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8-5-13 22:24:05

No1:秦朝蒙恬收復內蒙古   蒙恬(?—前210年),秦始皇時期的著名將領,祖籍齊國。其祖父蒙驁為秦國名將,事秦昭王,官至上卿,曾伐韓、攻趙、取魏國城,為秦立下了戰功。其父蒙武曾為秦裨將軍,與王翦一起滅楚,亦屢立戰功。
    內蒙古的叫法產生在現代,秦朝時籠統的稱為河套地區。   
    戰國末年,秦國橫掃中原六國,建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帝國。在中原混戰的同時,中國的北方一直活躍著一個善於騎射凶悍無比的民族——匈奴。在秦統一中原的同時,他們乘機跨過黃河,占領了河套以南的大片土地,直接威脅著秦都鹹陽的安全,成為整個帝國最後的心腹之患。   
    公元前221年,秦朝名將蒙恬率大軍攻破齊都,實現了秦始皇夢寐以求的全國統一。正當鹹陽城裡歡慶勝利的時候,秦國北部邊境卻傳來了匈奴頻繁騷擾並大舉南侵的消息。蒙恬不顧連年征戰的辛勞,領命“北逐戎狄”,收復河套一帶。
    青年時代的蒙恬長年在北方邊境守衛,對匈奴的戰法極其熟悉。同時蒙恬做為秦軍裡最富有野戰能力的將領,對於塞北草原上與匈奴的野戰很有心得。
    公元前215年,蒙恬率領30萬能征善戰的大軍,日夜兼程趕赴邊關。扎下大營後,他一邊派人偵察敵情,一邊親自翻山越嶺察看地形。第一次交戰,就殺得匈奴人仰馬翻,潰散草原。公元前214年的春天,蒙恬跟匈奴人在黃河以北,又進行了幾場戰爭,使匈奴主力遭受重創,不得不向無限的北邊逃竄。史書上記載:匈奴人向北(逃竄)七百多余裡。
    蒙恬不負眾望,一戰定河套,打得匈奴魂飛魄散。後來中原再次大亂時,匈奴不敢深入漢境,應該說與此戰不無關系。
No2:明朝傅友德收復雲南
   傅友德(?-1394),明開國功臣,著名將領。少驍勇,善騎射,元末參加反元起事。後降朱元璋,戰功卓著,曾晉封國公。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因請田觸怒太祖,次年賜死。
    明朝立國後,元順帝退據漠北,仍用元國號,史稱北元。元梁王把匝刺瓦爾密繼續據守雲南。朱元璋為統一全國先後遣使招降,均被殺,遂決定以武力攻取雲南。
    十四年九月初,朱元璋命穎川侯傅友德為征南將軍率步騎兵號30萬征雲南。九月二十六日,傅友德率軍進入湖廣,相繼攻下普定、普安,然後進攻雲南東部門戶曲靖。梁王聞訊,急遣司徒平章達裡麻率兵10余萬至曲靖堵擊。
   十二月十六,明軍利用大霧作掩護進抵曲靖東北之白石江。待霧散天晴,達裡麻見明朝大軍隔江相望,十分震驚,急遣精兵扼守江岸,但曲靖還是很快被明軍占領。此後,傅友德分兵直取昆明,並自率數萬大軍北上攻烏撒。二十日,梁王把匝刺瓦爾密聞達裡麻兵敗,棄城走普寧忽納寨自殺。二十四日,明軍入昆明。同時,明軍在赤水河也大敗元軍,殲其3000余,元右丞實卜率余眾倉皇逃遁,明軍直達畢節。十五年閏二月十八,明軍進攻大理城(今雲南)。大理國首領段世(段明之弟)聚眾扼守。二十三日拂曉,明軍進攻龍尾關,大理軍驚亂,明軍破大理城,俘段世。不久,明軍分兵攻取未附州縣,雲南平。
No3:明朝鄭成功收復台灣
   鄭成功(1624-1662),福建南安人,明朝平國公鄭芝龍長子。因受南明隆武皇帝倚重,授總統使、招討大將軍,賜姓朱,名成功,人稱“國姓爺”。
    清順治三年(1646),鄭芝龍降清。鄭成功曾苦苦勸阻,未能阻止,遂率部至南澳(今屬廣東),起兵抗清。同時,鄭成功還做出了一個更重要的決定,那就是收復被荷蘭人戰領的台灣。   
     1661年陰歷二月,鄭成功率領眾將士在金門舉行隆重的誓師儀式。二十四日晨,部隊橫越台灣海峽,陸續到達澎湖群島。次日,自已率軍繼續東征,強行渡海,三十日晚,鄭成功親自率船隊冒著暴風雨橫渡海峽。並沿著預先測度好的港路魚貫而人,切斷了台灣城與赤嵌城荷軍的聯系,迅速於禾寮港登陸,並在台江沿岸建立起灘頭陣地,准備從側背進攻赤嵌城。在北線尾登陸的另一支鄭軍,則駐扎於鹿耳門,以牽制荷蘭侵略軍兵船,兼防北線尾。
    荷蘭海、陸作戰均告失敗,赤嵌城和台灣城成為了兩座孤立的城堡。經過不斷的戰斗和圍困,荷軍首領揆一走投無路,只得同意由評議會出面同鄭成功談判。經過會談,揆一“願罷兵約降,請乞歸國”。1662年農歷二月一日,荷蘭駐台灣長官揆一簽字投降。荷軍交出了所有城堡、武器、物資,包括傷病員在內的約900名荷蘭軍民,最後由揆一率領,乘船撤離台灣。
    至此,荷蘭侵略者在台灣38年的殖民統治宣告結束,寶島台灣又回到祖國的懷抱。
No4:清朝趙爾豐收復西藏
   趙爾豐(?-1911)清末大臣,1908年任駐藏大臣,率兵入藏,屢敗受英國操縱的叛軍,阻止了英帝國主義北進的陰謀。
    19世紀末,英國勢力到達印度北部,威脅中國西南,自此西南邊疆多事。
    1902年英國要求中英西藏三方談判所謂“主權”之爭,1904-1905年,英人借通商要挾,自哲孟雄(今錫金)進兵,在江孜擊潰藏軍,進入拉薩,簽訂“中英新定藏印條約”。
    1910年,趙爾豐率川軍進入拉薩,宣布剝奪十三世達賴的名號。十三世達賴逃往印度。趙爾豐改土歸流,移內地民眾實邊推動墾務,廢除土司制度和寺廟特權,對發展藏區農牧業、手工業、交通郵電業和文化教育事業頗有建樹。   
    1910年(宣統元年)初,鍾穎軍與趙爾豐軍會師於查木多,然後兩軍迅速推進到工部(今林芝專區首府八一鎮附近)一線。對整個工部和波密地區(昌都、林芝地區)進行改土。消滅了這一地區長期威脅丹達嶺以西的後藏安全的波密王白馬青翁獨立政權。並先後建立起了查木多、江達(工部)、等十多個縣,趙同時向南派兵,進入查隅地區,建立了查隅縣(查隅在今西藏自治區最東南,臨中印邊境東段之東,與印占瓦弄相鄰)。
  後因辛亥革命爆發,趙爾豐率軍回成都“平亂”被殺,清廷被推翻。此後變亂迭起,動蕩不寧。直至民國政府在以趙爾豐在該地設縣的基礎,與英國斡旋,力爭國土,挫敗了英國分裂西藏的企圖。1928年民國政府能在“東起打箭爐,西至拉薩以東不遠,南抵雲南維西、中甸,北至青海玉樹”建西康省,趙爾豐功不可沒。
No5:清朝左宗棠收復新疆
   左宗棠(1812∼1885),晚清軍政重臣,湘軍統帥之一,洋務派首領。1866 年上疏奏請設局監造輪船,一年後,福州船政局正式開工,成為中國第一個新式造船廠。1867年,奉命為欽差大臣,率軍入陝西攻剿西捻軍和西北反清回民軍,殘酷鎮壓了陝甘回民起義。陝甘任間,繼續從事洋務,創辦蘭州制造局(又稱甘肅制造局)和甘肅織呢總局(又稱蘭州機器織呢局),後者為中國第一個機器紡織廠。
    1871年,俄國出兵占領時為新疆軍政中心的伊犁地區,加緊了與英國爭奪中國西北邊陲的步伐。與此同時,中國東南、西南和南部邊疆也面臨列強侵略威脅,邊疆危機日益嚴重。1875年(清光緒元年),清廷采納左宗棠等人當務之急是出兵收復新疆的主張,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   
    1876年4月,左宗棠從甘肅省城蘭州移駐肅州(今酒泉)。8月上旬,派劉錦棠、金順二部清軍從阜康出發,出其不意地迫近烏魯木齊北面重地古牧地(今米泉)。掃清敵外圍據點後,並乘勝於18日收復烏魯木齊。爾後,左宗棠命劉錦棠部駐守烏魯木齊,防止敵軍北犯,並繼續清剿山中殘敵;命金順揮軍西進,攻瑪納斯南城,後劉錦棠、伊犁將軍榮全先後增援會攻,於11月6日占領該城。至此,天山北路為阿古柏軍占領之地全部收復。
   1877年4月,左宗棠指揮清軍三路並進,是年秋,左宗棠決心盡復南疆,南疆各族人民久受阿古柏的荼毒,紛紛拿起武器配合清軍作戰。1878年1月2日,清軍攻克和闐。至此,整個新疆除沙俄侵占的伊犁地區外,全部收復。
    清軍收復新疆戰爭的勝利,徹底粉碎了英俄企圖利用阿古柏肢解和侵吞中國西北領土的陰謀。後經過長期反復交涉,於1881年簽訂《中俄伊犁條約》。中國收回了伊犁和特克斯河上游兩岸領土,從而使新疆各族人民免遭殖民統治,重回祖國懷抱。
No6:現代徐樹錚收復外蒙
   徐樹錚(1880-1925),北洋皖系名將。袁世凱稱帝時,力勸段祺瑞抵制,被袁免職。1916年袁死後,任國務院秘書長。1917年策動了張勳趕走黎元洪,事後又討平張勳的軍事行動,任陸軍部次長。積極主張武力統一全國。1917年,俄國發生“十月革命”,徐樹錚把目光投向了長期分裂的外蒙古,創造了中國二十世紀初國家統一的一番驚天偉業!
    中國近代歷史上,曾經有一次鮮為人知的軍事行動,那就是北洋軍閥政府的出兵外蒙和西伯利亞。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外蒙古在沙俄的威逼利誘和極少數賣國王公的唆使下,宣布獨立,脫離祖國。孫中山、徐樹錚等對此都表示強烈的憤怒,被報界稱為“當時中國唯一決心要不惜一切代價外蒙失土的兩個愛國者”。   
    1919年,德國戰敗,徐樹錚任西北籌邊使兼西北邊防軍總司令。以哲布尊丹巴為首的外蒙王公貴族害怕俄國的赤化運動波及外蒙古,因此決定回歸中華民國以維護自身利益。1919年10月,37歲的徐樹錚率領一旅邊防軍,揮師出塞,向庫倫進發。徐樹錚一到庫倫,立即把外蒙古偽政權的“內閣總理”巴德瑪多爾濟“請”到了自己的司令部,並將其他王公及哲布尊丹巴活佛加以軟禁。1919年11月17日,外蒙古正式上書中華民國總統,呈請取消“自治”,廢除中俄“蒙”一切條約、協定,回到中華民國懷抱!同時徐樹錚還將軍隊派駐外蒙各地,尤其是唐努烏梁海,被沙俄侵占達七年之久,也終於回到祖國的懷抱!
    徐樹錚收復外蒙後回京,分別向大總統和遠在上海的孫中山先生匯報。孫中山收到來電後異常喜悅,立即不顧國民黨內某些人的反對,回電對徐樹錚收復外蒙予以高度評價!
    徐樹錚在外蒙古引種蔬菜、修建公路、開辦銀行、創刊日報、加強中華文化教育。但不幸的是,由於各種內在原因和蘇俄的干涉,外蒙古及唐努烏梁海很快又失去了!
No7:現代張君然收復西沙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後,根據《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決定,台灣、西沙和南沙群島應回歸祖國。1946年,台灣省行政長官陳儀在派人巡查南海後向當時的行政院報告,反映南海諸島無人駐守。不久,法新社西貢專電稱:“法國海軍陸戰隊於1946年5月曾在西沙登陸,逗留15天。”同年8月又有消息傳來,菲律賓外交部長季裡諾表示要將“新南群島”(即我南沙群島)並入菲律賓版圖。
    海軍總司令部迅速調集護航驅逐艦太平號、驅潛艦永興號、坦克登陸艦中建號及中業號組成編隊南下收復西、南沙主權(後來,西沙部分島嶼及南海太平島即以這些軍艦名命名)。編隊指揮官、副指揮官分別由海軍上校林遵為和海軍上校科長姚汝鈺擔任,時任海軍總司令部海事處參謀的張君然任編隊參謀。   
    1946年10月25日,編隊抵達上海。29日晚各艦分別秘密出港,於11月1日晚到達珠江口外的伶仃洋。11月23日,姚汝鈺指揮永興艦和中建艦搶先出航,於24日凌晨到達西沙永興島海域。張君然率一個戰斗小組乘汽艇從礁盤登陸。29日上午,編隊派出儀仗隊隨同中央各部、委代表及廣東省接收人員和駐島官兵,為收復西沙紀念碑揭幕,鳴炮升旗。
     然而,1947年1月6日,法國一架飛機飛臨永興島上空偵察。18日上午,法國軍艦“東京人號”駛抵永興島,派官兵登陸,要求我駐守人員撤離。當時駐守在永興島的電台台長李必珍嚴詞拒絕,並命令官兵進入緊急備戰狀態,嚴令法軍立即退走。法軍見永興島無隙可乘,只好轉而登陸珊瑚島駐扎至1955年才撤離,並為日後西沙海域爭端留下隱患。
    國民黨海軍收復西沙後,張君然被任命為第一任西沙群島管理處主任。任職期間,張君然在行使管理職權的同時,還為西沙的建設和向國人宣傳海洋權益、宣傳西沙群島作出了貢獻。為了紀念1946年海軍收復西沙群島,張君然還在永興島立下了一方水泥紀念碑。其正面碑文為“南海屏藩”,背面刻有“海軍收復西沙群島紀念碑”,旁邊署著“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張君然立”。此碑至今立於永興島上,成為西沙群島的一座歷史證物!
   附注:許世友再次收復
   由於當時的國民政府當決不決,對僅有法國少量軍人占領的我西沙永樂群島島嶼沒有采取堅決地進駐行動,以致養癰貽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我軍在廣州軍區司令員的許世友將軍指揮下,於1974年1月以精悍的海軍小編隊和陸軍小分隊,擊退南越海軍編隊,並成功實施海陸協同登陸戰斗,一舉收復西沙群島。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泰山a
男爵 | 2008-5-13 22:38:59

補充下
抗美援朝

1950年6月25日,朝鮮爆發了內戰,美國當局也悍然介入朝鮮內戰。金日成向毛澤東發來緊急求援電報。19 50年10月8日,毛澤東正式下達命令:任命彭德懷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率部進入朝鮮協同作戰。10月19 日傍晚,中國人民志願軍分三路跨過鴨綠江,秘密開赴朝鮮前線。金日成在朝鮮北部山區大榆洞的一間民房裡會見了彭德懷。 他們雖然首次見面,卻似舊友重逢,一見如故。彭德懷開門見山問金日成:“人民軍現狀怎樣?有多少兵力?”金日成搖頭道 :“現在情況不好。實話說吧,現在我只有三個多師在手上,……其他隔在南方的部隊正化整為零,分散後撤,准備集結在滿 浦整編,要將這些部隊整編好重新投入戰鬥,恐怕至少需要兩個多月時間才行……”彭德懷分析了戰局,認為李承晚的偽軍戰 鬥力弱,應以其為突破口,這一方案,得到中朝將領的贊許。

1950年聖誕節前夜,我軍在三所裡、龍源裡圍殲偽軍主力。 初戰告捷,毛澤東、周恩來等都十分高興。蘇聯駐朝鮮大使和金日成都建議志願軍一鼓作氣,打到南朝鮮去。但是,身在前線 的彭德懷等志願軍領導卻顯得格外的冷靜。他們看到現在我們的運輸線被敵人空軍轟炸破壞得很厲害,入朝最初20天,就損 失汽車600多輛,整個志願軍只剩下260多輛汽車,由於凍餓而減員的士兵,每個軍都在萬人以上。面對種種困難情況, 部隊打到三八線以後,彭德懷斷然下令停止對敵人追擊。

在勝利聲中,金日成和朝鮮外相樸憲永再度到彭德懷的指揮所,敦促志願軍繼續南進。這時,彭德懷便直率地說:“據我看,敵人並未打算死守三八線,漢城也是自動放棄的,李奇微是在有計劃 地後撤,企圖引我們南進,待我們部隊疲勞、給養缺乏的時候,再來一次登陸夾擊……我們不要上他的當!”金日成聽了以後 ,又搬出蘇聯大使來。他說:“ 史蒂科夫同志說,困難可以克服,不應過多強調困難。”彭德懷反問一句“他打過仗嗎? ”

金日成有自己的算盤。他想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打了勝仗,為自己增加了巨大的後備力,竭力想把自己的南進計劃再 度付諸實施。於是,他專程趕到北京會見毛澤東與周恩來。毛澤東當時沒有更多考慮戰場上的諸多困難,一再命令南進,一直 打到三六線。面對著這樣的局面,彭德懷左思右想,覺得應該立即趕回北京,親自向毛澤東彙報這裡的真實情況。

1951年 2月下旬的一天,彭德懷身穿一身棉軍服,不顧衛兵的一再阻擋,直接闖進西山毛澤東的別墅,擾醒正在酣睡的毛澤東。彭德 懷向毛澤東陳述了朝鮮戰場的實際情況,委婉地批評了毛澤東要他們“速勝”的戰役部署。毛澤東聽了彭德懷的話,一言不發 ,一支接一支地抽煙。接著彭德懷又向毛澤東報告了毛岸英犧牲的經過。毛澤東聽後長嘆一聲,吟起一首《柘樹枯》:“昔年移柳,依依江南。今看搖落,凄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經過彭德懷的“闖宮”進諫,毛澤東根據朝鮮戰場的形勢, 作了關於堅持長期作戰、輪番作戰的新的部署。

1953年7月27日,敵我雙方終於達成停戰協議。這場從三八線上爆發的戰爭,在經歷了3年多之後,終於又在三八線附近結束。關於這場戰爭雙方的損失,據彭德懷的報告,3年多的抗美援朝戰爭 ,共斃、傷、俘敵軍109萬人,其中美軍39萬。擊落擊傷敵機1200架,戰車3000余輛。中國軍隊、中國人民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究竟作出了多大的犧牲,中國政府迄今未正式宣布過。

中印之戰

中印之戰是有其深刻的根源的。當時的印度總理尼赫魯一直在做印度“大國夢”,常常以“亞洲領袖”自居。正是他的這種地區擴張主義,釀成了60年代初期中印邊界戰爭 。

到1962年8月,在中印邊界的東西兩段,印度共集結了32000余人。10月10日凌晨,印度“裡窩那作戰行動” 開始,印軍對准尺冬山下林間草場上的中國邊防部隊開火,當場打死打傷中國官兵11人。接著又向河北岸的中國邊防部隊射擊,打死打傷中方22人。克節朗河地區成為印軍向中國大舉進攻的戰場。與此同時,印度政府和印度軍方也加緊進行擴軍備戰,印度的總兵力,由1959年的41萬增加到60萬。軍費開支也猛增。

1962年10月17日,中央軍委下達了反擊 入侵印軍的作戰命令。按照中央的命令,西藏邊防部隊組成東線指揮部,由張國華任東段指揮部司令;新疆邊防軍向喀喇昆侖 山地區集結,由南疆軍區司令何家產任西段指揮部司令。10月20日前,中國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全線已准備就緒。

196 2年10月20日清晨7時,印軍達爾維准將下令向克節朗河谷中國邊防哨所炮擊。戰鬥開始,我西線邊防部隊集中了4個多團約9千人的優勢兵力,向入侵印軍發起全面反擊。中國邊防軍反擊攻勢凌厲,到上午10點40分,戰鬥全部結束。印軍2 70余人被擊斃,42人被俘。

中印邊界西段,我邊防部隊向入侵奇普恰普河谷和加勒萬河谷以及阿克賽飲地區的一些據點進行攻擊,切斷印軍向河谷逃跑的退路。這時,在提斯浦爾的印度第四軍參謀長辛格准將,不得不下達撤退的命令。

在一個星期的反擊作戰中,中國邊防部隊共殲滅入侵印軍3000余人,其中俘虜印軍官兵927人,包括步兵旅長達爾維准將及7名校 官、9名尉官。11月14日上午10時,印軍考爾中將又率部向中國的瓦弄地區開火。新的戰鬥開始以後,中國軍隊全面進行反擊。11月23日,西藏邊防部隊已進抵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以南*近傳統習慣線的附近地區,反擊作戰實際已經結束。在 歷時一個多月前後兩個階段的反擊戰中,中國邊防部隊在全線共清除印軍據點90個,全殲印度各部隊若干旅團。據印度國防部1965年公布的數字,印軍共陣亡霍希爾·辛格准將以下軍人1383人,另有26人在被俘期間重傷死亡;失蹤169 6人;被俘約翰·達爾維准將以下軍人3968人。中國邊防軍傷亡2000余人,無1人被俘。

抗美援越

1965年春,越 南民主共和國主席胡志明秘密到達長沙。他到這裡會見正在視察工作的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毛澤東會見胡志明時開口便說: “胡主席,你來自越南,我來自湖南,咱們一家子嘛!有什麼困難?要人有人,要物有物,你說。”這時,胡志明從口袋裡掏 出一張繪制著越南河內以北要搶修、搶建的十二條公路的示意圖,正是這張示意圖,使中國調動了8萬大軍赴越南。中國派出 8萬優秀兒女赴越南,為越南修築工程、公路、鐵路。他們冒著敵機的轟炸和酷暑的煎熬,千辛萬苦,奮戰不已,援越二支隊 僅一次就被炸死27人。他們掩埋好同志的屍體又繼續戰鬥,出色地完成了任務。越南方面對中國援軍的工程表示非常滿意。

自1965年8月1日至1968年3月,前後分5批入越輪戰的中國高炮部隊,連同配屬援建工程的高炮部隊總計15萬余 人,3年中,共對敵作戰2153次,擊落美機1707架、擊傷1608架,俘虜美軍飛行員42名,有力地支持了越南人 民的抗美救國鬥爭。20多年間,中國向越南提供的軍事、經濟和自由外彙的援助總值超過200億美元,其中包括足夠裝備 陸海空軍200多萬人的輕重武器、彈藥和其他軍用品,成百個生產企業和修配廠,2億多米布匹,3萬多輛汽車幾百公裡鐵 路以及全部鐵軌、機車和車廂;500多萬噸糧食,200多萬噸汽油,3千公裡以上的油管以及幾億美元的現彙等。中國對 越南的援助不附帶任何條件,絕大部分是無償,一小部分是無息貸款……

中蘇珍寶島之戰

珍寶島位於烏蘇裡江主航道中心線中 國一側,屬黑龍江虎林縣管轄。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珍寶島面積不足一平方公裡,四周叢林環繞,中部為沼澤地。據 有關資料記載,蘇方自1969年冬季起,多次侵入珍寶島及附近地區,打死打傷中國邊防戰士和邊民。雖然中方一再勸告、 克制,但其不僅置若罔聞,而且變本加厲,使一般槍擊事件上升為炮擊和有組織的入侵。

1969年3月2日,中國邊防站巡 邏隊30人分成兩組前往珍寶島巡邏,蘇軍立即出動70余人,分乘2輛裝甲車、一輛卡車和一輛指揮車,上島後分成四路, 合擊中國巡邏隊,中國邊防軍被迫自衛。蘇軍打死打傷中方6人;中方擊斃蘇軍7人。3月15日,蘇軍增兵再次向珍寶島發 起攻擊,蘇軍30余人在6輛坦克、3輛裝甲車掩護下向守島中國部隊攻擊,中國邊防軍用75毫米大炮和各種輕武器進行反 擊,經一個多小時戰鬥,擊退蘇軍。中午,蘇軍又出動6輛坦克和5輛裝甲車在3架飛機配合下,再次向守島中國部隊發起進 攻;下午15時又出動10輛坦克、14輛裝甲車和近百名士兵發起新的進攻。17時被中國軍隊擊退。

3月17日,蘇軍再次出動5輛坦克和70余人,在猛烈炮火支援下,向珍寶島發起進攻,經一個多小時戰鬥,我方擊退敵軍,擊斃親臨前沿指揮 的蘇軍上校裡昂諾夫。珍寶島自衛反擊戰,我邊防部隊共殲滅蘇軍200余人,擊毀擊傷其坦克、裝甲車17輛,擊毀卡車、 指揮車各一輛,並繳獲蘇軍F62坦克一輛,及各種槍支彈藥和軍用物資等。

西沙保衛戰

西沙群島是南中國海的屬於中國的領 土。據歷史記載:早在西漢時期,南海諸島已收入我國版圖。但是,西沙群島也一直是被“列強”和“列弱”覬覦的歷史舞台 。

1971年7月,菲律賓派兵侵占南沙群島。在瓜分南海諸島方面,南越尤為貪婪。1956年起南越幾乎同時向我西沙、 南沙下手。越南統一前,南越總統阮文紹派兵占領西沙,越南統一後,越南政府繼續堅持這個立場。他們竟把南沙群島31個 島中占領了20多個。

1973年底,廣東南海漁業公司的捕撈隊前往西沙海域作業。領隊是參加過八路軍的轉業軍人張秉林 。他統領的97人的船隊,設有電台還帶有機關槍、自動步槍和手榴彈。他們到甘泉島以後,升起五星紅旗並豎立了一個大木 牌,用紅漆寫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神聖領土,決不允許侵犯!”上島兩天之後,即1974年1月15日,南越軍艦便對准島 上的五星紅旗發射了10枚炮彈,由此揭開了西沙之戰的序幕。

中央軍委為西沙之戰建立了領導小組。由周恩來、葉劍英抓總 ,領導小組中有鄧小平和當時竊居要位的王洪文、張春橋。1974年1月19日早上7時,南越軍隊在琛航島登陸。23名 荷槍實彈的南越軍直撲琛航島,敵人偷襲登陸失敗,南越總統阮文紹從西貢發出命令:“打!”上午10時,雙方軍艦交火。 敵我艦只是四對四。開戰不久,我海軍扭轉被動局面。南越一艘被命名為“怒濤”的護衛艦,被我炮火擊中,油庫起火,彈藥 庫起火,終於支持不住,沉入大海的怒濤之中。海軍決戰之後,接著是登陸作戰。1月20日晨,我軍12艘艦艇,停泊在西 沙永樂島海面,經過不多久的激戰,我軍全殲甘泉島守敵。接著立即揮兵珊瑚島,旋即,南越的國旗在珊瑚島折下。兩天戰鬥 結束,共計擊沉敵艦一艘、重傷三艘,擊斃敵艦長以下100多人,俘南越軍少校以下48人,美國顧問1人。我方代價:犧牲艦政委以下18人。直到1988年3月1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才在情況復雜的南沙升起五星紅旗。

對越自衛反擊戰


在中國與蘇聯關系交惡之後,越南公開倒向蘇聯,以蘇聯作*山推行他們的地區霸權主義;同時,越南在柬埔寨制造了一個“韓桑林政權”,以擴大越南對柬的“移民空間” 。並且在中越邊界上不斷挑起磨擦,對中國進行蠶食。1978年8月,越南出兵占 領了友誼關右前方的中國領土浦念嶺。占領者高喊:不光這裡是我們的,連廣東廣西也是我們的,凡是有木棉樹的地方都是我 們的。他們甚至公然把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南沙群島更名為黃河群島。越南的擴張主義行徑激怒了中國領導人。

1979年2 月17日凌晨,中國火箭炮群的火光劃破長空。前線總指揮許世友、楊得志如期下達攻擊命令。萬馬千軍殺向越南。其時,莫斯科發表聲明說:蘇聯將履行根據蘇聯和越南友好合作條約所承擔的義務。美國國務院發表聲明說:在亞洲共產黨國家之間的 鬥爭中,我們不偏袒任何一方。國務卿萬斯會見中國大使柴澤民,要求中國撤軍。

日本一位著名軍事研究員記錄了當時分析到 的情況,他寫道:2月17日晨,集結在中越邊境上的17個師,總計22萬5千人的中國軍隊,以12個師的兵力,在國境 線全線上對越南六個省11個縣開始進攻。其中高平正面投入的兵力是6個師,諒山方向3個師,老街正面3個師。2月18 日午後,中國軍隊在老街、高平、同登等地的進攻,受到越南軍隊的抗擊而一度停止。19日至20日,諒山正面加強了一個 師及40輛坦克;高平正面加強了兩個連40輛坦克,再度展開攻擊。中國軍隊20日占領老街,包圍同登。其後,中國軍隊 猛攻同登、高平,24日占領同登。27日占領高平。雙方在諒山的戰鬥最為激烈。中國軍隊在陸續投入8個師的兵力之後, 於3月4日占領了諒山。
威逼河內的態勢已經形成,反擊作戰的戰略目的已經達到。3月5日,中國中央軍委下達撤軍命令。
還有1984--1986中越兩山輪戰
1988年中越南砂海戰

[ 本帖最後由 泰山a 於 2008-5-13 23:12 編輯 ]
引言 使用道具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8-5-13 23:10:42

你說的那些沒有收復失土阿!
引言 使用道具
泰山a
男爵 | 2008-5-13 23:17:20

原帖由 天王老子 於 2008-5-13 23:10 發表
你說的那些沒有收復失土阿!


中蘇珍寶島之戰
南沙部分岛屿
中越两山轮战
都收復失土了
引言 使用道具
泰山a
男爵 | 2008-5-13 23:22:09

引言 使用道具
odieee
騎士 | 2008-5-14 07:41:30

補充一下

1962年中印戰爭

中方戰後,只是從當時無法防守的東線(麥克馬洪線,約9萬平方公裡)撤軍,

並沒有從西線(阿克欽,約3.4平方公裡,戰前印度實際控制)撤軍,至今仍牢牢控制。
引言 使用道具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9-5-14 21:17:50

6# odieee


請問那次有收回疆土嗎?
引言 使用道具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9-5-14 21:18:29

4# 泰山a


南海有27島還在越南手上
引言 使用道具
天才小花生
公爵 | 2009-5-15 23:18:34

中越邊境戰爭
諒山方面投入的兵力似乎更多唷!??
裝甲車輛數量好像也稍微少了一點..
對手數量也沒說....
儘管對方是作戰經驗豐富的前北越游擊隊員
但是中國在數量跟質量上有著壓倒性的優勢
不過....那仗好像非常非常辛苦呢!!!
引言 使用道具
get0704
大公爵 | 2009-5-18 13:11:32

謝謝大大無私分享...辛苦嚕!!!{:3_307:}{:3_307:}{:3_307:}
引言 使用道具
wcgg
公爵 | 2009-5-18 17:19:25

悲哀的主意
引言 使用道具
macoro
見習騎士 | 2009-8-31 02:37:38

謝謝大大無私分享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