周遭,許多去小公司的年輕人,到現在有發展的很少。因為小公司連生存都有問題,只會要求你付出,根本談不上核心能力的培養。現在的許多上班族找工作往往註重公司的紅利,卻忘了最重要的應該是獲得學習的基本功,從而失去了自己在職業生涯里創造格局的可能。

而在大公司學到的格局,不外乎是兩張職場競爭力的門票:第一張門票就是視野,第二張門票就是做事的高標準。


第二宗“最”:在最高點想事情,把自己當老板

國內一位知名企業經理,有機會與沃爾瑪、凱瑪特等重量級客戶交手。他在接觸中發現,第一次帶領沃爾瑪到工廠采購商品,沃爾瑪的員工從大箱子拿出濕度計、電鍍器等各式儀器,蹲在地上一個個地嚴格測量物品,甚至拿扳手轉開每個螺絲,細心檢測。

這時,他才發現只看商品外表只是最低的要求。“我以為過去的方法就夠了,後來才發現,這才叫做事,”這位經理說:“從他們身上,我知道國際公司對於品質與流程的嚴格控管。 ”

此外,光是一個杯子樣本,對方都會開出一本厚重的規格書,這樣的訓練讓他了解要和國際公司做生意的規矩。

後來,他和朋友合資開了一家內銷的小貿易公司,接受過大公司完整訓練的他,熟知如何與國外客戶交手,也深知對方做事的邏輯,為了拿到這些公司的大訂單,雖然手下只有幾名員工,也不厭其煩地仿照國際公司的接單方法,將公司的作業流程切割成數十道工序。對於標準與細節的嚴格要求和操練,終於讓他在一年後就接到來自沃爾瑪一百萬美元的烤肉架套訂單。這筆訂單奠定下他後來籌設生活工場的資本,這一年他三十歲。

多數情況下,人們往往沒有太多機會尋覓到影響自己終生的良師,這時,透過自我提升,把自己當老板還是能獲得贏的格局。臺灣的大企業家杜書伍說,他能從神通集團的工程師,做到現在年營業額超過一千億元的大公司,“把自己變老當老板”是他的哲學。

這些磨練奠定了他“不走旁門”的職場性格。他不無感慨地說:“許多上班族會因為別家多個兩千元或幾張股票分紅就跳槽,而不看公司前景,其實是短視。”畢竟,追求短視的人生,關心的只能是眼前多10%的薪水,怎會提升格局看到未來?


第三宗“最”:最好的老師勝過優薪

李林畢業時,等待他的有四個工作機會可以挑選,從外商公司到上市公司都有,最後他決定當一家化妝品公司董事長的特別助理。直到今天,李林依然記得交接工作的日子,前任助理告訴他:“我簡直不知道我在這里做什麼!”因為,特別助理就是每天坐在董事長室門口收發公文,做會議紀錄、安排董事長出國行程、宴客細節,在許多人的眼中就是打雜。

但同樣的工作,在不同任事者的眼中,卻有天壤之別的詮釋。
李林以為:“這一份工作可以看到董事長如何批公文,看到公司經營的全貌……”他每天接觸到公司的決策文件,可以看到董事長批公文的邏輯。他也參與一場場的會議紀錄,這些工作讓他見識到了企業經營管理活生生的案例,學到決策如何產生。他說:“再怎麼沒意思的工作,如果你用更高的、老板的眼光來看待,就能看出一份工作的價值所在。”

但即便沒有大公司的羽翼,在一家小公司如果能遇到良師,同樣能孕育大格局。

有這樣一個故事:從西安交大電子專業畢業的施某曾經站在抉擇事業的十字路口上。一邊是外商飛利浦月薪一萬兩千元的工程師,穩定、福利好;另一邊則是國內知名電子企業創辦人邱某向他招手。加入本土科技公司,意味著薪水低但有國內半導體權威專家的全力支持,可以盡情地發揮。最後他還是決定到電子公司報到,因為在這家公司,他可以一邊跟著邱某學管理,一邊向專家學習最新的技術。

在兩位良師的熏陶下,電子專業科班出身的施某在他的職場地圖上,畫出了一個坐標:要做出全世界最好的電子產品。施某的成功說明了一個簡單卻也是我們常常忽視的道理:最好的老師,有時勝過優厚的薪水。 註意事項   做事業的人,都明白一山還有一山高,五嶽之後還有喜馬拉雅山的道理,絕不會自滿於小山丘境界。這就是格局淬煉成的一種持續的成功,多年後自然成為脫穎而出的競爭力。

造船與造艦之間是有差別的,格局不同,也就決定了你三十五歲後所造的是一艘小船還是一艘軍艦。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幻劍小道 + 12 + 12 感謝分享^^b

總評分: 名聲 + 12  金幣 + 12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