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IDF302
子爵 | 2013-7-24 10:32:07

真慘,這次連中國專家都公開扒下中國五代機J-20的內褲了
==============================================================
【環球網綜合報道】
  自從媒體報道中國將采購號稱“三代++”蘇—35戰機以來,蘇-35一直是網友關注的焦點,在前不久剛剛結束的巴黎航展上也是出盡了風頭。近日軍事專 家劉臨川應邀做客環球網環球談兵論壇就蘇-35戰機的問題與網友進行交流,並回答了網友的提出的問題。在回答網友提問時,劉臨川稱中國購買蘇-35戰機是 爲了應急,一旦東海有事將承擔對日尖刀任務。

  蘇-35戰機名聲在外可震懾中國周邊宵小國家

  環球網友:蘇-35戰機的性能到底怎樣?它到底是否具有一定的先進性,還只是俄羅斯的吹噓忽悠?

  劉臨川:蘇-35戰機的性能還是不錯的,它是一種很優秀的、非典型的三代以上、四代以下的戰機。

  爲什麽這樣定論呢,還要從它的設計思路來剖析:蘇-35不具有隱身能力和超音速巡航能力,無法達到四代機標準,所以它著重在其他一些方面下功夫,搞有特長的“殺手锏”,來力圖在較短的時間內使自己雖有所短,但有所長,以此能夠在作戰里去對抗四代機。

  具體來講,蘇-35著重的是兩個方面搞“殺手锏”:

  一是非常強的機動性。這一點我們從各次飛行表演里都能看到,蘇-35通過矢量推力和成功的飛控系統配合,獲得了一種非常強的機動性。蘇-35的這種機動性是其他任何一款三代機目前都不具備的。

  如果有人說,F-22和F-35不和你進入近距格斗,光在視距外打你,怎麽辦?實際上,現在中距空戰還是有很多局限性,那種“只保持在視距外打你,就 不進入近距格斗”實際上很難實現。首先,你在視距外攻擊我,要開雷達引導中距導彈——雖然我的雷達可能沒發現你這個隱身戰機,但只要我的雷達告警器靈敏度 高、頻率覆蓋廣,你一開雷達鎖定我,我依然可以知道你在鎖定我、準備攻擊我。于是,我就可以立刻開電子干擾,施放電子誘餌,同時做劇烈的切向機動,來爭取 讓你的雷達脫鎖。如果你的雷達脫鎖了,自然導彈也就無法命中目標。而在目前技術水平下,“能在中距離絕對不被電子干擾掉、面對劇烈的脫鎖機動絕對不脫鎖、 導彈絕對命中目標”,是目前還不存在的。只有脫鎖概率高低的問題,沒有絕對不受影響的問題。

  二是蘇-35上的雪豹無源相控陣雷達性能強大、超出一般戰斗機機載雷達。俄羅斯自己宣稱這種雷達對雷達反射面積0.01平米的目標發現距離能達到90 公里。而這個雷達反射面積0.01平米是什麽概念呢?——美國一些渠道公布的F-35的雷達反射面積就是0.01,而F-22是0.001.但其他一些國 家認爲,美國F-22雷達反射面積是0.01,F-35的雷達反射面積是0.05平米。如果蘇-35的雷達真的能對雷達反射面積0.01平米的目標發現距 離90公里,也就意味著能在90公里距離外發現F-22,或至少發現F-35。雖然我不能隱身,你能隱身,但我通過搞一個強大的千里眼來看見你。這樣在中 距離我也可以和你打。美國四代機的隱身優勢就被拉下來了。

  俄羅斯這種思路,是在自己在某些方面處于落后劣勢的情況下,通過搞有特長的“殺手锏”,來力圖使自己在最短時間內能夠在作戰里去對抗四代機。說白了, 這就是俄羅斯長期堅持的系統工程思路的一種新體現。雖然由于代差,它對美國四代機還是某些方面有一些劣勢,但差距卻已經完全不是普通三代機可比的。

  所以,我評價蘇-35是一種優秀的、非典型的三代以上、四代以下的戰機。

  環球網友:蘇-35戰機在就大家熟悉的蘇-27不斷改進而來的,這些具體改進都是那些?

  劉臨川:我個人覺得,主要有幾方面:

  一是使用了更大推力、更高推重比的117S發動機。

  二是使用了矢量推力噴管。

  三是采用了全新的飛控系統,不但具備了真正的數字式全權限電傳操縱系統(原來蘇-27的飛控系統相當粗陋,不是數字式全權限系統,功能也較差),而且據稱具備了飛推合一的控制系統,能更好地結合矢量推力,使全機飛行更加便捷靈敏。

  四是使用了雪豹無源相控陣雷達,大幅度提高了超視距空戰能力和對付隱身目標的能力。

  五是換裝了全新的航電設備,從外形上看也基本實現了玻璃化座艙,大幅度提高了飛機的信息化程度和人機工程學。

  六是飛機結構做了部分修改,對蘇-27原先長期存在的跨音速過載能力陷阱給予了解決,並且機身尺寸和機翼尺寸都有所變化,內部載油能力進一步強化,而外部增加了挂載使用副油箱的接口。

  七是配套了俄羅斯最新的各種導彈武器。其各種導彈性能比蘇-27的有了較大提高。

  八是使用了俄羅斯最新的電子戰技術。

  九是通過電子設備的進步,據稱在單座飛機上成功實現了多用途能力,有較強的對地攻擊能力。而原來蘇-27對地攻擊能力很弱,基本只停留在打火箭彈的水平。真正的對地對海精確攻擊必須要靠雙座機型蘇-30來實現。這使蘇-27任務彈性較小。

  十是根據飛控系統的進步,很可能大幅放寬了全機的靜安定度。這可以使它的敏捷性和靈活性都有所提高。

  環球網友:中國買到蘇-35可以得到什麽?

  劉臨川認爲,如果購買蘇-35,可能有幾點收益特別吸引中國:

  1.蘇-35作爲一種有特長的非典型的三代以上、四代以下的戰機,可以提供一部分對抗美國四代機的能力。這一點對于中國的現實安全來說是急需的。

  2.蘇-35作爲一種名聲在外的知名戰機,對周邊某些輕視中國、但卻迷信俄羅斯武器的宵小國家是一種震懾。

  3.蘇-35的動力117S發動機是我們很感興趣的一款發動機。這個發動機對我們有一些額外的意義。

  俄羅斯一般不肯單獨賣一款航空部件(或分系統)的國家,他喜歡把重要航空部件(或分系統)打包在整機出口合同里一起賣。尤其對于新式航空分系統,這是俄羅斯一貫的傳統。如果我們不買一部分蘇-35整機,俄羅斯就很可能不向我們單獨出口117S發動機。

  在航空動力方面,中國目前還是對俄羅斯發動機有需求的。對這個問題,我們現在還是要客觀看待,不要隨便看不起俄羅斯航空發動機。

  上次我在接受訪談運-20的問題時,就提到過這個問題。當時有一些網友激烈反對我的意見,拿出一些文章來說“中國的航空動力已經很棒,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后來我看到了,但訪談已經結束,我沒有回複。這次,對這種觀點的網友,我還是簡單講幾句:

  文章到底有料沒料,首先一定要看它是哪個層級哪個媒體的,某些工業單位自己辦的報刊自賣自誇、一向放大話吹大牛的八股文就不值得過度解讀;其次一定要 會看官文,不要自己亂解讀,有些報道里的突破其實是階段性或局部性的一個突破,而距離整機産品、實用化、批量化、穩定化還有相當的距離。中國目前航空動力 水平怎麽樣,不是看某些工業部門單位的八股文亂吹,而要以部隊這個用戶的最終反映爲準。一個産品的實際表現,如果脫離開客戶的實際使用反應,去從紙面上大 談多好多先進,那叫什麽?有渠道的軍迷,不妨多了解一下。

  4.蘇-35上的雪豹無源相控陣雷達也是我們想仔細看一看的。我國現在已經有了有源相控陣雷達,從技術上更先進。但是,這不意味著我們已經不需要看一 看別人的東西。俄羅斯在機載雷達方面有自己獨到的東西,尤其是俄羅斯人在算法、軟件方面有自己獨特的長處。他們經常是用很粗糙、很笨拙的硬件卻做出了很好 的功能表現。雪豹雷達到底能不能發現隱身目標,是通過什麽技術手段發現的,有什麽獨特思路,這也是我們可以看一看的。雖然我們自己在雷達方面也有很好的努 力,但在這種對未來戰爭有較大影響的關鍵技術方面我們也應該同時看一看別人的努力,看一看別人的優缺點,讓我們自己能兼容並蓄的更好發展。

  5.蘇-35配套有一款遠程沖壓發動機空對空導彈,可以對空戰面貌造成一定程度改觀。當然,這方面我國也在重點發展。也許有人說,既然我們也正在發展,那還買別人的干什麽?

  如果中國目前不面臨外部戰爭威脅,那我們的確可以自己按部就班搞,而不外購別人的。但現在的事實是中國面臨嚴重的外部戰爭威脅,日本早已蠢蠢欲動,在 東海不斷挑事生非。日本背后的美國因素也在中國周邊屢屢閃現。在這種情況下,從國家安全的角度來看,對于一些重要的、但暫時還沒有馬上成熟的技術裝備,我 們就需要兩條腿走路,自行研制和外購並用。

  如果有人說能不能不買整機,而直接單買這個分系統?——我覺得有困難。你如果想不出點錢買點整機,而直接單獨購買分系統,俄羅斯不會太好通融。

  環球網友:外媒報道中國購買蘇-35戰機將打破東北亞的平衡,你認爲是這樣嗎?

  劉臨川:那要看是哪種意義的打破平衡了。中國奉行和平自主的對外政策,不侵略別國,不威脅別國。別說是有了蘇-35,就是殲-20服役,也照樣不威脅別國。中國武器裝備的更新根本不影響地區平衡。

  但是,有的國家侵略中國領土領海,蓄意懷有打壓遏制中國的圖謀,曆史上一直對東亞地區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産構成極大的殘害,甚至恬不知恥地把殘酷侵略別 國的曆史稱作自己驕傲的曆史——對于日本那種流氓國家來說,中國有了什麽新式武器,日本當然有一種做賊心虛的心態,就要叫嚷中國破壞地區平衡了。對日本的 這種厚顔無恥的老聲論調,以及日本在中國國內的某些代言人的賣力忽悠“中國武器裝備越進步,對周邊安全環境影響就越壞,中國反而越不安全”,我們可以根本 不予理睬。對那種人,我們應該牢記識破。

  具體到日本這個國家,它有一種強烈的心態和習慣——對于中國自己國産的新式武器,日本就本能的阿Q主義膨脹,認爲中國産新裝備肯定不行,哪里打得過他 的美式裝備。而對于俄羅斯的新式武器,日本卻立刻換了一種驚悚的態度,重視程度立刻升了一級。實際這是日本自近代以來的“崇拜歐美,蔑視亞洲,尤其蔑視近 代衰落的中國”心態的延續。其實中國很多國産新式裝備也是很不錯的,比如殲-10.但日本卻以對民國時代的心態,並不知畏懼。雖然日本空中自衛隊的F- 15J在釣魚島附近與中國空軍J-10不開火摩擦中很少能占到什麽便宜,日本只能以YY和吹牛的手法繼續向日本國民鼓吹對中國軍事力量的蔑視,但是日本軍 方卻一直有一種心態:“這種平時不開火的摩擦比劃搞不過你不算真格,等真正一開火,我用美爹的雷達電子設備和導彈肯定搞死你”所以它並不是馬上非常畏懼。 中國如果購買蘇-35,對日本這種“崇美愛歐蔑亞”變態心理,恰好捎帶獲得了一種打擊。

  在一定的體系支撐下,蘇35戰機可以對抗F-35

  環球網友:蘇-35是否可以對抗F-35?

  劉臨川:首先要厘清一個現代戰爭里的定義——對抗是什麽樣的?我們很多普通軍迷對現代戰爭里武器裝備的對抗還停留在三國演義式的大將面對面捉對厮殺,來比較一下你的這個數據如何啊,我的那個指標怎樣啊,從數據和指標來看誰哪方面占優啊。其實這是對現代戰爭的錯誤理解。

  現代戰爭實際怎麽打?實際就是非對稱作戰,雙方各自要爭取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優勢方面,而盡力避免去和對手拼自己劣勢方面,不跟你同一性能對同一性能 的PK。具體來講解,如果蘇-35和F-35打空戰,F-35的如意算盤是什麽——就是利用自己的隱身性能,隱蔽地對蘇-35進行攻擊,而竭力避免和蘇 -35進入近距格斗。但這個如意算盤能否做到,就要看蘇-35上雪豹雷達的臉色了。有些人宣稱“常規雷達根本就發現不了F-35這種隱身戰機,蘇-35怎 麽能跟F-35打?”實際是完全不懂行、缺乏技術常識的。

  爲什麽這樣說呢,現代隱身戰機並不是雷達絕對不能發現,而是因爲其針對常用頻段雷達的反射面積很小,所以使普通雷達對其的發現距離大幅度縮小。當縮小 到隱身戰機已經可以在雷達發現距離之外先使用武器攻擊的時候,雷達也就效果很小了。尤其是有些不太好的雷達還會把隱身戰機的反射信號淹沒在背景噪聲信號 里,因此無法檢出。然而隱身戰機這種對雷達的降低反射面積,並不是對全部頻段都有效的,而是只針對過去常用的一些雷達頻段有效,而對另一些頻段卻效果不 佳,甚至無效。具體來說,現有隱身戰機理論上只能有效對付工作頻率0.2~29GHZ的厘米波雷達,而其中尤其是對8~12GHZ的隱身效果最顯著,而對 于這一區間兩側的隱身效果就不那麽顯著。而雪豹雷達作爲一款相控陣雷達,相控陣雷達的重要技術優勢就在于可以很快速很寬頻地改變工作相位,具有很好的頻率 捷變功能。同時相控陣雷達便于控制主瓣增益,易于實現自適應旁瓣抑制,在探測能力上本身就遠優于同尺寸天線的機械掃描雷達。相控陣雷達數據刷新率遠高于機 械掃描雷達,也使得對小反射面積目標探測能力遠好于機械掃描雷達,不易丟失這種小反射面積目標。

  所以,隱身戰機的隱身不是無條件的,更不是絕對不可能有雷達發現。不要一看到隱身兩個字,就認爲什麽雷達都不可能發現。對包括雷達隱身在內的任何一項科學技術,都不要盲目絕對化,更不要盲目被嚇倒,而要力爭掌握它的原理來對付它。

  如果雪豹雷達的真實性能確實能達到俄羅斯宣稱的那麽好,或者哪怕只達到宣稱的70%,蘇-35對F-35的發現距離就很大,完全可以與之進行超視距作戰。那樣F-35對蘇-35就並沒有什麽絕對的壓倒能力。

  而一旦空戰進入到近距格斗階段,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蘇-35應該能有一些明顯優勢。F-35設計之初的時候想得很好,要求機動性至少超過F-16。但 如果僅僅是超過F-16的話,恐怕還不是蘇-35的對手,因爲蘇-35的機動性確實比三代機加強很多了。而現在看,F-35搞出來以后可能機動性還不是那 麽理想,F-35這個飛機目前已經爭議很大,美國空軍甚至有人說它的機動性還不如F-16。如果這個事屬實的話,那F-35在近距格斗里肯定就不是蘇 -35的對手。

  所以,如果有一定的體系支撐,蘇-35確實是有可能對抗F-35的。

  引進蘇-35戰機不能說明殲-20殲-31不行了

  環球網友:中國購買蘇-35,是不是說明我們的殲-20和殲-31都不行?

  劉臨川:完全不是這樣!中國的殲-20是真正的四代機,雖然動力方面暫時拖了后腿,動力方面可能需要“分步走”。但是,在隱身方面、信息化方面都是真 正的四代機水平,這些都不是蘇-35這種三代++戰機可比的。在高機動性方面,殲-20雖然暫時沒有那麽強的動力和矢量推力,但通過技術攻關性極強的氣動 布局和飛控系統,也實現了很高的機動性。何況殲-20很快也會裝上更好的發動機和矢量噴管。在超機動性方面,殲-20最終是要全面超過蘇-35這種三 代++戰機的。在超音速巡航方面,蘇-35由于基于三代機的氣動設計,發動機推力再增大的情況下也很難做到真正的超音速巡航(發動機不開加力狀態保持較長 時間超音速飛行)。而殲-20卻是四代機氣動設計,雖然現在發動機拖點后腿,但將來換裝新式發動機后,是完全可以實現超音速巡航的。殲-20肯定是要顯著 優于蘇-35這種三代++戰機的。

  殲-31(注:暫且按網上大家通稱的這麽稱呼吧。但實際上它目前還只是中航工業集團的項目,沒有經過總裝備部組織的競標來立項。所以實際上還不適宜稱 作殲-某某)在隱身方面也會顯著優于蘇-35.在信息化方面,也部分優于蘇-35.但由于雷達直徑所限,在雷達探測能力方面不一定達到蘇-35的水平。在 高機動性方面目前還達不到蘇-35的水平,以后能達到何種程度還要再觀察。超音速巡航方面,殲-31要看以后換發動機后的情況。

  但是,殲-31畢竟也是一種隱身戰機,這一點是蘇-35無法比擬的。

  現在我們有了殲-20和殲-31,爲什麽還要進口蘇-35,主要是因爲殲-20和殲-31現在還沒有完成試飛,短時間內還不能馬上服役。殲-20的一 號機已經在中國試飛院試飛了一年多,二號機也已經飛往試飛院。但這距離完成試飛還要有一個比較長的過程。一般一款全新的戰斗機至少要試飛六年左右才能完成 試飛,裝備部隊。我們的殲-20肯定會全力以赴盡快滿足國防安全需要,但即使通過各種手段並行試飛,縮短試飛周期,也還是要有一定時間。裝備部隊的初期, 也不可能馬上就十分完善,要有幾年過程。這是科學規律,普通軍迷也一定要認識到,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能無視科學規律,一看不能馬上服役就說“不好”“都不 行”。也不能一看到我們的新飛機試飛了,就想當然地認爲“馬上就能用了”“怎麽能還買別國的?”

  試飛要有科學的時間、新飛機不是一下子就十分完善的,這個問題,我在年初運-20首飛時的訪談里就說到過。當時有人激烈反對我這個觀點,認爲運-20 不可能有任何問題了,很快就能用了。當時訪談已經結束,我也就沒有回複這個人。但現在運-20還在初步試飛狀態,第一次試飛和第二次試飛相隔了幾個月。有 的人還一聽“新飛機還需要有一個完善過程、不能馬上就用”就跳嗎?

  如果身爲真正的愛國者,更要一定尊重科學規律。否則如果一看到我們的新飛機試飛了,就想當然地認爲“馬上就能用了”“不可能有任何問題了”“我們是世 界第一了”——就反而容易在很正常的現實面前一下子無法接受、感覺受挫了、接受不了,又轉變爲“我國什麽說法都是騙人的,否則如果真的已經有什麽先進東西 了,怎麽還會去外國買?”或者“我國都是賣國當道,明明已經有什麽先進東西了,居然還去外國買!,走向另一個極端。

  越是不尊重科學規律、不了解科學規律,就越容易在這兩種極端里來回跳來跳去,一會兒如打了雞血般亢奮、目空一切、大話連篇,一會兒又如泄了氣的皮球般低落、懷疑一切、否定一切。那種不尊重科學規律的做法,本身就不是理智的愛國者應有的態度。

  中國沒有必要大量引進蘇-35生産技術

  環球網友:在隱身戰機時代購買蘇35這樣一種非隱身戰機,是不是本身就是過時的行爲?

  劉臨川:、這個問題應該辯證地看。如果我們現在能馬上買到比蘇-35更先進更好用、而且像蘇-35一樣成熟的隱身戰機,那我們買蘇-35就意義不大 了。但問題是現在有嗎?——沒有。俄羅斯T-50的確比蘇-35更先進,而且是隱身戰機,但它現在還很不成熟,還在試飛中,更沒有接受過領先試用。如果我 們購買T-50,那很可能不比我們自研的殲-20先形成戰斗力,也就失去了我們外購的作用。而在這種情況下,現在我們又非常現實地面臨F-22和F-35 的威脅,那麽突出特長、搞“殺手锏”、能在一定程度上對抗F-22和F-35的蘇-35,也就成爲一個合理的選擇了。

  打個不完全恰當的比方來說,這就如同一個人受到惡人拿著機關槍威脅,而我手中現有的武器好像是半自動步槍,有明顯差距。我自己研制的機關槍要到下個月 才能出來。現在朋友有自動步槍現貨。雖然暫時還不如機關槍猛,但畢竟比我的半自動步槍要強一些。于是外購就成了此時比較合理的選擇。而如果不購買,我這一 個月依然還是要用半自動步槍面對機關槍,處境就更危險。

  環球網友:蘇-35戰機不具備隱身能力,隱身能力對于空戰究竟具有多麽大的影響?

  劉臨川:客觀來說,隱身能力對于空中作戰還是非常有好處的,意義重大。

  它最主要的意義在于制造了一個強大的偷襲能力,擁有隱身能力的戰機不會光明正大地與非隱身戰機去面對面空戰,而是會采取各種偷襲作戰。或者直接偷襲非隱身戰機,或者直接偷襲空軍基地,而不掌握反隱身技術的一方就會非常被動。

  必須要指出的是,這種隱身能力實際是降低雷達反射面積、從而降低雷達對隱身戰機的發現距離,而不是完全不能發現隱身戰機。具體來講,美國空軍曾經透露 過,F-22的隱身能力可以使蘇-27戰機雷達對F-22的發現距離降低到10~20千米以內。這個距離上發現F-22,意義就很小了。因爲一般現代空戰 對于戰斗機這樣的目標,最遠在30多千米處就可以發射中距空對空導彈了,通常爲了確保命中率大多在20多千米處發射。F-22有超音速巡航能力,能賦予導 彈更高的初始動能,因此有可能更有把握從30多千米處就發射中距空對空導彈攻擊。蘇-27還沒有看見它,F-22已經可以先發射導彈了。而且機載雷達不是 一發現目標就馬上能發射空對空導彈的,而要穩定跟蹤一段時間,轉入鎖定后才可發射導彈。如果蘇-27在20千米處才發現F-22,還要再過一段時間才能發 射導彈攻擊,實際射程就很近了,基本等于近距格斗距離了。因此,F-22就對蘇-27具有了顯著的遠射優勢。這就是美國人的如意算盤。

  但是,具體到蘇-35這款戰機來說,它的雷達比蘇-27的雷達強大很多。所以美國人倚重的遠射和先發優勢就沒有那麽顯著了,有可能會大幅度降低。這也是美國對其他三代機不太放在眼里,但對蘇-35還比較當回事的原因。

  當然,沒有隱身能力,就決定了蘇-35在面對隱身戰機的時候還是要比較吃力的,需要比對方付出更多努力。所以我認爲蘇-35可以作爲一種應急戰機而非全新戰機,我覺得蘇-35不是發展方向,我國也沒有必要大量引進蘇-35生産技術。

  環球網友:蘇-35戰機做的那些超機動動作,在實戰中到底有無實際意義?

  劉臨川:如果我們抛開弗羅洛夫機動或哪一個具體機動有用沒用,而從蘇-35展現的超機動能力來說,我認爲是有實際意義的。

  過去有不少人認爲蘇-27的眼鏡蛇機動等動作沒有實用意義,這是有道理的。一方面因爲蘇-27沒有矢量推力,還是遵循傳統的氣動力和操控特性。做眼鏡 蛇機動時,蘇-27自身實際也處于控制包線的邊緣狀態,發動機更是處在工作包線的邊緣,如果再發射導彈或機炮,巨大的震動就有可能給飛機自身狀態帶來危險 的改變,使飛機進入失控狀態或造成發動機停車。所以雖然俄羅斯反複稱眼鏡蛇機動的巨大戰術意義,但至今我們還暫時未見到任何一例在眼鏡蛇機動中發射導彈或 機炮的訓練實例。第二方面,蘇-27在眼鏡蛇機動過程中實際是不可操控改變的,即飛行員在眼鏡蛇機動開始后只能順其自然地跟隨飛機的動作,一直等到蘇 -27機頭向前、恢複平飛之后才可新的操控動作。而不能隨時隨機改變飛機的機動,這不具備真正的過失速機動能力。而眼鏡蛇機動的前兆又非常明顯,它必須要 先減速和拉機頭。如果對手一看出蘇-27做眼鏡蛇機動就立刻加大推力做結合滾轉的複雜三軸機動、迅速脫離蘇-27正前半球,蘇-27此時是難以立即應變改 出追擊的,反而會陷入被動。第三正是由于蘇-27沒有矢量推力,不能做真正的過失速機動,不能隨時應變改出,所以在空戰中也就無法完全發揮“角度機動”規 律,還是要回到“能量機動”規律。而進入眼鏡蛇機動必須要將速度減到400多千米/小時,遠低于一般戰機常用的高亞音速空戰速度,在能量上虧欠了一頭,不 利于后續空戰動作。

  講明了蘇-27眼鏡蛇機動爲什麽不實用的原因,就會發現:蘇-35恰恰不再有這方面的嚴重問題。由于它具有矢量推力,不再局限于過去傳統的氣動和操控 特性,即使在某些超機動過程里,升力也依然充裕,包線依然寬裕,大大減少了失速和進入螺旋的危險。這使得在這些超機動過程里發射導彈和機炮成爲可能,在機 動過程里隨機應變改出也更加方便及時。蘇-35真正具備了過失速機動能力和根據需要綜合采取角度機動和能量機動的能力。所以,蘇-35的這種超強的機動性 是有實用意義的。

  http://mil.huanqiu.com/observation/2013-07/4160230.html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1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xdd0906
子爵 | 2013-7-24 15:45:13

{:2_224:}怎麽?有心神干啥還買F-35?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