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wimalun
大公爵 | 2013-12-29 06:56:36

現存正法的佛經,皆是佛陀所說,阿難尊者恭錄,五百羅漢驗証無誤方才流傳於世。

而且阿難尊者在要開始記錄前,尚未証得阿羅漢,五百羅漢還不讓他開始記錄。

只在証得阿羅漢後方才放行。

現存漢文佛經,也是古大德們努力的結晶。

改一字尚且不可,隨便說說?不如不要說

佛經是要讓人理解的,為人生真理找出方向的明燈

不是拿來當古董

要開佛教的討論區 隨口說說?當成休閒?不如拿下(佛教)的名稱

一知半解的人一起討論,難有成果,只是以盲導盲,全部人一起走錯路而已

三思

南無阿彌陀佛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世界大同 + 6 + 6 如果佛經要求一字不改~除了佛外~誰能理解?
lookAv + 10 我很認同+1

總評分: 名聲 + 1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1
FB分享
我未生時 誰是我,我已生後 我是誰。
回覆 使用道具
wimalun
大公爵 | 2013-12-29 13:39:06

很多人理解的

真誠心請益,會有一堆人分享心得

一知半解就亂下註解?

要分享,請加註(提供參考)

還想只看那些註解,那也是他的因緣

南無阿彌陀佛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 / 1 條隱藏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世界大同 + 12 + 12 既然多人理解~為何集思廣益會成瞎子摸象?

總評分: 名聲 + 22  金幣 + 12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wimalun
大公爵 | 2013-12-29 13:47:44

wimalun 發表於 2013-12-29 13:39
很多人理解的

真誠心請益,會有一堆人分享心得

多人理解,不等於全部的人理解

集思廣益在算人頭數

大頭數多的就是對的

這樣不是很危險嗎?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世界大同 + 30 + 30 嘻嘻~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人之常情~

總評分: 名聲 + 30  金幣 + 3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無效樓層,該篇已經被刪除
wimalun
大公爵 | 2013-12-29 13:55:48

師徒莫問 發表於 2013-12-29 13:51
十個人集思廣益,還是難以得知全貌,找個明眼人問個清楚也是枉然 !

不依其道, 也會成註解對象 !

盡責提醒而已

醒不醒?看個人福德因緣

南無阿彌陀佛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 / 1 條隱藏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世界大同 + 30 + 30 嘻嘻~好個盡責提醒的啦~提供參考應為度也~

總評分: 名聲 + 40  金幣 + 3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無效樓層,該篇已經被刪除
wimalun
大公爵 | 2013-12-29 14:12:35

wimalun 發表於 2013-12-29 13:47
多人理解,不等於全部的人理解

集思廣益在算人頭數

常情只會錯失機緣

無言…

南無阿彌陀佛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世界大同 + 6 + 6 嘻嘻~同修所言極是~殊不知~物以稀為貴~哈哈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wimalun
大公爵 | 2013-12-29 14:17:37

師徒莫問 發表於 2013-12-29 14:07
大丈夫不為一己之身謀,當為天下蒼生憂;

小人只為一己之身計,不為世間眾生想。

自創天道應去開個天道版

或是換下佛教道教

哈哈哈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 / 1 條隱藏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世界大同 + 6 + 6 修行天道只要隨喜隨緣維持和平推動善行~

總評分: 名聲 + 1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wimalun
大公爵 | 2013-12-29 14:20:40

wimalun 發表於 2013-12-29 14:12
常情只會錯失機緣

無言…

也要有功用才行

哈哈哈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世界大同 + 6 + 6 功用?隨喜隨緣盡責提醒~且看個人福德因緣~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wimalun
大公爵 | 2013-12-29 14:24:35

wimalun 發表於 2013-12-29 14:17
自創天道應去開個天道版

或是換下佛教道教

兄台努力去吧

有緣再會

南無阿彌陀佛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世界大同 + 6 + 6 何需努力?此本非雲甫之願也~凡事隨喜隨緣~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無效樓層,該篇已經被刪除
wimalun
大公爵 | 2013-12-29 14:30:29

師徒莫問 發表於 2013-12-29 14:26
自創天道 思謀除掉佛版才士 !

以致佛道版成修羅場 !

個人因果個人擔

希望他將來別後悔

南無阿彌陀佛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 / 1 條隱藏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世界大同 + 6 + 6 嘻嘻~將來後悔?皆非雲甫所為~何來後悔?哈哈

總評分: 名聲 + 11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無效樓層,該篇已經被刪除
無效樓層,該篇已經被刪除
wimalun
大公爵 | 2013-12-29 15:19:37

師徒莫問 發表於 2013-12-29 14:48
這帖來得正好  一見全貌

哈哈哈

兄台道不同不相為謀

我們也可以省下時間

多說無益

南無阿彌陀佛
引言 使用道具
wimalun
大公爵 | 2013-12-29 16:19:36

wimalun 發表於 2013-12-29 14:30
個人因果個人擔

希望他將來別後悔

因果業力

非您說了算

也非在下說了算

因成果熟時

就請…

南無阿彌陀佛
引言 使用道具
無效樓層,該篇已經被刪除
wimalun
大公爵 | 2013-12-29 16:41:44

師徒莫問 發表於 2013-12-29 16:30
這裡的經驗  

多起事端之論

哈哈哈

早已得知勿憂

早先不說話

只因沒見到什大錯

來的時間不久

過去如何…,雖不明瞭,但也可知一二

明白人不多

只是提醒一二

南無阿彌陀佛
引言 使用道具
無效樓層,該篇已經被刪除
xz0166
王子 | 2013-12-30 12:14:48

大大
分享一段給你
二節 聖典(佛法)的來源與成立

 第一項 聖典的來源

  佛陀自身並沒有著作,佛弟子也沒有當場記錄;沒有原始手稿,也沒有最初刊本:聖典是怎 樣集成的呢?原始佛教聖典,與一般的典籍不同。對聖典而作史的研究,首先要認清聖典的特性 。一般的說,聖典是佛法,源於佛陀的自證,而為人宣說出來。其實,佛法不只是口說的。佛法 的根源,當然是佛陀的自證。屬於佛陀自證的境地,是無可論究的。從佛的自證境地,而成為世 [P8] 間的,為人類所信、所知、所學習的,一定要經「表達」的過程。檢討聖典的內容,有教說,有 制度,有佛的生活實況。教說,是佛所宣說的,是佛的「言教」。 法制,部分是當眾宣布制定的 ;部分是佛的生活軌範,成為大眾的楷模,這�面就有「身教」(還有佛的事跡,也不用佛說, 而為當時所知而傳說下來的)。佛的「身教」、「言教」,從佛的內心而表現出來。內心流露出 來的,如佛的氣象、精神,使人直覺到偉大而信心勃發;那種「目擊道存」,「無為而化」的教 化,經律中多有記述,這不是「身教」、「言教」所能概括的。如來的身口意──三業大用的示 現,約特殊的事例,稱為「三業輪」(三示導)。這表明佛陀的教化,是佛的三業德用,呈現於 人類,誘導人類趨入於佛法。佛法,那�只是口舌的說教呢!

  佛法也不只是佛說的:以教說來說,佛法而見於聖典中的,佛說的而外,有弟子說的,有弟 子與弟子互相對論的,有佛略說而弟子廣為分別的,還有佛涅槃後弟子說的。宇井伯壽曾列表以 為說明,可以參考(1)。在『相應部』「有偈品」(與『雜阿含經』的「八眾誦」相當)中,還有 梵天Brahman,帝釋天S/akradeva^na^m indra等說法,所以『大智度論』說:「佛法 有五種人說:一者、佛自口說;二者、佛弟子說;三者、仙人說;四者、諸天說;五者、化人說 」(2)。佛法並不限於佛說,是佛教早期所公認的。從佛的自證心境,表現出來,化導人類。在家 出家的佛弟子,依佛的教導而修證,證入佛陀自證的境地。本著自己的理解與體驗,或表示自己 [P9] 的悟解,或為了化導而表達出來,都就是佛法。徹底的說,根源於佛陀,而表現於世間的,不只 是佛的三業德用,也是佛弟子們的清淨三業。佛法是具體的,活躍於人類面前的。以佛陀為根本 ,僧伽為中心,統攝七眾弟子,而展開其覺化,淨化人間的救世大業。這就是用文句來集成聖典 的來源。

  「原始佛教」初階段,離佛不遠,對佛法是有一種明智合理的看法。佛法不只是說的,也不 限於佛的。所以「阿含經」集錄了佛弟子所說,連佛滅後弟子所說的,也集錄起來。律部而成立 較早的,如「經分別」對於「學處」的「文句解說」、「犯相分別」,都只是分別,而並不解說 為是佛說的。但這種明智合理的看法,終於變了,這當然是離佛日遠的關係。一切歸於佛,作為 佛說,其時間是可以考見的。「九分教」的名目,出現在『中部』、『增支部』中。「九分」或 「十二分教」,在漢譯「阿含」部中,稱為「如來所說」(3),「我所說」(4),「佛所說」(5),「 佛所宣說」(6);銅鍱部Ta^mras/a^t!i^ya(7)的『增支部』,也稱為「瞿曇之法」(8);『島史』 也說是「師之九分教」(9)。「九分(或十二分)教」是佛法部類的總稱,所以這就是「一切佛法 是佛說」。巴利Pa^li聖典『相應部』 還沒有說到「九分教」,『增支部』 才明確的稱為佛說 。所以以一切佛法為佛說的見解,是「九分教」成立了,「四部阿含」末期──『增支部』成立 的時代,還在「第二結集」以前。從此,「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處說」,成為契經的一定文 [P10] 句。

  「佛法等於佛說」,傳說也太久了!然而要作原始佛教聖典成立史的考察,不能不回復原始 的古說,以便理解聖典所傳佛法的特質。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