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sundeep
子爵 | 2013-3-8 21:12:17

國軍之所以讓大陸淪陷,其實並不是無能,其實是流寇發展到一定基數之后的必然結局。這要從曆朝曆代和流寇戰爭中去發現流寇的戰爭方式,臘肉就學的很好。  
在和流寇的戰爭中,流寇有以下幾點優勢:  
其一,流寇無必救之地,而國軍則需全盤皆守。例,胡宗南進剿陝北,集中優勢兵力想逼流寇進行決戰,但一直到攻入延安都沒受到什麽像樣的抵抗,只有在追剿臘肉的過程中才發生了有組織的戰斗。可以說流寇可以不計一城一地之得失,只要保存實力,並壯大實力就是勝利。反觀政府,所有大城市都必須守,不但要守,還要征稅,還要建設。反觀流寇,一旦集中到優勢兵力,發現國軍漏洞后,便可發動對大型城市的攻擊,攻其必救,逼其在極端不利的條件下進行決戰。  
其二,流寇以戰養戰,國軍以稅養戰。流寇的軍費支出是靠掠奪,而政府的軍費支出卻是要依靠稅收。例,流寇一旦軍費缺乏,便可集中優勢兵力在沒有任何先兆的情況下去掠奪政府控制下的小城市。銀行,政府官員的財産便是掠奪的對象,一旦掠奪完成,便留下一堆爛攤子棄城而去,謂之不計一城一地得失。而政府卻不能對被掠奪的城市棄之不顧,因爲政府軍費便來源于稅收。政府對所有治下的城市都有建設的義務,流寇卻沒有這個義務,又因爲牠們的收入主要依靠掠奪而不是建設,所以也沒有這種需求。  
其三,流寇能利用從地方銀行掠奪來的大量貨幣去國統區大量購買生活必需品,導致國統區物價飛漲,擾亂國統區的經濟,這也是爲什麽到后期經過三大戰役后,國統區物價飛漲的原因。反觀政府則沒有這個優勢。  
總結以上,可以說流寇在形成一定規模后擁有三個方面的不對稱優勢。攻守作戰的不對稱優勢,獲取維持軍隊成本的不對稱優勢,發動經濟戰的不對稱優勢。  
不過這些的所有優勢都有一個前提,便是形成一定規模。如果僅僅被困于陝北一地,未有流毒中原,結果則完全不同。中國曆史上代表中華文明的明王朝的滅亡也是由于內憂外患,十七世紀三四十年代和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是何其相似,流寇起于陝北,外敵寇于關外。1644和1949,中華民族之國殇。  
在這里我要感謝張學良和楊虎城,能讓我去年買了個表。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銀色戰車 + 10 + 10 感謝分享^^b

總評分: 名聲 + 10  金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hams123
勳爵士 | 2013-3-14 13:33:06

精神病人思路廣 智障兒童歡樂多     中二果糞還跑台灣鄉親這邊賣弄了   先熟讀《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再出來賣弄吧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銀色戰車 + 5 + 5 感謝分享^^b

總評分: 名聲 + 5  金幣 + 5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