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398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速霸鹿
伯爵 | 2013-12-18 09:07:14

台灣醒報 – 2013年12月17日 下午4:01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美國太空總署(NASA)科學家分析臭氧層的化學成分後指出,臭氧層破洞過去幾年有變大的趨勢,不過風力會使破洞看起來變小,預計再過20年,大氣中破壞臭氧層的氯會持續降低,破洞也將開始復原,估計到2070年可以完全復原。

NASA科學家稍早在舊金山舉行的美國地球物理聯盟年會上提出報告,自1987年《蒙特婁議定書》通過後,197個簽署國承諾禁用會破壞臭氧層的化學物,例如「氟氯碳化物」(CFCs),而科學家最近發現,大氣中會破壞臭氧層的氯(chlorine)已經逐漸減少,但已遭到人為破壞的臭氧層破洞一時之間仍難立即復原。

2006年時,科學家曾發現破洞變得相當大,直至2011年還繼續增加,到了2012年才又開始縮小,而這種「忽小忽大」的現象預計還會持續20年,即便如此,科學家認為,臭氧層破洞確定「變小」是必然趨勢。

科學家發現過去破洞變小的原因,主要是透過風力的幫助,大量移動臭氧造成洞口看起來被填滿的現象,NASA科學家史翠罕表示,「目前來說,風及溫度是決定臭氧層大小的主因,」而「氣候」則會一直持續影響臭氧層破洞變化直到2025年為止。

史翠罕指出,一切必須等到大氣中的氯含量低於1990年代的水準,臭氧層才能開始真正步向「復原」的道路,科學家預估時間點約在2015年至2030年之間,而等到2070年後,臭氧層破洞才會完全修復。

目前位於南極洲上方的臭氧層破洞範圍,最近幾年幾乎達到最大值,總面積約2100萬至2700萬平方公里,範圍比南美洲還大,雖然《蒙特婁議定書》通過後,限制破壞臭氧層的化學物質繼續排放到大氣中,但有些化學物質的影響可長達百年之久,因此,部分化學物質目前仍在破壞臭氧層。

臭氧層破壞將使得大量對人體有害的紫外線,會直接照射至地表,讓人體罹患皮膚癌風險大增。

介紹臭氧層與破壞帶來的壞處的影片,可點閱http://www.youtube.com/watch?v=k2kpz_8ntJY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