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dsj525
王室 | 2013-12-13 02:07:04


日前淡江、實踐、大葉、中華,及世新陸續進行學雜費調漲程序,準備提高學雜費。立委鄭麗君指出,每年有81萬人次申請就學貸款,年輕人畢業後薪水才兩、三萬,一輩子工作的意義,就是還學貸,這樣完全不符合念大學的精神。實踐大學社工系同學巫馥彤表示,有將近一半的同學必須申請就學貸款,等於每兩人就一人背負學貸,同學還要因為打工還錢,害怕缺課率太高會被退學,教育不該是有錢人的特權。(劉薇報導)

102學年度開始,五所私立大學包括淡江、實踐、大葉、中華,及世新,紛紛在校內開會,陸續進行學雜費調漲程序,而教育部在10月30號公佈「高等教育制度鬆綁行動方案」,送出「研議放寬學雜費調整由學校自訂」的鬆綁政策。對此,立委鄭麗君表示,每年將近有81萬人次申請就學貸款,,一個學生平均借40萬來完成學業,再繼續唸研究所,學費約要借到七十萬,年輕人畢業後薪水才兩、三萬,一輩子工作的意義,就是還學貸,這樣完全不符合念大學的精神。

實踐大學社工系同學巫馥彤也說,學校有將近一半的學生必須申請學貸,等於每兩人就有一人背負沈重貸款。實踐大學這學期提供的獎學金減少將近100萬,校內工讀除了沒有勞健保以外,工資也很低。因此許多同學選擇在外打工,賺取學費,一週能上課的時間只有兩三天,很擔心缺課高太高而被退學。巫馥彤說:「受教育的機會可能很多人覺得理所當然,但對經濟弱勢的學生,是需要花很大的努力才可以達到的,不應該是有錢人的特權。」

此外,立委鄭麗君也強調,政府應該投資更多金費補助教育,不要讓中產階級和弱勢家庭的孩子邊受教育還要邊擔心無法務擔學費的問題。
*********************************************
在階級流動的過程中,教育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從基本教育到高等教育台灣M型化現象愈來愈明顯,也就是說弱勢學生讀學費較高的私立學校,而社經地位較高的學生卻讀學費較低的國立學校,這種教育不公平的現象政府應思考解決的方案。

今年一整年的經濟都未見好轉,人民薪資水準未提升,學費根本就不該調整∼政府應踩剎車∼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BOOK0324 + 6 + 6 感謝分享^^b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