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rururulove
伯爵 | 2013-8-19 14:48:21

20130819v.jpg



財經新聞的專有名詞常讓你看得「霧煞煞」?有時連民生經濟新聞都有看沒懂?


WaKnow整理常見的財經消息,以深入淺出的方式為你講解其中的專有名詞,日積月累,再艱澀的新聞都能夠「快•易•通」



「登記的求才人數為5717人,較6月減少42.84%,以求供倍數觀察,102年7月的求供倍數為1.34,為近5年7月同期新高。根據就服處的統計資料,平均每個求職者約有1.34個工作機會,推測是「摩擦性失業」狀況降低影響……」
──2013年8月18日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摩擦性失業


指人們在尋找或轉換工作過程中的暫時性失業,也叫作求職性失業(search unemployment),一般發生在人們處於不同地區、職業或生命週期的不同階段,例如搬到新的城市、離職、大學畢業、經濟學者一般將摩擦性失業視為正常的現象。



「19日財政部將開奢侈稅實施兩年成效檢討閉門座談會,從先前財政部委託中華財政學會製作的研究報告,未來奢侈稅偏向「只修不廢」,並可能延長年限。不過,王應傑主張不要再延長奢侈稅了,甚至應該制訂「落日條款」……」
──2013年8月18日中央社


落日條款






又稱日落條款(Sunset Clause),指在法律或合約中有訂定條文的終止生效日期,目的在於製作緩衝期來準備失效後的配套措施。


所以就奢侈稅的落日條款而言,就是指制訂讓奢侈稅於一定期限後失效的法律規定。



「主計總處昨(16)日公佈,我國家戶可支配所得差距由100年的6.7倍,降到101年的6.13倍,為近4年最低,主要係政府增加社福支出所產生的效果……」
──2013年8月17日中時電子報


可支配所得






指實際收到的所得,稱為Disposable Income,簡稱「DI」。


不過,以我國行政院主計處編製的可支配所得資料,其定義為「所得收入總計」減去「非消費支出」,而「非消費支出」又包括利息、賦稅和經常性移轉支出,例如房租、貨款和保費,所以會較接近於「Discretionary Income」。



「對於國內二十%家庭連續六年出現「負儲蓄」、貧富差距未明顯改善,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批評,馬政府於二○○九年金融海嘯後推出的一連串經濟政策,從ECFA到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等……」
──2013年8月18日自由時報


負儲蓄






負的儲蓄,指在某時期消費支出超過該時期的可支配收入,如果一個人毫無收入卻仍然消費,他的消費開支便是負儲蓄(negative saving/dis-saving),需要由借款或存款來彌補。


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最新調查,去年所得最低二十%家庭,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為三十.一萬元,但平均每戶消費支出卻達三十二.七萬元,因此平均每戶負儲蓄二萬五七九五元。



文章來源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