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304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iolcst
騎士 | 2013-7-31 15:02:23

「哈啾!哈啾!」原本好發於秋冬季節的過敏性鼻炎,因現代人頻繁進出冷氣房,瞬間吸入冷空氣,鼻子來不及調節溫度,炎炎夏日也經常出現噴嚏打不停的症狀。中醫師表示,鼻過敏與體內陽氣長期耗損有關,除了藥物調理,平常可多透過穴位按摩減少復發機率。

台灣夏季高溫潮濕,許多人為了消除暑氣,頻頻進出冷氣房,冰涼飲品不離手,長期容易耗損體內正氣,造成虛寒體質,常有容易頭暈、疲倦、食慾不佳、腰痠、口渴、汗多、怕冷等症狀,而反應在維持溫度和濕度的鼻子部位,則會導致「營衛不調」的過敏症狀,例如鼻塞、流鼻水、打噴嚏。

過敏性鼻炎患者若遇到外邪入侵,常有久咳難癒、氣喘發作的情況,中醫師建議針對個人體質做藥物調理之外,平常可多按摩迎香穴、鼻通穴、印堂穴、攢竹穴、合谷穴,減輕不適且預防復發。

1.迎香穴
● 位置:鼻翼外緣,與法令紋的交叉處。
● 說明:具開通鼻竅的作用,每天按摩可改善局部和鄰近組織的血液循環,預防呼吸道不適。

2.鼻通穴
● 位置:迎香穴沿著法令紋向上,位於鼻翼軟骨與鼻甲的交界處。
● 說明:是治療鼻炎、頭痛、嗅覺障礙的主要穴位。

3.印堂穴
● 位置:位於兩眉毛連線的中點。
● 說明:具醒神明目、通鼻開竅的作用。

4.攢竹穴
● 位置:位於眉頭內側的凹陷處。
● 說明:屬鼻針的胸穴,按壓可吸熱生氣,緩解鼻部不適。按壓攢竹穴往上到髮際處,還具有止鼻血的作用。

5.合谷穴
● 位置:位於手背虎口部位,拇指骨和食指骨的交界處,按壓靠食指骨側會有痠脹感。
● 說明:屬手陽明大腸經的穴位,按摩可緩解鼻塞、流鼻水、鼻蓄膿、流鼻血等症狀。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1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