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8563 | 回覆: 34 | 跳轉到指定樓層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8-5-13 22:51:37

歷史上的中國,經過歷代戰亂,真正的炎黃子孫在中國的國土上已經沒有多少了。我們現在的中國人,是由百越集團、苗蠻集團、華夏集團、戎狄集團融合而來的。(也既現代科學證明的四大基因集團)。華夏集團在歷史上最殘烈的一次滅絕是蒙元帝國的大屠殺,除了當時的一些叛將,順民能活下來,真正的漢人除了福建一帶的客家人(南宋遺民),已經幾近絕跡。
     華夏集團的人口的特征,經中外歷史學家的考證,應該是黑眼瞳,單眼皮,三綹胡子,A型血。而現在的中國人,大多數都是深褐色眼瞳了。
     只是到了近代、由於環境的污染和痢特靈藥物的使用,人們的眼瞳都多被黃染了。
     考古學家和人類學家研究發現,在炎黃子孫身上有三項區別於世界其他民族的特有的生理印記。 一是鏟形門齒。上頜兩顆中門齒的兩邊緣翻卷成稜,中間低凹,像一把鏟子。我國絕大多數人是這種門齒, 二是青斑。新生嬰兒的尾骶部或其他部位常有淡灰色或青灰色的斑塊,既“蒙古斑”。我國新生嬰兒幾乎都有這種特征,一般一二歲時褪去。 三是內眥褶。在眼的內角處,由上眼瞼微微下伸,遮掩淚阜而呈一小小皮褶,舊名“蒙古褶”。我國大部分人有這種褶,而外國人卻無此褶。 人類學家判斷,這三項印記,是由炎黃祖先遺傳而來的,其中鏟形門齒可追蹤到舊石器時代的遠祖。

     造成中國歷史上的人口大銳減、有赤壁大戰之後的人口大蕭條,有南北朝的五胡亂華,唐朝末年的五代十國大混亂、大屠殺,元朝的蒙古兵南下的大屠殺, 滿清入關後的大屠殺。歷史上這幾次大的戰亂,是造成中國歷史上的人口劇烈變動的主要原因。
     司馬遷記載:秦國攻魏殺8萬人,戰五國聯軍殺8萬2千人,伐韓殺1萬人,擊楚殺8萬人,攻韓殺6萬人,伐楚殺2萬人,伐韓,魏殺24萬人,攻魏殺4萬人,擊魏殺10萬人,又攻韓殺4萬人,前262年擊趙白起殺盡42萬人,又攻韓殺4萬人,又攻趙殺9萬人……前207年項羽坑秦降兵20萬。戰國末中國人口2千萬人。可中國軍隊卻遠遠超過歐洲:秦始皇守五嶺用兵50萬,防匈奴30萬人,修長成50萬,造阿房宮秦皇陵的130萬人(其中受宮刑者達70多萬人)。以至於“丁男被甲,丁女轉輸,苦不聊生,自經於道樹,死者相望”。(《漢書、嚴安傳》)。
     從公元前195到公元前205年西漢建國初期,共歷十年。秦朝末年有2000多萬人,到漢初,原來的萬戶大邑只剩下兩三千戶,消滅了原來人口的70%。大城市人口剩下十分之二三。甚至出現了“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藏蓋”的現象(《史記·平准書》)。
    《史記·匈奴列傳》載,匈奴族為夏後氏後裔,始祖叫淳維,殷時稱葷粥,秦時稱匈奴。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匈奴的單於頭曼統一了匈奴各部,楚漢戰爭時,頭曼之子冒頓殺父自立,又東滅東胡,西逐大月氏,掠奪了大量的土地、財富和幾十萬人口,形成了一個東接朝鮮,北至西伯利亞,西達西域,“南與中國為敵國”的強大奴隸制國家。
     漢武帝時,由於當時的黃河的故道還是陝西的渭河,(黃河掉頭進入寧夏,是宋朝時發生的一次大地震造成的,地震後黃河才出現了向北穿出了長城的改道,進入了寧夏和內蒙。椐說是當時的張蘅發明的地動儀,就證明過這次地震。)陝西一帶因為沒有黃河的屏障,特別容易遭到匈奴的進犯,所以人口非常稀少。
     從三國到東西晉時期,陝西一帶已經成了羌胡之地。(真正的秦人後裔應該在兩廣一帶;這是在秦帝國時,一個名叫趙陀的將軍,領著三十萬大軍征兩廣,因苦戰不下,最後都留到了兩廣,他們又成立了一個新國家的原因。)
     在漢朝中葉,匈奴屢次進犯中土,屠殺百姓,掠奪財富。至今在陝、甘一帶仍有匈奴人的、當地人叫做“吳兒堡”的遺跡。(吳兒堡就是匈奴人打入內地後後,掠奪了當地的大量財富和人民子女,並在陝、甘一帶築吳兒堡安置,以供他們奴役。)匈奴人泛指漢人都叫做吳人。
     漢武帝在位五十多年(前140-前87年),幾度討伐匈奴,海內虛耗,人口減半,國內50%的人死亡。

    關於匈奴族西遷的歷史,中國史書語焉不詳,多為“向西方跑了”。匈奴史專家、內蒙古大學教授林干說:“公元前1世紀時漢武帝使匈奴遭受重創,部分匈奴或內服、或西遷西域,並終使匈奴後來分裂為南匈奴與北匈奴。至公元89至91年時,北匈奴在南匈奴與漢朝軍隊的共同打擊下接連大敗,受北匈奴控制和奴役的部族或部落也紛紛乘機而起,北匈奴主力便遠走伊犁河流域、中亞、頓河以東與伏爾加河等地。在漢末時,南匈奴越過長城後進入陝西,與漢人融合了。其後,中國北方的鮮卑族強大起來,逐步占有匈奴故地,五六十萬匈奴人遂皆‘自號鮮卑’,都成了鮮卑人。”
     西遷的匈奴人在公元374年擊滅位於頓河以東的阿蘭國後,便開始扮演著推動歐洲民族大遷徙的主要角色,對歐洲歷史產生了很大影響。雖然如曇花般的匈奴王國在歐洲消失了,但是許多匈奴人很可能留了下來。許多學者認為匈牙利人就是其後裔。
     匈牙利人與歐洲其他地方人的長相有明顯區別,匈牙利的民歌很多與陝北、內蒙古的民歌在曲調的旋律上是一樣的。陝北民歌如信天游的產生遠比蒙古人早,很可能與匈奴有關。陝西“秦腔”的風格與唱法,也是與內地的戲曲有很大區別的;大吼大叫的民族特點、應該叫“匈奴腔”才對。
     椐現代科學家研究考證:動物的性情是可以遺傳的,比如說,狗的性情和貓的性情就是不一樣。人也沒有脫離動物的范疇,所以性情也是可以遺傳的。
     自號“長安匈奴”並以長篇小說《最後一個匈奴》蜚聲文壇的作家高建群說:“匈牙利人吹嗩吶和剪紙的情形和中國陝北的一樣,他們說話的尾音也與陝北口音很相似。匈牙利詩人裴多菲在一首詩中曾經這樣寫道:我們那遙遠的祖先,你們是怎麼從亞洲走過漫長的道路,來到多瑙河邊建立起國家的?很多匈牙利學者都認為這個國家與匈奴後裔有著密切的關系。”
     椐現代科學的考證:以肉食為主的動物,容易激怒和沖動,攻擊性最強.以青蔬食物為主的動物,性情多馴良。在人身上也是一樣的,五胡融入中華民族後,以北方為多,所以北方人口多豪爽.南方人口多柔情.這也是食物造成的民族基因不同的關系.

     漢末的三國鏖戰,公元156年人口5007萬,經過黃巾起義和三國混戰,公元208年赤壁大戰後的中國,全國人口僅為140萬,公元221年人口下降到90萬;損失了98.3%。尚不如現在中國一個城市的人口多。“馬前懸人頭,車後載婦女”、“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生民百余一,念之斷人腸”,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後,曹操說漢末三國大動蕩活下來的人只是原來人口的1%!一直到公元265年,三國人口總計才767萬。三國鏖戰是造成當時的中國人口大蕭條的主要原因。
     西晉的「八王之亂」使西晉初年並不十分發達的經濟,受到更為嚴重的破壞,與此同時,關東地區又爆發了罕見的蝗災和瘟疫,史載「至於永嘉,喪亂彌甚。雍州以東,人多饑乏,更相鬻賣,奔迸流移,不可勝數。幽、並、司、冀、秦、雍六州大蝗,草木及牛馬毛皆盡。又大疾疫,兼以饑饉」,「流屍滿河,白骨蔽野」(《晉書·食貨志》)。”到西晉時期,胡人已經遍布北方各地,關中地區尤其眾多。當時人江統在其著名的《徙戎論》中驚呼,“關中之人百余萬口,率其多少,戎狄居半。”五胡亂華之前,北方遷入中原的胡人已高達數百萬,很多地方超過了當地漢人人口。五胡亂華時期,又有大量的西北諸胡和北方的鮮卑遷入中原。  
   《晉紀》、《晉書》記錄了當時的永嘉喪亂,中原士族,十不存一。
    唐編《晉書》卷65《王導傳》據說:“洛京傾覆,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之六七。”。這就是說,南遷的人超過了半數。五胡亂華時後的一段時期,也是中華人口大融和時期。當時以長江為界的這一段時期,長江以北地區的人口一個明顯的特征是眼睛開裂度較小,長江以南地區的人口的特征是眼睛開裂度較大,這就是因為南方的百越集團融入中華的原因。
  
    留在北方的人命運很悲慘。匈奴、羯等族人的軍隊所到之處,屠城掠地千裡。(如《晉陽秋》殘本所稱的“胡煌”石勒一次就屠殺百姓數十萬,諸晉史中也有大量屠殺記錄,屠殺在數個州展開)。    
     當時“北地滄涼,衣冠南遷,胡狄遍地,漢家子弟幾欲被數屠殆盡。” 殘留的漢人,為了免於屠殺,紛紛築堡自衛,與胡人對抗。但這並不意味著一些人認為的“塢堡遍地都是”,當時的北方壁堡也要相隔百裡才有一個。   
    按鳴沙屈出土的《鳴沙石室佚書》記錄:“永嘉大亂,中夏殘荒。保壁大帥數不盈四十。多者不過四五千家,少者千家五百家。”由此推測當時北方的漢人最多不過四百萬左右。
    大屠殺了多年之後,石勒估計也殺累了,聽取了謀士要他建立“根據地”做“皇帝“的建議,改變策略,開始有了收降漢人做奴隸的政策,而不再一味搞大屠殺了。永嘉六年(公元312年),石勒根據漢人張賓的建議,定都襄國。中原農業經濟得到一點恢復。  

    在南方石勒長期與祖逖將軍做戰.祖將軍死後,沒人能有效的組織北方各堡與胡人對抗。公元320年前後,屈指可數的幾個保壁大帥也最後降石趙,石趙王朝完成了對中原和關中的牢固統治。     
    到公元349年,冉閔屠胡之前,遷居中原的胡人高達五六百萬之多,數量上相當驚人,他們是在東漢、魏、晉、石趙四個朝代因各種原因遷到中原地區來的胡人。有被當時政府強遷進來的,有主動遷進來的,也有武裝打進來的。     
    晉朝統治時期,在“南達長江,北到燕遼,西起關隴,東至東海”的廣東區域,不斷的有各胡酋占山為王,擾亂地方。但大都不敢公開反對東晉的統治,為害的區域只是個別郡縣,不對晉朝統治集團構成威脅。直到匈奴人劉淵和羯族人吸桑石勒等的出現,匈奴、羯人合流,胡人鐵騎橫掃了整個黃河流域,建立了後趙。     
    後趙統治北方時,當時的漢人不超過五百萬左右,胡人卻與這個數相當甚至高於這個數。胡人人口還在增長,而漢人不斷減少。   
    《晉書》:“方今四海有倒懸之急,中夏逋僭逆之寇,家有漉血之怨,人有復仇之憾!”以冉閔為首的漢族人,對入關的胡族的復仇行動,是漢人發起的絕地反擊。
     入關的胡族成份復雜:像羯族、白奴族、丁零族、鐵弗族、盧水胡、鮮卑(史書稱白虜)、九大石胡的遠遷部落等主體都是金發碧眼的白種人。氐族包括大月氐、小月氐和巴氐。大月氐主體為白種人,小月氐和巴氐主要為黃種人。 而羌、夫余、烏桓(東胡與匈奴混血)、和入侵遼寧的高麗等民族主體為黃種人,個別部落除外。
     如果等他們殺盡了北方漢人,各胡會在中原地區繁殖起來。成為一個金發碧眼的種族(根據現在鮮卑後代有千分之幾白人血統都成顯性基因的特征)。他們還會再向南方要生存空間,再把南方的三百萬漢人殺掉。如果不是冉閔將其它各胡族都殺絕,漢族很有可能像其它的三大古國的民族一樣,亡族是很可能的。

      公元304年,當時還是“八王之亂”。幽州刺史王浚引進慕容鮮卑來對付成都王穎。慕容鮮卑乘機大掠中原,搶劫了無數財富,還擄掠了數萬名漢族少女。回師途中一路上大肆奸淫,同時把這些漢族少女充作軍糧,宰殺烹食。走到河北易水時,吃得只剩下八千名少女了。幽州刺史王浚發現後,要求慕容鮮卑留下這八千名少女。慕容鮮卑一時吃不掉,又不想放掉。於是將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於易水,易水為之斷流。
     公元311年,劉曜攻長安,關中地區的人口僅余1-2%。這是由於當朝鋪天蓋地征繳苛捐雜稅的原因,迫使缺衣少食的農民賣兒賣女,賣完後仍然湊不夠,只好全家自縊而死,道路兩側樹上懸掛的屍體,前後銜接。
      公元329年石勒建立的後趙政權,務除前趙積弊,實力得以迅速發展,足以與東晉相抗。羯胡在河北暴孽,殘害漢民,先驅有數十萬漢丁修林苑甲兵,死傷遍野。後五十萬人造甲,十七萬人造船,死亡超過三分之二,又有奪漢女五萬入後宮肆意奸淫凌殺污辱之行 。 石勒死後,子石弘繼位,為其侄石虎所殺,石虎自立為帝,遷都於鄴(今河北臨漳)。
      石虎為人極端殘暴,窮兵黷武,令許多人為籌措從軍裝備、被迫賣兒鬻女,許多百姓不堪苦役,自刎或投環,死者相望。而石虎的征令仍有加無減,毫無人道的殘酷奴役漢人。
      石虎死後,其子十余人互相殘殺,石虎的養子冉閔是漢人,最後殺死了傀儡皇帝石鑒,自立為帝, 改國號為魏,史稱冉魏。 公元350年前後,冉閔殲滅數十萬後趙軍團,推翻萬惡的後趙王朝。
      史載:冉閔發布“殺胡令”,致書各地,號召漢人起來瘋狂屠殺胡人復仇。冉閔殺盡後趙皇室,下令:“凡殺一個胡人者,官升三級。”霎時間,造成數百萬人的死亡,僅首都鄴城屠殺胡人20萬。
      史載:全國各地,所在承閔書誅之。當時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湖北北部、陝西的漢人都紛紛起兵,僅鄴都一地被殺的胡人就高達20幾萬(甚至遠在隴西的麻書收到冉閔的“討胡檄文”後,都殺掉所部胡人響興,因為隴西胡人太多,麻秋帶領部下斬關向東出關中去投靠冉閔,中途與胡人王朗干了一仗,殺朗部胡人數千,後被氐酋蒲洪捉了去。)
      除了向侵略者報仇外,冉閔最大的功績還在於驅逐胡蠻數百萬出中土。冉閔要求各胡退出中土,各還本道。公元350年到公元353公,羌、氐大量遷回隴西,以後在關中建立了前秦和後秦,一些匈奴人返回蒙古河套等地,五大石胡的那些部落甚至遠遷回中亞的老家。

      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和《晉書》中這一時期:冉閔驅逐諸氏羌胡蠻數百萬“各還本土”(各自返回自已老家去),路上互相殺掠,饑疫死亡,得到家的十止二三。 ————這一方式又變相的造成了數百萬胡人的死亡。
      至今西歐人只承認:“現在在歐洲的匈奴人,是冉閔趕過去的,不承認是漢武帝打過去的”。

     冉閔滅後趙,殲滅三十多萬羯族與匈奴為主的胡兵。冉閔在鄴城對羯族屠殺中、殺了二十幾萬羯族,加上全國各省各地的復仇屠殺。 羯族與匈奴在血腥的民族報復中被基本殺絕。
     當時一支萬人的羯族部族,因為向北投降鮮卑而保留下來.後來鮮卑人幫助他們殺了冉閔,鮮卑入主中原。這支羯人在鮮卑的統治下以打仗為業。鮮卑內戰時羯酋造反,壓抑久了的爾朱羯,瘋狂地殺著鮮卑人,差點將鮮卑滅族。
     在鮮卑復仇的打擊下,羯人在後景帶領下跑到南方梁朝統治區,好心的南方梁朝政府接納了他們,收為雇傭軍。忘恩義的後景殺死了梁武帝,對江南漢人實施血腥的種族屠殺,使原本人口眾多,千裡沃土的江南變成赤地千裡,屍骨遍地,雜草叢生的不毛之地,僅屠建康城(現在的南京)就將全城四萬戶約二十萬人殺絕.直到後來,南梁將領陳霸先帶珠江流域的兩廣軍隊,准備充分後北伐江南,花了很大代價才滅此悍族,這一種族才真正從地球上消失。
     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後景之亂。

      羯族簡直就可以稱之為“食人惡魔”了。史載他們行軍作戰沒有糧草,擄掠漢族女子作為軍糧,羯族稱漢族女子為“雙腳羊”。夜間奸淫,白天則宰殺烹食。羯族對漢族的血債實在太多,在他們所建立的後趙政權中,漢族幾乎到了滅族的邊緣。冉閔滅後趙政權,一次解放被擄掠的漢族女子達二十萬。這些漢族女子不是被擄去作妻作妾的。而是作為“雙腳羊”一樣的家畜。隨時隨地被奸淫蹂躪。也可能隨時隨地被宰殺烹食。有五萬多少女這時雖被解放,但也無家可歸。被冉閔收留。後來冉閔被慕容鮮卑擊敗,鄴城被占。這五萬名少女又全部落入食人惡魔慕容鮮卑的手中。慕容鮮卑奸淫污辱,又把這五萬名剛剛脫離羯族魔爪的可憐少女充作軍糧。一個冬天就吃了個干淨。鄴城城外這五萬名少女的碎骨殘骸堆成了小山。
      到了南北朝時,拓跋鮮卑的拓跋燾發動三十萬大軍進攻宋國,居然不帶一點糧草,如果掠奪的食物不能解決需要的話,就只能是“掠人而食”了。事實上他們也確實是這麼干的。

     冉閔建立的國家後期,漢族流民從各地擁入鄴城及其附近。加上長年征戰.農業生產欠收,城中糧食供應不足。冉閔將城中糧草分發給百姓後,帶領一萬兵(大部份是步兵)去今天的河北定州征糧。原住在蒙中高原的現屯兵邊界的鮮卑人得到這一消息,急調二十萬鮮卑騎兵南下,想消滅剛掃清中原而元氣未復的冉魏政權、坐收漁人之利。冉閔卻對鮮卑兵的行動卻渾然不知,在常山被鮮卑人的十四萬先頭騎兵部隊包圍。不料的是鮮卑人卻被個個奮勇爭先的冉軍、再加上天神下凡般的冉閔,打得十戰十敗!
      史稱冉閔身長八尺,善謀策,勇力絕倫,攻戰無前。 冉閔左操雙刃矛,右執鉤戟,騎朱龍馬,每戰沖鋒在前,殺敵數百人。在占絕對優勢的眾胡聯軍兵力圍攻中,創造了很多軍事奇跡,與鮮卑的決戰,他以一萬漢軍敵鮮卑十四萬鐵騎,十戰十捷。
      冉魏國雖然一度基本掃清了常山以南的中原地區,但他的民族報復政策,導致各胡族的空前大聯合,在攻襄國時被眾胡聯軍擊敗,軍民死十余萬,不久為鮮卑所滅。據說中計被困的冉閔騎朱龍馬,持矛戟,於十余萬鮮卑鐵騎軍中,手刃三百余鮮卑強兵悍將,及至戰馬受傷(一說朱龍馬是累死的)倒地被俘,面對鮮卑國主質問仍大呼:“天下大亂,爾夷狄禽獸之類猶稱帝,況我中土英雄,何為不得稱帝邪!”(天下大亂,你們這些禽獸一樣的蠻夷尚且可以稱王稱帝,何況我們堂堂中華英雄呢!)
     冉閔逞勇殘殺,立國三年,死人無數,失敗是必然的。但是,他的野蠻行動反映著漢族對羯族匈奴族等野蠻統治的反抗情緒,所以他的被殺,獲得漢族人的同情。慕容雋致祭贈諡,正是害怕漢族人給予冉閔的同情心。冉閔恃勇出擊慕容雋時,不少人預料必敗,大臣劉茂等人說,我主這次出去,一定不能回來了,我們豈可坐等敵人來戮辱,劉茂等人都自殺。鄴都被攻破,大臣王簡等人也都自殺。秦漢魏晉從來沒有亡國後自殺的大臣,因亡國而自殺,是從冉閔的魏國開始的,這也說明了漢族與非漢族間斗爭的極端尖銳。
      沒有冉閔,我們漢族早已從地球上消失了,冉閔才是中華民族的真正英雄。應該給我們民族的英雄冉閔立雕塑銅才對。

      南北朝的五胡亂華,北魏時期,長江以北地區都屬鮮卑人,至今有些年老婦女的頭飾後仍然留有小纂,就是鮮卑人的遺跡。還有,“爸爸、媽媽、哥哥”的稱呼,也都來自鮮卑人。漢人現在變成深褐色眼瞳的原因,大概是與鮮卑人融入中華民族有很大的關系吧?
      北魏孝文帝推行漢化後,其民都禁北語、飾漢服、習漢話、取漢姓,與漢人無異。魏之先,出自黃帝軒轅氏。黃帝子曰昌意,昌意之少子受封北國,有大鮮卑山,因以為號。其後世為君長,統幽都之北廣莫之野,畜牧遷徙,射獵為業,淳樸為俗,簡易為化,不為文字,刻木結繩而已。時事遠近,人相傳授,如史官之紀錄焉。黃帝以土德王。北俗謂土為托,謂後為跋,故以為氏。其裔始均,仕堯時,逐女魃於弱水,北人賴其勳,舜命為田祖。歷三代至秦、漢,獯鬻、獫狁、山戎、匈奴之,累代作害中州。而始均之裔不交南夏,是以載籍無聞。(魏書)。

      南北朝後期,北魏又分裂成東魏和西魏,東魏和西魏被北齊和北周取代,北周又滅了北齊,這些都是鮮卑政權,隋文帝身為周臣代北周自立,自此鮮卑政權退出了歷史舞台.北朝的東、西魏戰爭,使胡人人口枯竭.兩國漢族大地主勢力卻強大起來,為補充兵源不足,不得不開始大量起用漢軍.西涼地區的漢軍得到北周起用,正是在這一時期.鮮卑國主們把公主嫁給這些漢族地主勢力以拉攏他們,漢軍的起用,為後來楊堅滅胡和隋唐的建立,創造外部條件。
      北朝的齊代有2000萬人,到北周時人口僅900萬;南朝宋代有469萬人,到南陳滅亡時只有200萬人,損失率達60%。
      突厥之先,出於索國,在匈奴之北。(北史)。隋末亂離,中國人歸之者無數,遂大強盛。(北史)南朝人稱“索虜”的、就是他們。當時的中國,東夷西戎,南蠻北狄。
    唐王朝(618——907)年,唐王朝長達289年。安史之亂爆發在唐朝中前期755年。就算安史之亂前都是富強的,也只有137年,衰敗墮落有152年。更何況靠出賣隋朝利益、對突厥稱臣、篡位奪得江山的李淵統治時期,屢次給突厥人朝貢,屢次被突厥人打擊,都差點遷都了;武則天時期被契丹人打得大敗,契丹人都深入河北腹地。(司馬光《資治通鑒》)。後來李靖把突厥人打走,歷史上突厥人有了一次大的西遷,他們就是現在的土耳其、蘇丹,沙特人。

      突厥汗國衰亡西遷後,至使一些圖瓦人的部落由於戰爭等原因,陸續向南、向西遷徙.維吾爾就是當年的回鶻,他們被黠戛斯十萬鐵騎突襲後,分三部狂奔葛邏祿及安西都護府,後又進入今天的中國新疆南部以及中亞等地區,形成了喀喇汗王朝.而這些地區的土著居民有一大部分是屬於高加索人種的塞族人,他們和塞族人發生混血以後,體質上發生變化,呈現出高鼻深目的一些特點,後來隨著伊斯蘭教的傳播,他們又放棄了原先的宗教薩滿教,進一步被伊斯蘭化,逐步演化發展成一些現代民族,比如說維吾爾、哈薩克等等。
      而圖瓦部落後來卻經歷了不同的歷史過程,他們主要和蒙古人生活在一起,所以仍然保留了典型的蒙古人種的特點,並接受了喇嘛教。這就是為什麼圖瓦人與同樣從突厥部落發展而來的維吾爾、哈薩克等民族在語言上相近,但人種和風俗上卻有巨大差異的主要原因。維吾爾(回鶻)屬於突厥語系民族。突厥可以視為現代土耳其人的先民,實際上實厥和土耳其是同一詞的不同漢譯,突厥是唐朝直譯自突厥語的名稱,土耳其是近代譯自英語的名稱。

      唐末(安史之亂爆發之後)於是禍亂繼起,兵革不息,民墜塗炭,無所控訴,凡二百於年。給中國造成的禍害難以估計。橫征暴斂使人民苦不堪言(為避稅逃跑到深山,被吃或吃人現象家常便飯。)大批的華北人民往當時的國外契丹跑,這些人正是以後遼、金、蒙古對付中國的骨干力量。
      唐末、五代,前後八十年,中國內外一片混戰,億萬生靈塗炭。前後58個皇帝,有42個死於非命。自秦後的所建立三十余個朝代的開國之君出身游民和社會下層的約占了一半。五代十國之間的開國之君十有七八是兵痞、無賴、流浪漢,心狠手辣就是自然的了。椐民間傳說,最亂時期的長安城內,集貿市場上的人肉的價格甚至比豬肉價格還低。
      唐武宗(841-846年)時有496萬戶,後周世宗(955-960年)僅120萬戶,到宋初為200萬戶。損失率76%。見《醃人肉做軍糧--中國歷史上的人口滅絕之迷 》現在中國北方這片土地上,真正炎黃的後代可能所剩無幾,據范文瀾通史所述,唐末五胡十六國後,中國北方當地人口幾乎死絕,全靠蒙古高原的人南下所補充,先後有突厥,鮮卑,契丹,女真,蒙古各民族南下,使中國北方重新人丁興旺。)如當時移居中原的蒙古人,多以他們的蒙古包的“包”為姓,建立大夏國的赫連勃勃,父親姓劉,其子孫也姓劉,只有赫連勃勃自號“赫連”。現在陝北姓劉的很多,或許是匈奴的後裔。匈奴的部族很多,進入中原後多以部落或氏族為姓,如姓呼延的、姓獨孤的、姓尉遲的、姓宇文的。都是源出陝西。如女真人姓金的。如姓慕容的就是鮮卑人的後裔,鮮卑人改為漢族姓氏的,除了《魏書》記載的一百多個,就是《晉書》主要記載的張、段、范、喬、思等姓氏。

      元朝初年的蒙古兵南下的大屠殺,中國喪失了7000多萬人口。很多中外歷史學家推測,中國北方至少有90%人口在蒙古入侵時死於非命。1231年,拖雷引兵攻掠四川,大肆屠殺成都居民。千年古城只落得民無噍類,城中遺骸達到驚人的140萬!四川是抵抗蒙古最激烈的地區之一。最近有學者從宋史、元史和明史提供的數字統計,四川被蒙古人屠殺後人口由一千三百萬減少到六十萬。
      蒙古人對當時金朝政權下的北京城也進行了殘酷的洗劫,每次攻下城後燒殺達幾個月之久,完全搶劫破壞後才撤離。公元1215年,成吉思汗攻陷金國都城中都(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對城中居民進行了長達一個月之久的大屠殺,超過100萬人為此殞命,北京這個兩三千年的古城完全消失,現在的北京沒有任何明代以前的建築,就是這個原因。
      在元代以前,中國大的民族在中原有一大分支是羌族,羌族最大的一支黨項族,作為中國一個很有影響的民族就是在西夏時被蒙古人滅絕的。現在有些姓黨的人就是黨項族人後裔。公元1227年,屠夫鐵木真發洩獸欲時,被西夏婦女咬掉了‘小弟弟’而最終惡貫滿盈於六盤山。其後,他的繼承者實現了對西夏的征服。出於報復,將西夏境內的居民盡數屠戮。僅西夏都城興慶府(今銀川)就有超過80萬的居民被屠殺,黨項民族也從此滅絕於中華大地。從此羌族在中國歷史上不再有影響力。
      元代蒙古人建立橫跨歐亞大陸的蒙古大帝國時,連年征戰,頻繁征兵,能征善戰的契丹族人被征召殆盡,契丹人投靠了蒙古部落,隨戰爭分散到各地,在征討大理的時候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有很多契丹人後來就定居在了雲南。還有些契丹人就是現在的達斡爾人,他們就是的契丹人後裔。這就是契丹人為什麼消失的歷史之迷。
      蒙古人滅花剌子模,屠尋思干(撒馬爾罕)城約百萬人口;滅西夏,屠八十余萬。蒙古人數次西征,凡遇有抵抗,立即屠城,共屠數百城。整個中亞一片廢墟。1258年,旭列兀(拖雷的兒子,忽必烈的兄弟)的蒙古鐵騎攻陷巴格達,大屠巴格達居民。據說120萬人死於屠刀下,以至底格裡斯河、河水為之一片血紅!古巴比倫人慘遭滅絕。蒙古人的征服過程中,滅國無數,這場屠殺是如此的酷烈,許多民族被斬盡殺絕,從而使他們徹底的湮滅於人類空前的兵凶中,典籍上對他們也只留下了只言片語的記載。
      1279年,元軍與宋軍在崖山展開了最後的決戰。混戰幾天後,宋軍不支,張世傑與陸秀夫決定撤退。只是,宋軍的船隊被元軍沖散,陸秀夫不願被俘虜,眼含淚水背著小皇帝跳海自殺,此後,殘余的宋軍、官員及家眷也紛紛跳海殉國(史載:有數萬之眾殉國),至此,南宋徹底滅亡。當時滅宋的漢奸張弘范在崖山大石上還刻有十二個大字:
                    鎮國大將軍張弘范滅宋於此.
      不過現在多出的兩個字,就是後人加上去的“漢奸”二字。
      漢奸張弘范還寫過一首詩:“磨劍劍石石鼎裂,飲馬長江江水竭。我軍百萬戰袍紅,盡是江南兒女血”。這也說明了當時戰況和屠殺的慘烈。
      遺落在福建一帶的宋朝遺民,他們的後人就是現在的閩南客家人。

      蒙古兵所到之處,想盡一些辦法把當地人口殺干淨。除了直接屠殺,還焚燒所有的糧倉和房屋,使得逃走的百姓在冬天凍死,踐踏破壞農田和灌溉系統,使得當地人以後完全沒有食物來源而餓死。用腐爛的屍體去污染水源,使得大量人口飲水後染上疾病而死亡。把老百姓趕到海裡淹死。有些地方有幸存者,那是因為蒙古軍隊人少,一時找不到他們,或者是急著要出征別處,即使沒有來的及殺完,也就出征了,一點也不能說明那些屠夫有半點殘余的良心。被屠殺城市的幸存者也住不滿城市一角。根據蒙古征服前和征服後人口數量推測蒙古人至少殺了多少人。很多中外歷史學家推測,中國北方至少有80%人口在蒙古入侵時死於非命。成吉思汗的有句名言:“男子漢人生最快樂的事,就是殺人性命,奪盡其所有財產,使其根絕,令其親屬痛哭,再奸淫其妻女”。蒙古帝國在中國境內的種族滅絕,作為世界記錄放在《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1985年版。

      那些來自蒙古的征服者似乎不認為在自己統治下的老百姓是人,他們甚至經常考慮把這些占地方的家伙都殺掉,然後把土地用來放牧(元史)。中國人甚至連姓名都不能有,只能以出生日期為名,不能擁有武器,只能幾家合用一把菜刀,漢人村裡新媳婦的頭一夜一定要給蒙古保長。在這種淫威下,漢民族有了一次大規模的向東南亞的外遷。
      漢民族的外遷 、邊疆地區各民族內移中原與江南,契丹和女真融入漢人之中……
      公元1352年,蒙古統治者還對徐州、杭州居民進行了野蠻的大屠殺。並計劃消滅張王劉李趙漢族五大姓。只是由於紅巾軍的奮起一擊,這項種族滅絕政策才沒有被最後執行。四川的釣魚城之戰,元朝的元氣大傷;淮河以北劉福通領導的紅巾軍起義,又重創了元朝,後來民間才有了“八月十五殺韃子”這一重大歷史事件之說。

      明朝初年,朱元璋為了戍邊,把大屠殺後剩下的百姓集中在山西的洪桐縣一帶,分別向全國發遣。很多不願意離開家園的百姓,被士兵用繩子綁在一起,被他們押著離開家園。當時的人們要上廁所,用的是“我要方便”一詞,由於被繩子綁在一起,要上廁所只能用“我要解手”一詞了。所以後來人們要上廁所用的是“方便”一詞,也就由此改成了“解手”的一詞了。這就是我們現在用的“解手”一詞的由來。
      這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後的一次民族的大遷徙。所以,後人多說我們的祖先來自山西的洪桐縣一帶的大槐樹,就是這個原因。如果你去山西旅游,導游會問你的左腳的小腳指有無分岔?據說有分岔的人,都是從山西遷徙出去的。
      1988年版《蓬萊縣志》中記載的珍貴史料:“元末明初,山東為元明爭奪要地,明將常遇春血洗山東,山東半島人口被殺戮殆盡,殘存土著極微。據考證,明初中原已經統一,雲貴高原仍被元朝占據,不但屢招不降,而且屠殺使者,朱元璋決計討伐,於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初一,命傅友德為將軍、藍玉、沐英為副將軍,率步兵30萬討伐雲南,分遣都督胡海統兵3萬,趨烏撒,自將大軍趨貴州。十二月二十三日,傅友德自曲靖直搗烏撒,元軍暫時退卻。傅友德下令在烏撒築城,建築材料和工具剛一備好,元軍引兵復至,由此展開一場慘烈的“烏撒之戰”。
      可見“小雲南”先祖緣於全國各地軍丁加盟的明朝征元30萬大軍。明朝建立後,開始向山東半島大批移民,當地人口為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及永樂二年(1404年)兩次由小雲南的‘烏撒衛’遷入”,“小雲南”先民,跨越元、明、清三個朝代,由國內各地匯聚雲貴,再行遷至山東,。可見山東人口也不是當時的齊魯子弟了。
      現居住在雲南邊陲的摩梭人,就是“烏撒之戰”後,無法回到蒙古的一些元軍的殘兵敗將、與當地的土著居民結合後的後裔。

      滿清入關後的大屠殺。(滿清人又稱女真人,古之肅慎,與商同源。我們現在說的“普通話”,就是滿清人入關後學說的漢話,又叫官話和京白。也就是說、所謂的“普通話”就是滿清人入關後帶來的。真正的漢語又叫南音、只有福建一帶的南宋遺民、既閩南的客家人才有保留,而廣東的方言更接近古漢語。象普通話說:“我的兒子”一語,用古漢語來說就成了:“吾崽”。可見,古漢語是非常接近文言的)。

      滿清入關前只有十萬軍隊,入關後清軍急劇增加到一百萬人,這是漢族的一些叛軍和蒙古人加入了清軍,故應該是O型血的滿人現在多是B型血。
      清軍占領遼東地區後,先是擔心當地窮人無法生活而造反,把遼東地區的貧民都抓起來殺掉,稱“殺窮鬼”。兩年後,清軍又怕遼東的富人不堪壓迫而反抗,又把遼東地區的富人幾乎殺光,稱為“殺富戶”。共殺遼民300多萬,遼東地區的漢民基本殆盡。皇太極破錦州,三日搜殺,婦孺不免;掠濟南,城中積屍13萬。清軍其本性殘忍,一路奸淫燒殺:從“揚州十日”到“嘉定三屠”,南昌、廣州、大同、金華。由南至北,獸行累累。江陰一縣,就殺了17萬人,全城僅50人幸存。1649年占領湖南湘潭後屠城;同年平定大同的反清運動,大同全城軍民被屠盡,“附逆抗拒”州縣及汾州全城也不分良莠,一概屠殺。
      揚州十日、嘉定三屠、蘇州之屠、南昌之屠、贛州之屠、江陰之屠、昆山之屠、嘉興之屠、海寧之屠、濟南之屠、金華之屠、廈門之屠、潮州之屠,沅江之屠、舟山之屠、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涇縣之屠、大同之屠、汾州、太谷、泌州、澤州等。這些慘絕人寰的屠殺,模式基本一致:根據清軍頭子發布的屠城令,實施的殘忍的集體殺戮,和無恥的集體強奸。 而屠殺後,不僅人頭被堆積成“京觀”,甚至還將女性的敏感部位割下,作為論功行賞的憑據!“取陰肉或割乳頭,驗功之所,積成丘阜”。
      荷蘭使臣約翰·紐霍夫(John Nieuhoff)在其《在聯合省的東印度公司出師中國韃靼大汗皇帝朝廷》一書中亦記述到:“韃靼全軍入城之後,全城頓時是一片淒慘景象,每個士兵開始破壞,搶走—切可以到手的東西;婦女、兒童和老人哭聲震天;從11月26日到12月15日,各處街道 所聽到的,全是拷打、殺戮反叛蠻子的聲音;全城到處是哀號、屠殺、劫掠” 。
      南雄大屠殺,“家家燕子巢空林,伏屍如山莽充斥。....死者無頭生被擄,有頭還與無頭伍。血泚焦土掩紅顏,孤孩尚探娘懷乳。(清軍文書陳殿桂,《雄州店家歌》)
      廣州大屠殺,“甲申更姓,七年討殛。何辜生民,再遭六極。 血濺天街,螻蟻聚食。饑鳥啄腸,飛上城北。 北風牛溲,堆積髑髏。或如寶塔,或如山邱。五行共盡,無智無愚,無貴無賤,同為一區。”(《祭共塚文》 王鳴雷) 親眼目睹了這次屠殺的王鳴雷,描繪人頭堆積的像山丘和寶塔一樣高!廣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廣州市志--宗教志》記載:“清順治七年(1650),清軍攻廣州,屠戮甚慘,死難70萬人。居民幾無噍類……累骸燼成阜,行人於二三裡外望如積雪。在東郊烏龍岡,真修和尚雇人收拾屍骸,‘聚而殮之,埋其余燼’,合葬立碑。” 西方人魏斐德寫道:“屍體在東門外焚燒了好幾天。.....直至19世紀,仍可看見一座積結成塊的骨灰堆。”。
      嘉定大屠殺,嘉定三屠殺了50多萬。“市民之中,懸梁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斷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猶動者,骨肉狼籍。” 清兵“悉從屋上奔馳,通行無阻。城內難民因街上磚石阻塞,不得逃生,皆紛紛投河死,水為之不流”。“兵丁每遇一人,輒呼蠻子獻寶,其人悉取腰纏奉之,意滿方釋。遇他兵,勒取如前。所獻不多,輒砍三刀。至物盡則殺。”(《嘉定乙酉紀事》)清軍圍困嘉定城時,在城外,“選美婦室女數十人,……悉去衣裙,淫蠱毒虐”。嘉定淪陷後,清軍搶掠“大家閨彥及民間婦女有美色者生虜,白晝於街坊當眾奸淫;……有不從者,用長釘釘其兩手於板,仍逼淫之。”“婦女不勝其嬲,斃者七人。”(《嘉定屠城紀略》)  
     潮州大屠殺,“縱兵屠掠,遺骸十余萬”,揭陽縣觀音堂海德和尚等收屍聚焚於西湖山,將骨灰葬在西湖南巖。福建同安縣屠城死難5萬余人,梵天寺主持釋無疑收屍合葬於寺東北一裡之地,建亭“無祠亭”,墓碑上則刻“萬善同歸所”。  
     常熟大屠殺,“通衢小巷,橋畔河干,敗屋眢井,皆積屍累累,通記不下五千余人,而男女之被擄去者不計焉。”“沿塘樹木,人頭懸累累,皆全發鄉民也。”(《海角遺編》)  
     揚州大屠殺,除了著名的《揚州十日記》外,還有《揚州城守紀略》(“初,高傑兵之至揚州也,士民皆遷湖瀦以避之;多為賊所害,有舉室淪喪者。及北警戒嚴,郊外人謂城可恃,皆相扶攜入城;不得入者,稽首長號,哀聲震地。公輒令開城納之。至是城破,豫王下令屠之,凡七日乃止。”“亟收公(史可法)遺骸,而天暑眾屍皆蒸變,不能辨識,得威哭而去”)、《明季南略》(“廿五日丁丑,可法開門出戰,清兵破城入,屠殺甚慘”)等資料。揚州城破,揚州頓成地獄,死者達80余萬。比地獄更難忘是人民引頸受戮的場面。史載:只要遇見一個滿族士兵,“南人不論多寡,皆垂首匍伏,引頸受刀,無一敢逃者。”一個清兵,遇見近五十名青壯男子,清兵橫刀一呼:“蠻子來!蠻子來!”這些人皆戰戰兢兢,無一敢動。這個清兵押著這些人(無捆綁)去殺人場,無一人敢反抗,甚至沒一人敢跑。到刑場後,清兵喝令:“跪!”呼啦啦全部跪倒,任其屠殺。清寇在大屠殺後,往往故意留一些僧侶不殺,讓這些幸存者來清理屠場,《揚州十日記》:“諭各寺院僧人,焚化積屍”。《嘉定乙酉紀事》:“城中無主,積屍成丘,惟三四僧人,於被焚處,拆取屋木,聚屍焚之。”
      昆山大屠殺,“總計城中人被屠戮者十之四,沉河墮井投環者十之二,被俘者十之二,以逸者十之一,藏匿幸免者十之一。”(《昆新兩縣續修合志》卷五一兵紀),“殺戮一空,其逃出城門踐溺死者,婦女、嬰孩無算。昆山頂上僧寮中,匿婦女千人,小兒一聲,搜戮殆盡,血流奔瀉,如澗水暴下”!(《研堂見聞雜記罰》)
      還有著名的《江陰城守紀》:“滿城殺盡,然後封刀。……城中所存無幾,躲在寺觀塔上隱僻處及僧印白等,共計大小五十三人。是役也,守城八十一日,城內死者九萬七千余人,城外死者七萬五千余人” 。  清兵在江陰的觀音寺“掠婦女淫污地上,僧惡其穢,密於後屋放火。兵大怒,大殺百余人,僧盡死。”(《明季北略》卷11)  
      在南昌,八旗軍把掠來的婦女分給各營,晝夜不停的輪奸(“各旗分取之,同營者迭嬲無晝夜”)。這些女性“除所殺及道死、水死、自經死,在營而死者亦十余萬。先至之兵已各私載擄獲連軻而下,所掠男女一並斤賣。其初有不願死者,望城破或勝,庶幾生還;至始方知見掠轉賣,長與鄉裡辭也,莫不悲號動天,奮身決赴。浮屍蔽江,天為厲霾。”(徐世溥《江變紀略》)此書是滿清查禁的重點,在乾隆44年被明令銷毀,全靠著手抄本流傳下來。雖然經過了滿清“文字獄”的摧殘,但這些暴行依然留下了大量的真實記錄:廣州大屠殺有西方傳教士目擊紀錄,大同大屠殺,甚至在第一歷史檔案館都可以找到資料。
      《番禺縣志》記述:番禺典吏丁有儀夫妻先後被殺,“越日(第二天),所棄兒匍匐屍旁,猶吮其(母親之)乳,過者無不淚下。”

      各地為剃發的屠殺:“去秋新令:不剃發者以違制論斬。令發後,吏詗不剃發者至軍門,朝至朝斬,夕至夕斬。”(《陳確集》卷三十) 
     順治元年(1644)4月,清兵到達盩厔縣境內,生員孫文光的妻子費氏被掠去,“計無可托,因紿之曰:‘我有金帛藏眢井中,幸取從之。’兵喜,與俱至井旁,氏探身窺井,即倒股而下。兵恨無金又兼失婦,遂連下巨石擊之而去。”(民國《盩厔縣志》卷6)順治二年,清軍實施揚州大屠殺後,至無錫時,“舟中俱有婦人,自揚州掠來者,裝飾俱羅綺珠翠,粉白黛綠。”(《明季南略》卷4)        
     順治二年(1645)江陰城陷時,有母子3人,“一母一子,一女十四歲。兵淫其女,哀號不忍聞”,後兵殺其子,釋母,“抱女馬上去”。又有一兵“挾一婦人走,後隨兩小兒,大可八歲,小可六歲”,兵殺二子,抱其母走。(《明季南略》卷4)   
      順治二年(1645)5月9 日,南京失陷時,當塗孫陶氏被清兵所掠,“縛其手,介刃於兩指之間,曰:從我則完,不從則裂。陶曰:義不以身辱,速盡為惠。兵稍創其指,血流竟手。曰:從乎?曰:不從。卒怒,裂其手而下,且剜其胸,寸磔死。”(《明史》卷303)
      順治二年7月30日,清軍至沙鎮,“見者即逼索金銀,索金訖,即揮刀下斬,女人或擁之行淫,訖,即擄之入舟。”“遇男女,則牽頸而發其地中之藏,少、或支吾,即剖腹刳腸。”(《研堂見聞雜錄》) 
      清興安總兵搶奪婦女達100多人,“淫欲無厭”。制作長押床,裸姬妾數十人於床,“次第就押床淫之。復植木樁於地,銳其表,將眾姬一一簽木樁上,刀剜其陰,以線貫之為玩弄,拋其屍於江上。”(《平寇志》卷12)
     昆山縣庠生胡泓時遇害,其妻陸氏21歲抱著三歲的兒子,欲跳井,被一清兵所執。“氏徒跣被發,解佩刀自破其面,……氏罵不絕口,至維亭揮刀剖腹而死。”( 光緒六年《昆新兩縣續修合志》卷36)
      明朝都督章欽臣的妻子金氏,一個弱女子,不肯屈服於淫威,被用1000刀刮死。此事,系清代著名學者全祖望,冒著殺頭危險記載下來的。
      在四川,清軍於1647年公開發布告示,宣稱:全城盡屠,或屠男而留女。把四川人殺光了以後,就把罪惡全部推給也殺了一點人的張獻忠,還編造出張獻忠殺人6個億的歷史第一大謊言!在整個中國,“縣無完村,村無完家,家無完人,人無完婦”。敢反抗的忠勇之士幾被殺盡,留下的大抵是一些順服的奴才。此外,滿清又殺苗民一百萬,殺回民數百萬,把漠北蒙古的准葛爾部落殺到最後一個幼童!在世界歷史上都是罕見的殘忍!
 
     在滿清入關後,中國人口損失的總數,很可能是一個大大超過5000萬的驚人的天文數字!滿清入關並沒有給中國帶來什麼經濟、文化上的進步。相反摧毀了明朝的先進文化,科技發展,經濟積累,使中國落後西方三百年。
      據《馮玉祥回憶錄》記載:“蒙古本有一千二百萬人。在滿清長期統治之後,今已減少至五十萬人。滿清利用喇嘛教以統治蒙古人民,凡有兄弟八人者,七人須當喇嘛;兄弟五人者,四人須當喇嘛;僅有一人可為娶妻生子的平民。……女子沒有充當喇嘛的福氣,但又難找得相當的配偶,於是都做了內地人洩欲的對象。事實上形成一個亂交的社會”。

      當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時候,孫中山先生提出"驅除韃虜"的口號,北京以及分散在全國各地的滿族旗人並沒有因此逃回老家去,而是紛紛改成漢姓,使用漢文漢語,就地包裝成漢族。新中國成立後,中華民族展現了寬大的胸懷,把這些民族都融入了中華民族。後人、老百姓是無辜的,我們應該把戰犯和民眾區分開來,真正的罪行是那些統治者一手操縱和制造的。
      我們應該還歷史一個真實,歷史就是歷史!隱瞞歷史的真相就是包庇戰爭罪犯。無論從什麼角度來看問題,都不應再為世界歷史上最殘暴的屠夫們歌功頌德。以世界人民的空前劫難、我們祖先的滾滾人頭,來彰顯它們的“功高蓋世”,贊美它們登峰造極的殺人本事。把屠夫們的屠殺國人的劣行當成英雄事跡拍成辮子劇,而把真正的民族英雄反而當成民賊而貽笑大方。

      更可笑的是:沈陽市在市區廣場公然為清國十二帝建立銅像,紀念‘滿清人入關作戰屠殺國人,建立了大清國’。他們僅僅是為了旅游創匯嗎?這樣做是不是對全國人民的公然挑釁!
      我們老百姓要問的是:在東北為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之際,立下大功的那麼多的英雄、如楊靖宇將軍、女英雄趙一曼,馮玉祥將軍、吉鴻昌將軍、冉閔、袁崇煥------不立銅像,反而把一些戰犯,民族敗類,雙手沾滿中華民族老百姓鮮血的屠夫們立雕塑銅,意欲何為?

      真正的歷史學者們就要宏揚民族精神,就不要白吃人民的糧食,不要為了嘩眾取寵,把一些戰犯、民族敗類,如尚可喜、吳三桂之流,給研究、考證成了:“能認清大局,順應潮流,既能與時同進,又能把握機會,明哲自保,急流勇退”的民族英雄。把雙手沾滿中華民族老百姓、和世界人民的鮮血的屠夫們,給研究、考證成了:“是中國人的祖先,和-----他們的民族、有過輝煌的歷史”。這不僅會讓中華民族的老百姓氣破肚皮、也會讓外國學者們笑掉大牙的。

      前不久,一群東北學者和漢奸後裔多人,在海城、鞍山開會吃喝,然後“與會學者對平南王尚可喜一致予以充分肯定”:“尚可喜高舉了愛國主義的旗幟”,“尚可喜是立下千古大功的”。(尚可喜幫過滿清殺過中國人還有了大功了?)與會學者們還考察了位於海城市郊區的尚氏陵園和新落成的尚可喜紀念館。這一陵一館是海城市的‘重要歷史文物’。會議由遼寧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等學者召集並主持。這幫勾搭漢奸子孫,良心讓狗吃了的家伙,毫無廉恥地參拜殺人惡魔的神社。他們居然敢顛倒黑白,歌頌著漢奸精神。請問這伙所謂的“歷史學家、研究員、專家”、是不是白吃人民糧食的家伙?

      每一個民族都有他們的民族特征:
      如突厥人,鷹勾鼻、臉腮上胡子較多。
      女真人,下巴較小,有些人的胡子連到脖子和胸上。
      匈奴人,頭型較圓,與蒙古人相似。
      歐羅巴人則以顴骨下傾,嘴離顴骨的上下距離較近為主。
      鮮卑人和契丹人,鼻梁上端較長。鼻梁上端的凹點在兩眉之間上方,而漢人的鼻梁上端的凹點在兩眼睛之間。至今有些人口依然有這個相貌遺跡.
      而蒙古人的起源是唐代東北額爾齊斯河流域的室韋人,追本朔源,他們的遠祖是鮮卑之後的、柔然人的後裔,他們的語言屬於阿爾泰語系,蒙古人的特征是小手指甲蓋旁,還分有一個小指甲蓋,顴骨上凸,眼角尾內陷,離臉頰較遠,眼角有魚尾紋,身上幾乎沒有臭汗腺,上唇胡子上翹,下唇胡子只有一小撮硬撮。臉型較圓。眼瞳栗黃色,眼睛內有內呲褶。游牧民族血型,以B 型為主。B型人相對喜歡奶制品和肉食,也是受到祖先的一定影響.RH陰性血是成吉思汗家族的特有血型。
      以食用牛羊肉為主的游牧民族,多以絡腮胡子為主。以食用牛羊肉的游牧民族,為什麼臉腮上胡子較多?這是由於肉中所含激素的原因,肉中所含的激素可以刺激臉腮上的胡子增多。
      真正炎皇子孫的特征應該是: 三綹胡子,上唇胡子下彎,黑眼瞳,單眼皮,(這是國外考古學家根據中國的歷史古畫上的人物肖像特征都是單眼皮判定的)。華夏集團的農耕民族血型、以A型為主。A型血的人幾乎不適應飲用牛奶、羊奶、馬奶,喝多了不消化容易鬧肚子,這是祖先的長期農業習慣造成的血液抗原不同。
      東夷人是狩獵民族血型,以O型為主,早在商代以前,就已經融入中華民族了。另外一部分就是現在的朝鮮人。O型人適應環境的能力相對較強,也許與原始祖先的遺傳有一定關系?
      歷盡劫難的中國,戰亂使人口幾滅,中國幾易其民。 現在的中國人是炎黃子孫這種說法再不能成立。炎黃子孫只能是一個小民族了-------經過歷代的大屠殺,現在象有些過去的漢姓:如公孫,上官,司徒,幾乎都不見了。宋、金朝的時代,中國北方都淪為金朝國土。蒙古滅金後,宋兵收復的國土,到處都是殘坍斷壁,座座都是空城。而當時的蒙古人並沒有多少,也就是15萬的軍隊,他們大部分起用的還是叛軍。可見,當時的中國北方也是千裡無人煙的。
      真正的中國人的起源,應該從元末明初,朱元璋的人口大遷徙後算起。關於元末明初的中國人口起源說,椐說有五說,“山西的洪桐縣一帶的大槐樹”和“小雲南”就是其中之一。
      元末戰亂和40年之久的雨災、旱災,造成了山東、河南等地人口大數量減少。公元1344年黃河決口,曹州、汴梁等地人口損失嚴重。當時的河南省僅存封邱、延津、偃師、登封幾個縣,沿黃河一線內外的蘇北、皖北、山東、河北到處是荒涼、蕭條、沒有人煙。加上元朝當局的殘酷鎮壓、殺戮,中原一帶出現了許多無人區、無人村,甚至包括北京、陝西、江准一帶。
      在元末戰亂時,蒙古地主武裝察罕貼木兒父子統治的“表裡山河”——山西,卻是另外一種景象,相對顯得安定,風調雨順,連年豐收,較之於相鄰諸省,山西經濟繁榮,人口達到四百多萬。再者,外省也有大量難民流入山西,致使山西成了人口稠密的地區。明朝滅亡元朝後為了鞏固新政權和發展經濟,從洪武初年至永樂十五年,五十余年間組織了八次大規模的移民活動。政府多次遷徙人口以後,山西人口也減少了。可見,山西人口也不是漢族正宗。
      民族大融合是在元代以後,民族大融合後的漢人的腳指頭,小拇指的指甲蓋,通常分裂為兩半。不過兩半不成比例,一半大得多,一半很少,不注意是很難發現的,而且男左女右。異民族的腳趾的小拇指頭,則是完整光滑的一塊。
      所以民間留傳下來的是只有福建的客家人,西藏人,朝鮮人,日本人,越南人、新加坡華人,菲律賓華人,馬來西亞華人才是炎黃子孫的後裔。他們的語言接近的就是我們現代人根本聽不懂的古漢語。
    四夷之為中國患也,久矣,北狄尤甚焉。種落實繁,迭雄邊塞,年代遐邈,非一時也。五帝之世,則有獯鬻焉;其在三代,周則獫狁焉;逮乎兩漢,則匈奴焉;當塗、典午,則烏丸、鮮卑焉;後魏及周,則蠕蠕、突厥。此其酋豪相繼,互為君長者也。皆以畜牧為業,侵抄為資,倏來忽往,雲飛鳥集。智謀之士,議和親於廟堂之上;折沖之臣,論奮擊於塞垣之下。然事無恆規,權無定勢,親疏因其強弱,服叛在其盛衰,衰則款塞頓顙,盛則率兵寇掠。屈伸異態。強弱相反。正朔所不及,冠帶所不加。唯利是視,不顧盟誓,至於莫相救護,驕黠憑陵。和親結約之謀,行師用兵之事,前史論之備矣,故不詳而究焉。(北史)

      朝鮮人的為什麼是炎黃子孫的後裔?司馬遷的《史記》和班固的《漢書》中,也都有記載。《尚書大傳》:“武王勝殷,繼公子祿父,釋箕子之囚。箕子不忍為周之釋,走之朝鮮,武王聞之,因以朝鮮封之。始有朝鮮一詞。箕子既受周之封,不得無臣禮,故於十三祀來朝。”顯然,這裡說明了朝鮮的由來。秦始皇滅燕,燕國人逃到了朝鮮。漢朝時,華北人民為了躲避匈奴的戰爭和徭役,去的也不少。
      日本人為什麼是炎黃子孫的後裔?司馬遷的《史記》中記載:周厲王無後,周厲王弟弟的兩支後裔,一支讓晉國給滅掉了,一支去了日本。
      越南、新加坡華人,菲律賓華人,馬來西亞華人為什麼是炎黃子孫的後裔?。這是因為元朝初年的蒙古兵南下的大屠殺,漢民族有了一次大規模的向東南亞的外遷。
      也沒有必要爭論誰是華夏正統不正統的,伏羲氏,三皇之一,是中國歷史上記載的、最早將中國社會帶入父系氏族社會的人,因此伏羲是父系氏族社會初期的領袖。他屬於東夷族。
      神農氏,三皇之一,如果神農就是炎帝的這種說法成立,那麼神農即炎帝屬於東夷族。
      黃帝,五帝之一,屬於西戎族。他的臣民早先大部分屬於西戎族。
      可見,華夏民族本身就來自東夷西戎,再把東夷西戎看成是蠻族只能是嘲笑自己。人口問題,孔夫子說過:“入華夏則華夏,入夷狄則夷狄。”入地隨俗。
      這些真正的歷史之迷,歷代統治者都是避而不談的,教科書上也是很少能看到的。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paul30604 + 1 好文!~多謝分享
MAGGIE538 + 30 + 30 訊息過舊已被刪除

總評分: 名聲 + 31  金幣 + 3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1 收藏收藏2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alsklkj
勳爵士 | 2008-5-18 04:39:15

汗。。。我一直以為我們是隴西李家 自己頂多就有點鮮卑血統  看了你的描述 感覺自己還有蒙古人的血統  但是我又不喝牛奶 一喝就想吐  長這樣大  從來沒喝過牛奶。
引言 使用道具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8-5-18 13:39:03

蒙古人喝羊奶多過牛奶吧?
引言 使用道具
pcfantasy
子爵 | 2008-5-18 17:59:31

難道我不是正宗的中國人,:@ :@ :@ :@
引言 使用道具
yuannweii
勳爵士 | 2008-5-27 11:11:13

楼主历害。。。。。。。。
引言 使用道具
motooxiaowen
見習騎士 | 2008-6-29 18:55:18

反正台湾是中国的,这个也对吧楼主
引言 使用道具
ally1234
侯爵 | 2008-6-29 20:55:54

大中華到底是有幾個民族.....真混亂
引言 使用道具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8-9-2 00:40:10

回應 #11 狼瑟瑟 的主題

韓族還說中國人是他們的後代呢!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blackzy + 10 + 10 訊息過舊已被刪除

總評分: 名聲 + 10  金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頭像被屏蔽
zsk0518
禁止發言 | 2008-9-10 16:44: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引言 使用道具
天王老子
大親王 | 2008-9-13 21:03:52

回應 #13 zsk0518 的主題

你怎麼看得出阿?
引言 使用道具
lcp18
見習騎士 | 2008-9-24 14:29:33

造谣是他们的工作。
胡扯是他们的天职。
引言 使用道具
kenny7824
鄉紳 | 2009-2-21 17:44:40

其實大家都是蠻族的!以後請用左衽
引言 使用道具
頭像被屏蔽
zsk0518
禁止發言 | 2009-10-9 21:10:0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引言 使用道具
邱榮光
侯爵 | 2009-10-19 17:57:05

bravo chinese  history is true china
引言 使用道具
blackzy
王爵 | 2009-10-19 18:19:21

韓族還說中國人是他們的後代呢!
天王老子 發表於 2008-9-2 00:40

天王兄。其实世界都是韩国人地森米大。。
啊哈
引言 使用道具
peterbird
鄉紳 | 2009-10-30 22:27:47

這個很正常嘛,試問現代哪個地方的血是純古代的
而且,基因的混合對人類的發展有積極的作用呀
引言 使用道具
北佬
見習騎士 | 2009-11-21 00:04:55

我是客家人. 正宗的炎黃子孫。。喀喀喀喀
引言 使用道具
DHBlock
威爾斯親王 | 2009-11-23 04:34:19

拜讀樓主精彩的文章{:3_319:}
引言 使用道具
kim8210
見習騎士 | 2009-11-28 18:49:05

太長了,眼睛都看痛了
引言 使用道具
tongjian3250785
見習騎士 | 2009-12-6 03:36:06

历史如烟~随风而散~LZ和不在推久远些~~推一下人类的源头~~整个欧亚不也是同一个祖先~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