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345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gotome
區版主 | 2013-10-21 09:56:11

職秉志心 年年都回家充電
以慈濟志業體同仁為對象的「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志業體同仁精進共修,共有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大陸蘇州及臺灣共五百二十七位同仁參加。(攝影者:鄭舜銘 地點:花蓮靜思堂 日期:2013/10/18)

「少紙化」、全營使用電子書,是今年(2013)「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志業體同仁精進共修工作團隊響應環保的具體行動。10月18日一早,各志業體的職志隊輔,陸續抵達靜思堂進行報到,準備迎接五百二十七位遠從新加坡、馬來西亞、蘇州及臺灣各地的志業體同仁,展開為期三天的精進研習。

功能組前置作業 盡善不疏漏

「對外全心服務,對內全心服從。」這是隊輔的責任與使命,在隊輔集訓時,靜思精舍德宣師父叮嚀隊輔們要隨時關懷學員的上課儀規,展現軟實力,並且藉由電子書掌握流程動向,「它(電子書)是很重要的工具,除了要帶領學員們進入營隊的狀況、吸收慈濟人文外,透過電子書了解慈濟法髓,也是隊輔的責任。期待在隊輔的陪伴下,能讓學員成為工作崗位上堅強的棟樑!」

每年承擔隊輔的胡進忠來自臺中慈濟醫院人文室,他高興地說:「參加課程,可認識不同志業體同仁,彼此交流經驗。」胡進忠認為平常只認識自己單位同仁,為拓寬心路,每年回來精進可廣結善緣,有助於活動的推動與舉辦。

第一次承擔行政隊輔的顏婉婷,任職於文史結集中心編纂處,此次共修原本是要當學員;剛從印尼出差回來的她,沒想到接到訊息,要從學員的角色變成承擔隊輔,而在研習前一日更改為行政隊輔。「以前營隊大多擔任講師,只要把課程準備好、用心地講課。這次擔任隊輔,隊輔的職責很重要,擔心沒做過隊輔,怕做錯、做不好……」

為了要熟悉隊輔的功能,顏婉婷把握機會,早早向營隊經驗豐富的宗教處同仁楊雅甯請益,跨處之間相互學習、協助,讓籌備過程也是一次精進。

隨著學員即將到來,各功能組更熱絡了起來,特別是機動組,裡裡外外地將桌椅、設備定位的妥妥貼貼,讓各組安心展開功能,而其中不乏數位已經白髮的師兄們,「當初希望能邀請三十位年輕力壯的師兄來參與,沒想到雲嘉地區的師兄個個都是『勇擱壯』,而且耐操、耐勞,相信一定可以讓大家安心啦!」宗教處雲嘉地區的葉璧禎師姊笑說,年齡不是問題,用心最為重要!

同仁展手藝 創意小菜有法味

四大志業體同仁難得齊聚精進,各志業體也把握因緣,紛紛親製小菜和學員們結緣。承擔香積窗口的葉麗卿師姊分享,各志業體主管、同仁用心準備的小菜,分別有著當地的特色,將會讓學員們吃到蘊含著家人溫情的手作簡樸美味。

工作人員唱歡迎歌,迎接大林慈濟醫院賴寧生院長(右)與同仁們回心靈的家精進。(攝影者:鄭舜銘 地點:花蓮靜思堂 日期:2013/10/18)

各院小菜特色各自不同,花蓮慈濟醫院的「保庇辣椒」在深秋中注入辣意溫暖;玉里慈濟醫院「薑心彼心」,以嫩薑醃漬,溫和嗆辣的口感,讓大家醒腦下飯、補充體力;而關山慈濟醫院的「善目慈梅」;還有大林慈濟醫院大愛農場的黃金稻穗所製成的「米香」、香甜鳳梨所釀成的「鳳梨酵醋」、「醋果醬」,都是當地的農特產,讓古早味、家人味集於一味。

另外,還有低卡高纖健康的「辣蒟蒻」由臺中慈院精心製作,傳達堅韌柔情;以及三道美味口的「泡菜」──豆芽、破布子苦瓜、韓式泡菜,由臺北慈院的醫護同仁攜手製作,傳遞智慧心芽齊精進,甘苦合心道感恩。

臺南慈中的牛軋蘇打夾心餅以及人文志業的梅干橄欖菜,既簡樸又有特色!為營隊增添許多的色彩。還未品嚐,各志業體的用心就已讓香積組感動滿滿,香積志工們也特地注意每個用餐細節,務必要讓學員吃到滿滿的愛。

菩薩近悅遠來 聞法長智慧

法是永久資糧,能滋養慧命,今年志業體同仁「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精進共修,有別於往年;參與的對象有六家慈濟醫院院的院長、六所慈濟各級院校的校長、四大志業體主管,還有遠從蘇州健檢中心、花蓮慈中、臺南慈中、馬來西亞、新加坡等五百二十七位學員,從各地風塵僕僕地趕回到花蓮同聚一堂精進。

七位靜思精舍指導師父也陪伴同仁們一同精進。(攝影者:鄭舜銘 地點:花蓮靜思堂 日期:2013/10/18)

從馬來西亞檳城回來的劉思儀(懿琭)是檳城慈濟幼兒園的老師,十年前曾到臺南大愛幼兒園取經,今年特請假回來參加營隊,並提前在10月21日前往臺南大愛幼兒園學習,她說:「把握難得因緣,第一次參加營隊,抱著求法的心回來精進與觀摩,以自我成長。」

昨日剛從美國募款回來的大愛臺黃添明師兄,盡力克服時差,他曾發好願,要每年回花蓮參加志業體同仁精進營隊,雖然生理時鐘尚須調整,但他談起此次的美國行的二場大愛感恩音樂會時仍兩眼炯炯有神,「感恩在美國募心募款非常成功,愛心無國界,募得美國朋友與華人的愛心,上人常說『布施不是有錢人的權力』,這次有募得一筆美金十萬元的捐款,也有募得八歲小孩五美元的愛心!」

經者道也,道者路也,黃添明師兄海外行經,心靈有無量法,捨時差睡眠,與大家同精進。

人文志業 一秒鐘一輩子

研習的第一堂課程從人文開始,由人文志業中心各單位主管接力分享。首棒大愛臺總監湯健明分享「為時代做見證,為人類寫歷史,為慈濟寫大藏經」,慈濟真美善的足跡透過大愛電視臺傳播到全世界,「很多人看到大愛電視改變了人生的方向,以前翻山越嶺一法難求,現在透過科技大愛電視無處不在,更無處不限……」

大愛台湯健明總監分享,透過大愛臺的轉播將美善灑播到全世界。(攝影者:汪秋戀 地點:花蓮靜思堂 日期:2013/10/18)

「一天有多少秒?」、「你的心在哪兒?」廣播部分由盧佩玉分享,期望大家一起學習菩薩四弘誓願「誠心誓願度眾生,正心誓願斷煩惱,信心誓願學法門,實心誓願成佛道。」大愛網路廣播手指輕輕一點,可能因為一句話就讓大家受一秒鐘、一輩子的影響。

節目部經理靳秀麗接續以《一秒鐘一輩子》節目,透過影片看到2012年海南島的第一個環保點,馮淑珍奶奶將自家的四合院成立為慈濟在全球最高的環保點,見證了只要恆持一念心,就能一秒鐘改變一輩子,也因一念心就能改變歷史。

《經典雜誌》介紹透過平面媒體的影像、文字,更在精彩的文字與影像報導之後,同樣能傳承法脈、弘揚慈濟宗門。新聞部主播陳竹琪,透過大愛臺的報導,讓大家了解不論是國內或國外新聞,透過電視傳遞美善一秒鐘、一輩子地遙遙相對的互望。

最後,人文志業基金會王端正執行長期勉大家,希望大家要溫故知新,「當初很多人質疑為何慈濟的慈善做得那麼多,卻還有那麼多的貧苦人, 上人發現那是因病而貧,因貧而病,故而籌建醫院而後,才又加入教育、人文。

工作也是在修行,每個人多聽正確的道理、多聞正法、親近善士,慈濟世界�都是善知識,如理作意、法隨法行,任何一秒都是善與惡的一念間,端看自己如何選擇,希望大家多看大愛臺,多聽廣播、多看平面、文字,這樣大愛就能讓世界亮起來。」

慈善志業見證 大愛除苦難

剛從印尼巴丹島辦完義診,擁有豐富國際賑災及發放經驗的全球慈濟志工總督導黃思賢分享,「曾有人問上人,何謂『永恆』?上人回答:『現在就是永恆,如果連現在的事都做不好的話,就無需提未來的了。』這就是慈濟志工的精神,要趕緊投入志業的工作,唯有經過志工不斷地投入,人類的世界才看得到光明的未來。」

黃思賢師兄:不論你是身處慈善、醫療、教育、人文任一領域,都是在做救拔苦難的大事業,這是非常神聖的工作。(攝影者:汪秋戀 地點:花蓮靜思堂 日期:2013/10/18)

黃思賢師兄續言,「普天三無」是上人推動慈濟志業時的體悟,因為當人能抱持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的人、沒有我不相信的人、沒有我不原諒的人,如此的心態才能夠做好慈濟志業,化解人我之間的仇恨,搭起喜樂與苦難間的橋樑,思賢師兄叮嚀:「這也是大家推動慈濟志業應具有的人文素養!」

「慈濟在世界各地推動八大法印,這條路並不好走!在阿富汗發放時,連續七天無法洗澡、在海地賑災冒著被搶劫的危險,也曾在美國連續開數十小時的車歷經暴風雪才到達目的地……其實並沒有人請求慈濟去賑災,只是慈濟人出於一顆不忍眾生苦的心,追隨上人膚慰世間苦難人的悲心,用大愛來消除人世間的苦難。所以『If not you,who?』(如不是你,又能有誰?)、『If not now,when?』(若非當下,又待何時?)我與大家勉勵,慈濟志業這條路一定要堅持走下去!」

第二次回來參加營隊的李亞珍,目前承擔馬六甲分會財務長,這次聽了黃思賢師兄分享慈善志業,提到二十字箴言「付出無所求、感恩尊重愛、心寬念純、不比較、不計較」這也是為她期許自己在人處事上要學習的。而之前在馬六甲分會,就有志工做鹹豆腐給大家吃,讓大家體會當初上人創建克難慈濟功德會時的艱辛,今天再次吃到,心中更是堅定,未來無論多困難都要加油!

慈善志業見證 菩薩的力量

靜思語「發願要發在腳底上,不是發在口中,只說不行。」馬來西亞的志工和同仁們將這句話紮紮實實、真真切切的用在心上,行於人間。來自馬來西亞的李濟瑯師兄,見證慈善志業的足跡。

今年董事會開會時,在上人面前所發下的宏願「馬來西亞要朝百萬菩薩目標邁進」,全馬來西亞志工為愛動起來,志同道合,合心合力,每一個協力發心招募五百位菩薩。

「佛陀有八萬四千法門,募款、家訪、發放,馬來西亞的職工利用週休二日勤行道、傳善法。在發放的過程中,同仁走入馬來小學提供的貧困學童家中,按了許久的門鈴,直到中午十一點才起床的家長表示,因為他們沒有吃過早餐,所以小孩只能晚起床,錯過了吃飯時間,就可以省下一餐……」

「貧困布施難,有心就不難。」雖然生長在如此貧困的絕境中,在慈濟人的啟發下,小菩薩們還能將每天十元的生活費,存五元在竹筒中,匯入慈濟功德海中,只有心福之人才能締造滿滿的幸福。

以誠以情 發弘誓願

抽骨為筆,血髓為墨,皮肉為紙,都無法道盡上人對全球慈濟人的感恩,全球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慈濟人在付出、在寫歷史、在傳大愛,謝景貴及葉秉倫師兄,以誠以情帶領大家打開一幕幕見證慈濟至善的視野。

學員隨著維那與悅眾─慈濟技術學院校長羅文瑞(右)、慈大副校長許木柱(左)念佛進齋堂享用藥石。(攝影者:楊孟仁 地點:花蓮靜思堂 日期:2013/10/18)

葉秉倫分享臺灣,有位年邁的老母照顧精神病患兒,和滿室的蟑螂、老鼠共處,二十五年來只能弓著身型睡,如此委軀人間,直到慈濟志工前往關懷,整理出滿屋的垃圾,清洗一面一面的牆面,白色的磁磚才得以重見天日。

援建海地學校,不分宗教不分種族,只有慈濟人信守承諾,依約再回到海地。非洲,難行能行蓽路籃褸,照顧愛滋病患至真至善,真正的道場永遠在心裡。還有菲律賓,烽火連天三寶顏,槍林彈雨中的人醫慈悲心,志工沒時間休息,發放勘災只有「甘願做,歡喜受」。

葉秉倫提及上人慈勉,現在已不是提菜籃的時候,要為天下人做天下事,扛起天下的米籮不難,篤定方向,去做就對了。

目前在馬六甲分會承擔影視組志工也是職工的呂嘉嘉,聽謝景貴和葉秉倫所分享「以誠以情、發弘誓願」,提及志業體的同仁要做志工的後盾,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要運用智慧處理。海外的靜思弟子推動百萬好菩薩,我希望能將這些紀錄起來,可以啟發更多人來做好事!

與師父飲一杯智慧的水

每次營隊活動學員所期待的也是最溫馨的──「飲一杯智慧的水」,在精舍師父的陪伴下,學員們把握請法的時刻。學員、工作人員分坐慈悲、智慧迴廊及感恩堂三個區塊向師父汲取智慧法語。

第一組是德旻師父與機動組的師兄們分享。有師兄請示:「要如何傳承與帶動環保菩薩?」德旻師父開示:「每個人都有習性,各有想法,也不一定會照我們的要求去做,所以要感恩他人的付出與配合,慈濟是菩薩的志業,需要團隊共同承擔,以大愛無私的心付出,虛心接受別人的建議,自己的心中要有一把尺,不要一直去量別人,是要反觀自省!」

飲一杯智慧的水,學員分享職志合一的心得點滴,德旭師父鼓勵學員應把握這份福報,勇於承擔。(攝影者:鄭舜銘 地點:花蓮靜思堂 日期:2013/10/18)

德朴師父與學員分享,「二千多年前,孔孟一再提倡發揚固有的人倫道德,這些亙古不變的真理至今仍很實用,但是現在的社會人心不古與倫常敗壞的情況,令人憂心,這些都需要靠佛法來救治,佛法的原意,並不是要我們去研究深奧的佛法名相,是要讓大家懂得其中的道理,真正實行在日常生活中,這也是上人提倡『佛法生活化』的原因。」

服務慈濟技術學院事務處已邁入第十九年的歐陽君泓,深覺人生的喜樂完全操之在己,由於長期以來在學校內感染到孩子們的純真與歡笑,自己的心境也變得開朗了,曾經在校園裡一樓辦公室開懷大笑,招來了樓上同仁的關切,覺得此生有緣,能與學生們朝夕相處真是難得的因緣。

德朴師父聽後,讚歎歐陽君泓心寬念純,從談吐中即可明顯感受她的心境的寬闊,因為一個人的想法會影響自身的行為舉止,若能常保一顆輕安的心自然就不會煩惱重重的了。

大愛臺戲劇二部的臧蕙年分享:職場就是一個道場在修,自己本身的自我要求很要高,相對的對同仁的要求也不低,因此造成彼此很大的壓力,也因自己和同仁的步調有些許的落差時,不免就會生起煩惱心。她非常開心能夠來參加營隊,讓那顆浮躁的心慢慢沈澱,定了下來。

德勱師父回饋臧蕙年說,上人說道理懂得叫作「知道」,可是當遇到外境逆境來的時候就「不知道」,所以要怎麼知行合一,這是很大的一門功夫,自己要有很強的毅力。

一天滿滿的課程啟發人人的善念與愛心,學員與師父飲一杯智慧的水,薰習法香,沈澱心靈,以共同信念朝向人生的目標。

(文:雲嘉人文真善美志工 花蓮報導 2013/10/18)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愛無礙心智障礙服務方案
讓大孩子維持社會功能,培育自立生活能力,提升信心及獨立性。讓家人獲得喘息,降低社會中高壓家庭的風險。
~大孩子需要您的支持,讓愛持續前進~
劃撥帳號:22587522  
戶名:臺中市愛無礙協會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