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568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skytech12320
鄉紳 | 2013-1-16 14:50:22

一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我遇到了一本書——《影響力》,看完這本書之后對我們如何思維産生了極大的興趣,于是在一年的時間里面密集地閱讀了以下一些方面的課件:社會心理學、認知科學、神經科學、進化心理學、行爲經濟學、機器學習、人工智能、自然語言處理、問題求解、辯論法(Argumentation Theory)、Critical Thinking、判斷與決策。以及大量的 Wikipedia 條目。
這一年來,對以上這些領域的閱讀和思考給我帶來了極大的價值,我相信他們也會給你帶來巨大的收益。另外還有一些我認爲是 essential knowledge 的例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這個東西很難讀一兩本書就掌握,需要很長時間的鍛煉和反思)、判斷與決策的方法(生活中需要進行判斷與決策的地方遠遠多于我們的想象),波普爾曾經說過:All Life is Problem-Solving。而判斷與決策又是其中最常見的一類Problem Solving。盡管生活中面臨重大決策的時候並不多,但另一方面我們時時刻刻都在進行最重大的決策:如:決定自己的日常時間到底投入到什麽地方去。
如:你能想象有人甯可天天花時間剪報紙上的優惠券,卻對于房價的 1%的優惠無動于衷嗎?(《別做正常的傻瓜》、《Predictably Irrational》)如:你知道爲什麽當手頭股票的股價不可抑止地滑向深淵時我們卻一邊揪著頭發一邊愣是不肯撤出嗎?(是的,我們適應遠古時代的心理機制根本不適應金融市場。)糟糕的判斷與決策令我們的生活變得糟糕,這還不是最關鍵的,最關鍵的是我們從來不會去質疑自己的判斷,而是總是能“找到”其他爲自己辯護的理由(《錯不在我(Mistakes were made, but not by me)》)又,現在是一個信息泛濫的時代,于是另一個問題也出現:如何在海洋中有效篩選好的信息,以及避免被不好的信息左右我們的大腦(Critical Thinking)
人類的大腦和思維是目前已知最爲複雜的系統,對這個系統的研究不僅自身是一件極其迷人的事情,對于像我們這樣的芸芸衆生來說即便不去做研究,學習一些這方面的科普知識,對于學會正確地思考有極大的益處。你的大腦是你唯一的工具,要正確利用這個工具,唯一的途徑就是去了解它。與很多人的直覺相反,實際上我們的思維有著各種各樣的缺陷和陷阱(keyword: cognitive bias),我們解決日常問題的思維方式也並不總是最優的(keyword: bounded rationality)。
我們的思維有很多很多的弱點,我一向認爲,正確的思維方式,是一切高效學習的基礎。比如參見如下 2 個例子,錯誤的思維方式得到的結論有大得多的可能性是謬誤。
• 人總喜歡沿襲以往習得的經驗,並通過類比來進行外推。我第一次在一個地鐵終點站坐地鐵的時候,看著從遠方開來的地鐵,我心生疑惑——“這車每節車廂都這麽長,待會怎麽調頭呢(我心說沒看到鐵軌終點有一個大大的供調頭的 U 形彎啊)?”,當車開始開的時候我終于意識到原來車是可以往兩頭方向開的。
• 人喜歡從關聯當中尋找因果,有一次去銀行取款,到了 ATM 室的自動門口,我開玩笑地拿著手頭的飯卡去刷了一下,然后——門居然開了。我頓時來了勁,立即得出一個結論:這個刷卡裝置不安全,至少不是能夠專門識別銀聯的卡的。我甚至飛快地泛化出了一個更具一般性的理論來解釋這個現象:即可能所有帶有磁性的卡都可以用來開門。但有人說:不一定是你的卡刷開的啊,你不刷卡試試看。我不信,說怎麽可能呢,心想我刷卡,門就開了,還有比這更明顯的因果關系嘛。但出乎我意料的是,我走出門,這次沒刷卡,門也開了——原來是感應門——原先這個 ATM 室的確是刷卡門,但后來改成了感應門,刷卡的那個裝置只不過沒拆掉殘留在那里而已。
總的來說
• 人類的思維充滿著各種各樣的捷徑,每一條捷徑都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降低了大腦的認知複雜性(籠統的看一個問題要比細致的分析簡單得多),有助于迅速做出絕大部分時候都正確的判斷;但另一方面,它也常常導致人們把大部分情況下成立的法則當成了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可以說,有多少捷徑,就有多少條謬誤。
• 人類的情緒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人的思考。比如,如果你憎惡一個人,你往往就會反對他的所有立場。反之亦成立。
• 人類大腦經過長時間的進化,先天就具備一些特定的“思維定勢”,以使得人類能夠在面對進化過程中經常出現的適應性問題時能夠不假思索的做出迅速的反應。然而,在現代社會,這類思維定勢已經不適應了。
• 人類不可避免的受著各種各樣的偏見的影響,這些偏見有些是有一定適應價值的“思維定勢”(如事后聰明式偏見),而有些則是大腦的認知機制的“缺陷”。
以上,構成了人類思維中的種種謬誤。而學會思考,就是學會認識到這些謬誤。
Critical-Thinking 在西方擁有悠久的曆史,早到古希臘時代,亞里士多德就已經對人類語言中的各種各樣的謬誤有了一定的認識(譬如,“我們無法討論不存在的東西,所以所有的事物都是真實的”),並對辯論之中存在的各種各樣的謬誤進行了歸類。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在中國的文化里面,理性思維似乎是一直被抑制的,中國文人傳統都是非理性思考者;所謂非理性思考,主要包括聯想、比方等形式,這些思維方式作爲人類天生具有的思維方式的一種,一方面當然有它的好處(比如在科研方面,聯想往往能夠啓發新思路;類比也有助于用新穎的方式來解決既有問題),然而另一方面,這樣的思維方式同樣也充滿了各種各樣致命的謬誤。在大衆知識領域,自中國古代文人思維習慣流傳下來的影響深刻地左右著人們的語言習慣,隨處可見的不靠譜的類比和文字遊戲就是證明(例如,嚴格來說,類比的一般形式是,A 具有 X、 Y、Z 三個屬性,B 具有 X、Y 屬性(類似于A),所以 B 具有 Z 屬性。這個類比要成立,必須要滿足一個前提,即 X、Y 屬性對于 Z 屬性的有無必須是有關的。然 而這個前提被根本忽視了,詳見 False Analogy)。
認識人類思維工作的機制,是正確思考的大前提;唯有認識到人類推理(Reasoning)過程中的形形色色的謬誤,才能避免它們。唯有避免了思維的謬誤,才能進行正確的思考。
分享分享1 收藏收藏1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