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ccookie72tw
王爵 | 2013-6-3 15:03:59

Check 1、你是「急」父母?

孩子玩具收得慢,會忍不住過去幫忙收。

孩子吃飯拖拖拉拉,會認為媽咪來餵你比較快。

每天都在對孩子說「趕快」、「快一點」!

孩子自己穿衣或穿鞋的過程,經常讓你等得很不耐煩。

不論吃什麼、穿什麼、買什麼…,總是主動幫孩子做決定。

超過3個以上符合,請媽咪要思考一下,你留給孩子的時間是否總是太短、太急促!

催促,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不經易脫口而出的催促卻可能造成孩子的學習危機!對於正在學習各種事物的孩子來說,讚美是他們建立自信心的重要基石,然而你的催促、不滿意,極可能讓孩子出現以下的負面表現:

1.不專心;因為他對去經常在專心學習時被人打擾、被人催促,造成他有隨時隨地會被人中斷的危機感,因此不容易專心去做事情,會經常表現出分心、三心二意的態度。

2.不持續:因為不專心,就不會在做事的過程中發掘趣味,因此變得對事物沒有耐心,做什麼事情都有不容易持續的問題。

3.不獨立:催促的語言經常伴隨著不滿意的成分,敏感的孩子往往更加沒有自信,久而久之,他會習慣等大人來幫他完成事情,以免多做多錯,也會比較沒有責任感。

4.不主動:當父母「急」習慣了,通常會變成自己來比較快的結果。於是父母決定了孩子起床、出門、洗澡的時間,因為反正到時候有人會像鬧鐘般地準時催促他,孩子因此逐漸喪失自動自發的能力。


Check 2、家有「慢」孩子?

我的孩子生活大小事,凡事要人催。

家中寶貝缺乏實際的生活自理經驗。

對於大人的催趕,經常是嘴巴回說「好」,卻沒有實際付諸行動。

面對較困難、不擅長或不好玩的事會出現逃避、不想做的反應。

在接收到新事物或新指令時,都需要時間調適一下才能進入狀況。

若超過3個以上符合,面對家中「慢」孩子,媽咪要多體諒並配合,透過適當的溝通與教養,親子關係會更和諧。

孩子老是慢吞吞的原因

在談解決辦法之前,家長必須先瞭解孩子拖延的原因。其實孩子大部分是無意的,有意拖延的因素也佔一小部份。

1.天生慢吞吞型:天生氣質屬於趨避性比較避的,適應度比較低的孩子,他們接收到一個新事物或新指令時,都需要時間調適一下才能進入狀況。

2. 注意力分散度較低:注意力分散度較低的孩子,因為專注於前一件事,無法在接獲一個新指令時,馬上回神來處理,也會給人慢半拍的感覺。

3.感覺動作失調:由於社會的變遷,目前感覺動作失調的孩子比例不低,清況較輕者常見手腳笨拙,做起事來會有慢吞吞、雜亂無章的現象。

4.缺乏時間觀念和次序感:5足歲以下的孩子,還沒有明確的時間觀念,如果家長經常用「限你10分鐘內做完」這類指令來要求孩子,孩子不明白10分鐘到底有多長,因而會讓家長覺得他們愛拖延。

5. 缺乏生活自理經驗:大人保護過度及父母過度代勞,這類型孩子因為實作經驗少,一旦要獨立做事時,就容易顯得笨手笨腳、慢吞吞。

此外,父母個性太急而主觀認定孩子拖拖拉拉;從小讓孩子過度自由,孩子習慣不動手不動腦做事,造成凡事懶散、拖延的不良習慣;或者孩子對該做的事缺乏興趣或覺得困難,只要遇到沒興趣的事就用「拖」來逃避;這些情況則屬於有意拖延。


學習篇:急慢之間的教養哲學

「急」父母必修「慢」教學

你也是一天當中多次說著「快一點」這類催促語言的父母嗎?請你想一想,為什麼會需要催促孩子?催促往往是時間緊迫的意思,是孩子的時間不夠,還是大人的時間不夠?而且孩子有因為你的催促而快一點,或者更快學會一件事了嗎?如果沒有,為何還要不厭其煩的繼續催趕呢?

換句話對孩子說吧!「慢慢來,我等你。」這句話說起來不難,也請家長實際試著這麼做。放慢你的思緒與腳步,給孩子多一點學習與玩樂的時間,多花一點時間陪伴孩子做他想做的事,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學習與實踐慢工出細活的道理,並從中獲得寶貴的經驗及無價的快樂。

尊重孩子的先天氣質與個別差異

每個孩子與生俱來有他自己獨特的特質,我們稱之為「氣質」。每個父母都應該培養對孩子的敏感度,要從細微處去觀察孩子,發現孩子的先天氣質,如果孩子做每一件事都是沒有理由的「慢」,那很可能他先天就是所謂的「慢郎中」;或許他的大腦思考比別人要多一些時間,或許他在思考時會比別人想得更多,或許他需要一定成度的喘息才能做出反應,這些都需要父母的瞭解與包容。

此外,孩子有個別差異,發展快慢各有不同,而根據0∼6歲嬰幼兒發展歷程來看孩子大約在2歲前後,是獨立自主性最強的時期。這時期的孩子比較自我,會很想自己把事情做好,例如想自己穿鞋、穿衣服等,此時父母若不給機會或是足夠的時間學習與練習,那麼孩子日後可能會乾脆要你幫他穿,因為你總是嫌他做得慢、做得不好。

事有輕重緩急,若是在有時間性的情況下,像是上學、搭高鐵、看表演等事情,就要事先提醒他避免遲到;而若非緊急事件,例如吃飯、洗澡等,不妨就讓孩子自在輕鬆些,父母可以不用催促他,讓他自己選擇完成的時間。和孩子之間維持良好的互動,不要讓親子關係因催趕、怒罵變得緊張。

601165_544908608893168_11511368_n.jpg (80.2 KB, 下載次數: 0)

601165_544908608893168_11511368_n.jpg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悅來客棧 + 10 + 10 感謝分享^^b

總評分: 名聲 + 10  金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1 收藏收藏1
FB分享
只要我相信  我願  我要  毅力實踐  就一定能成功^^
回覆 使用道具
無效樓層,該篇已經被刪除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