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244 | 回覆: 1 | 跳轉到指定樓層
dsj525
王室 | 2013-8-30 09:48:06

新頭殼newtalk 2013.08.29 符芳碩/編譯報導

如果有天證明你我都是火星人,千萬不要驚訝。一項最新的科學理論指出,地球的生命可能發源於當時相對環境較合適的火星,再藉由隕石抵達地球,隨著地球逐漸轉為適合生命發展的星球,這些從火星來的生命體也跟著逐漸演化成現在的樣貌。

這個研究理論是由美國維斯海默科技學院(Westheimer Institute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貝納(Steven Benner)教授在美國地球科學學會和歐洲地球科學協會今年舉辦的歌德施密特大會(Goldschmidt Conference)上所發表,貝納指出,理論是基於原始生命最初的組成方式。

長期以來,科學家始終無法確定為何生物體的3個關鍵分子:RNA(核糖核酸)、DNA(去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質如何組成為一個生物結構,貝納教授指出,硼有助於從「原始湯(pre-biotic soups)」中形成RNA,而氧化鉬是幫助有機分子組成的關鍵催化劑,然而,在30億年前的早期地球狀態中,不但硼含量不足,大氣中的含氧量也不足以讓鉬元素高度氧化。

相比之下,同時期的火星不但比起地球較為乾燥、大氣中的含氧量也高出許多,在這樣的條件下產生了大量的硼和氧化鉬,也形成了一個相對較易出現生命體的環境,「在這樣的情況下,在火星上出現生命比起地球是相對容易的」。

貝納教授指出,這樣的理論可以解決以往生命起源的兩個悖論,一是「焦油悖論」,這個悖論指出所有的生命都是由有機體組成,但經過能量如熱能、光能的作用下,有機體不會形成生命,而是變成焦油、石油或瀝青。

第二項悖論是生命與水的衝突,早期地球幾乎完全被水所覆蓋,這不僅會防止硼的形成,還會腐蝕科學家認定為基因起源的RNA。據以上兩點,貝納認為,有機體應是經由礦物的作用來形成生命,而乾燥的火星則有助於生命存活。

貝納教授說,「證據幾乎可以證明,這些初級生命體起源於火星,隨後附著在岩石上,再經由隕石來到地球」。但他也說,「幸運的是,這些生命體最後來到了一個更能維持生命發展的星球,並在數十億年後形成了多采多姿的各種生物」,「如果我們這些假定的外星老祖先留在火星上的話,現在可能就沒有我們這些後人能後探詢生命的起源了」。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BOOK0324 + 2 + 2 感謝分享^^b

總評分: 名聲 + 2  金幣 + 2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3 收藏收藏2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sakasiaga
王子 | 2013-8-30 10:31:03

其實我們地球人就是火星人的實驗品{:3_322:}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