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呼啦啦(橘子)
大親王 | 2013-8-2 00:14:49

真幸福勝過純享樂 「高級快樂」會讓人產生抗體基因

是單純的「自我滿足」,還是完成理想的「真幸福」?儘管都讓我們感到快樂,但是美國科學家發現,不同類型的幸福在我們的基因具有驚人的相反效果。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指出,積極達成目標所得到幸福的人具有抗體基因,對健康有益,而只是因自我滿足而得到快樂的人則無。

這項研究研究積極心理學如何影響人類基因的先驅。北卡羅萊納大學教堂山分校(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的心理學教授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Barbara Fredrickson)表示,「20年來,我一直在積極情緒的生理和心理的影響研究(和)模式與這項研究中,我們發現結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研究指出,我們可能藉著吃一塊美味的蛋糕,或是購買一雙夢寐以求的鞋子,獲得即時的滿足。但這種因為消費所帶來的快樂,可能同時具有相同的物理抑鬱或壓力正影響著基因,進而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

而設有目標的人在努力的過程中表現積極,獲得成果後所擁有的幸福感則有別於單純的自我滿足,「有意義的快樂」能夠培養強抗體和抗病毒的基因。這個研究區別了快樂的種類,達成所設定目標帶來的「幸福感」可以增進人體健康,而單純的「自我滿足」則可能造成負面影響,僅管人們在這兩種情況下都能感受到快樂。


▲科學家區別了快樂的種類,而不同的類型的快樂對身體健康會造成正面或負面的影響。(圖/本報資料照片)

研究人員說,「哲學家長期將快樂區分為兩種,一種是『享樂』(hedonic),它代表著個人的愉快體驗,另一種是「自我實現的心理幸福感」(eudaimonic),主張透過積極支配生活而獲得幸福。」但大部分的研究都指出,這兩種形式的快樂不僅會減少壓力和沮喪情緒,還會增進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

最新研究則不認為如此,如果所有的快樂都是一樣的,那麼基因表達的模式也應該相同。而研究結果顯示,純粹的「享樂」實際上是要付出代價的。該研究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月刊。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4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cd104 + 10 感謝分享^^b
ljj58 + 10 我很認同+1
comsci + 12 + 12 感謝分享^^b
fujj + 10 + 10 感謝分享^^b

總評分: 名聲 + 42  金幣 + 22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