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wimalun
大公爵 | 2013-12-29 06:56:36

現存正法的佛經,皆是佛陀所說,阿難尊者恭錄,五百羅漢驗証無誤方才流傳於世。

而且阿難尊者在要開始記錄前,尚未証得阿羅漢,五百羅漢還不讓他開始記錄。

只在証得阿羅漢後方才放行。

現存漢文佛經,也是古大德們努力的結晶。

改一字尚且不可,隨便說說?不如不要說

佛經是要讓人理解的,為人生真理找出方向的明燈

不是拿來當古董

要開佛教的討論區 隨口說說?當成休閒?不如拿下(佛教)的名稱

一知半解的人一起討論,難有成果,只是以盲導盲,全部人一起走錯路而已

三思

南無阿彌陀佛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世界大同 + 6 + 6 如果佛經要求一字不改~除了佛外~誰能理解?
lookAv + 10 我很認同+1

總評分: 名聲 + 1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1
FB分享
我未生時 誰是我,我已生後 我是誰。
回覆 使用道具
wimalun
大公爵 | 2013-12-29 13:39:06

很多人理解的

真誠心請益,會有一堆人分享心得

一知半解就亂下註解?

要分享,請加註(提供參考)

還想只看那些註解,那也是他的因緣

南無阿彌陀佛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 / 1 條隱藏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世界大同 + 12 + 12 既然多人理解~為何集思廣益會成瞎子摸象?

總評分: 名聲 + 22  金幣 + 12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wimalun
大公爵 | 2013-12-29 13:47:44

wimalun 發表於 2013-12-29 13:39
很多人理解的

真誠心請益,會有一堆人分享心得

多人理解,不等於全部的人理解

集思廣益在算人頭數

大頭數多的就是對的

這樣不是很危險嗎?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世界大同 + 30 + 30 嘻嘻~少數服從多數~多數尊重少數~人之常情~

總評分: 名聲 + 30  金幣 + 3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wimalun
大公爵 | 2013-12-29 13:55:48

師徒莫問 發表於 2013-12-29 13:51
十個人集思廣益,還是難以得知全貌,找個明眼人問個清楚也是枉然 !

不依其道, 也會成註解對象 !

盡責提醒而已

醒不醒?看個人福德因緣

南無阿彌陀佛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 / 1 條隱藏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世界大同 + 30 + 30 嘻嘻~好個盡責提醒的啦~提供參考應為度也~

總評分: 名聲 + 40  金幣 + 30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wimalun
大公爵 | 2013-12-29 14:12:35

wimalun 發表於 2013-12-29 13:47
多人理解,不等於全部的人理解

集思廣益在算人頭數

常情只會錯失機緣

無言…

南無阿彌陀佛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世界大同 + 6 + 6 嘻嘻~同修所言極是~殊不知~物以稀為貴~哈哈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wimalun
大公爵 | 2013-12-29 14:17:37

師徒莫問 發表於 2013-12-29 14:07
大丈夫不為一己之身謀,當為天下蒼生憂;

小人只為一己之身計,不為世間眾生想。

自創天道應去開個天道版

或是換下佛教道教

哈哈哈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 / 1 條隱藏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世界大同 + 6 + 6 修行天道只要隨喜隨緣維持和平推動善行~

總評分: 名聲 + 1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wimalun
大公爵 | 2013-12-29 14:20:40

wimalun 發表於 2013-12-29 14:12
常情只會錯失機緣

無言…

也要有功用才行

哈哈哈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世界大同 + 6 + 6 功用?隨喜隨緣盡責提醒~且看個人福德因緣~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wimalun
大公爵 | 2013-12-29 14:24:35

wimalun 發表於 2013-12-29 14:17
自創天道應去開個天道版

或是換下佛教道教

兄台努力去吧

有緣再會

南無阿彌陀佛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世界大同 + 6 + 6 何需努力?此本非雲甫之願也~凡事隨喜隨緣~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wimalun
大公爵 | 2013-12-29 14:30:29

師徒莫問 發表於 2013-12-29 14:26
自創天道 思謀除掉佛版才士 !

以致佛道版成修羅場 !

個人因果個人擔

希望他將來別後悔

南無阿彌陀佛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 / 1 條隱藏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世界大同 + 6 + 6 嘻嘻~將來後悔?皆非雲甫所為~何來後悔?哈哈

總評分: 名聲 + 11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wimalun
大公爵 | 2013-12-29 15:19:37

師徒莫問 發表於 2013-12-29 14:48
這帖來得正好  一見全貌

哈哈哈

兄台道不同不相為謀

我們也可以省下時間

多說無益

南無阿彌陀佛
引言 使用道具
wimalun
大公爵 | 2013-12-29 16:19:36

wimalun 發表於 2013-12-29 14:30
個人因果個人擔

希望他將來別後悔

因果業力

非您說了算

也非在下說了算

因成果熟時

就請…

南無阿彌陀佛
引言 使用道具
wimalun
大公爵 | 2013-12-29 16:41:44

師徒莫問 發表於 2013-12-29 16:30
這裡的經驗  

多起事端之論

哈哈哈

早已得知勿憂

早先不說話

只因沒見到什大錯

來的時間不久

過去如何…,雖不明瞭,但也可知一二

明白人不多

只是提醒一二

南無阿彌陀佛
引言 使用道具
xz0166
王子 | 2013-12-30 12:14:48

大大
分享一段給你
二節 聖典(佛法)的來源與成立

 第一項 聖典的來源

  佛陀自身並沒有著作,佛弟子也沒有當場記錄;沒有原始手稿,也沒有最初刊本:聖典是怎 樣集成的呢?原始佛教聖典,與一般的典籍不同。對聖典而作史的研究,首先要認清聖典的特性 。一般的說,聖典是佛法,源於佛陀的自證,而為人宣說出來。其實,佛法不只是口說的。佛法 的根源,當然是佛陀的自證。屬於佛陀自證的境地,是無可論究的。從佛的自證境地,而成為世 [P8] 間的,為人類所信、所知、所學習的,一定要經「表達」的過程。檢討聖典的內容,有教說,有 制度,有佛的生活實況。教說,是佛所宣說的,是佛的「言教」。 法制,部分是當眾宣布制定的 ;部分是佛的生活軌範,成為大眾的楷模,這�面就有「身教」(還有佛的事跡,也不用佛說, 而為當時所知而傳說下來的)。佛的「身教」、「言教」,從佛的內心而表現出來。內心流露出 來的,如佛的氣象、精神,使人直覺到偉大而信心勃發;那種「目擊道存」,「無為而化」的教 化,經律中多有記述,這不是「身教」、「言教」所能概括的。如來的身口意──三業大用的示 現,約特殊的事例,稱為「三業輪」(三示導)。這表明佛陀的教化,是佛的三業德用,呈現於 人類,誘導人類趨入於佛法。佛法,那�只是口舌的說教呢!

  佛法也不只是佛說的:以教說來說,佛法而見於聖典中的,佛說的而外,有弟子說的,有弟 子與弟子互相對論的,有佛略說而弟子廣為分別的,還有佛涅槃後弟子說的。宇井伯壽曾列表以 為說明,可以參考(1)。在『相應部』「有偈品」(與『雜阿含經』的「八眾誦」相當)中,還有 梵天Brahman,帝釋天S/akradeva^na^m indra等說法,所以『大智度論』說:「佛法 有五種人說:一者、佛自口說;二者、佛弟子說;三者、仙人說;四者、諸天說;五者、化人說 」(2)。佛法並不限於佛說,是佛教早期所公認的。從佛的自證心境,表現出來,化導人類。在家 出家的佛弟子,依佛的教導而修證,證入佛陀自證的境地。本著自己的理解與體驗,或表示自己 [P9] 的悟解,或為了化導而表達出來,都就是佛法。徹底的說,根源於佛陀,而表現於世間的,不只 是佛的三業德用,也是佛弟子們的清淨三業。佛法是具體的,活躍於人類面前的。以佛陀為根本 ,僧伽為中心,統攝七眾弟子,而展開其覺化,淨化人間的救世大業。這就是用文句來集成聖典 的來源。

  「原始佛教」初階段,離佛不遠,對佛法是有一種明智合理的看法。佛法不只是說的,也不 限於佛的。所以「阿含經」集錄了佛弟子所說,連佛滅後弟子所說的,也集錄起來。律部而成立 較早的,如「經分別」對於「學處」的「文句解說」、「犯相分別」,都只是分別,而並不解說 為是佛說的。但這種明智合理的看法,終於變了,這當然是離佛日遠的關係。一切歸於佛,作為 佛說,其時間是可以考見的。「九分教」的名目,出現在『中部』、『增支部』中。「九分」或 「十二分教」,在漢譯「阿含」部中,稱為「如來所說」(3),「我所說」(4),「佛所說」(5),「 佛所宣說」(6);銅鍱部Ta^mras/a^t!i^ya(7)的『增支部』,也稱為「瞿曇之法」(8);『島史』 也說是「師之九分教」(9)。「九分(或十二分)教」是佛法部類的總稱,所以這就是「一切佛法 是佛說」。巴利Pa^li聖典『相應部』 還沒有說到「九分教」,『增支部』 才明確的稱為佛說 。所以以一切佛法為佛說的見解,是「九分教」成立了,「四部阿含」末期──『增支部』成立 的時代,還在「第二結集」以前。從此,「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處說」,成為契經的一定文 [P10] 句。

  「佛法等於佛說」,傳說也太久了!然而要作原始佛教聖典成立史的考察,不能不回復原始 的古說,以便理解聖典所傳佛法的特質。
引言 使用道具
wimalun
大公爵 | 2013-12-30 18:07:16

xz0166 發表於 2013-12-30 12:14
大大
分享一段給你
二節 聖典(佛法)的來源與成立

然後呢?依您所見要看全去了解?
引言 使用道具
wimalun
大公爵 | 2013-12-30 18:27:06

本帖最後由 wimalun 於 2013-12-30 20:44 編輯
wimalun 發表於 2013-12-30 18:07
然後呢?依您所見要看全去了解?


然後變成佛學的二腳書廚?

指月之手

目的在指出月亮在那裡

你不去看月亮

跑去看手指,還細數手指有八萬四千支,有男有女,還有小孩童的,還有的手還沒具足三十二相的,

那不是…本末倒置了嗎?

該捨的是指月之指,不是捨了月亮

如此還不能理解,就請另請高明吧…無言…

評分

已有 2 人評分 / 1 條隱藏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世界大同 + 6 + 6 感謝分享~加分獎勵~

總評分: 名聲 + 1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xz0166
王子 | 2013-12-31 11:16:28

wimalun 發表於 2013-12-30 18:27
然後變成佛學的二腳書廚?

指月之手

大大
只是建議你不要 以耳代目 而已
其餘地是你自己的 因緣跟造化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世界大同 + 6 + 6 感謝分享~加分獎勵~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xz0166
王子 | 2013-12-31 11:21:58

也慧 發表於 2013-12-30 19:50
經  者﹐徑也。
是世人修行之路徑也。

慧姊
三國演義跟三國誌
一本是小說一本是歷史
裡頭主角人物的英雄事蹟
差異極大
不知你是以那一本當鏡子?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世界大同 + 6 + 6 感謝分享~加分獎勵~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xz0166
王子 | 2013-12-31 12:15:33

wimalun 發表於 2013-12-30 18:07
然後呢?依您所見要看全去了解?

大大
再分享給你拉
古人云:差毫會失千呢

第二項 近代學者的研究概況

  從事原始佛教聖典(我國一向稱之為小乘經律)史的研究,在傳統的佛教界,是不免震驚的 。因為這些經律,傳說為佛滅第一年夏,在王舍城Ra^jagr!ha召開的「第一結集」中,已經 [P3] 結集完成。雖然事實並不如此,佛教的原始傳說也並不如此,但二千多年來的傳說,傳說久了, 也就無異議的看作史實。而現在要論證為次第成立的,有些還遲到西元前後,自不免感到震動了 !現存各部派所傳的經律,部類與組織,彼此間並不相同,內容也大有出入。而各部派都以自宗 所傳的經律,為「第一結集」所結集的;這當然有問題,至少各部派有過改編的事實。那誰是原 始的?或者一切都經過改動的呢!主要的盛大的部派,就自稱為「根本」的,如「根本大眾部」 Mu^lamaha^sa^m!ghika,「根本上座部」Mu^lasthavira,「根本說一切有部」 Mu^lasarva^stiva^din,「根本犢子部」Mu^lava^tsi^putri^ya。自稱為「根本」,就有以 佛法根本自居的意圖。巴利語Pa^li寫成的經律,自稱為上座正統;是「第一結集」所結集, 保持原樣而傳承下來的,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現存的經律,不能否認部派的色彩,也就不能否 認部派間的多少改動。進一步說,現有經律,決非都是佛滅第一夏,「第一結集」所集成的;現 存的經律自身,提貢了明確的證據。如文荼王Mun!d!a為佛滅後四十餘年間在位的國王,由於 王后的去世而非常悲傷。尊者那羅陀Na^rada為他說「除憂患法門」;這是巴利的『增支部』 ,與漢譯『增壹阿含經』所共傳的(1)。經文明白說到:「如來涅槃以後」,佛弟子所說而被編入 「阿含經」的,不在少數(2)。現存的經律,由經律自身的文記,而證明為不是「第一結集」所完 成的。那末,現存經律集成的次第歷程,是怎樣的呢?近代學者,以不同的研究方法,分別提出 [P4] 意見,來答覆這個問題。

  近代學者的研究,由西方學者開始,日本學者作了進一步的論究。在原始佛教聖典的研究上 ,資料上,有著豐碩的成果。西方學者接觸到錫蘭的佛教,以巴利語聖典為研究對象,從巴利語 的研究,而進入巴利聖典的研究。如H.Oldenberg於西元一八七九年,刊行「律藏」第一卷。 在「緒言」中,論聖典的成立,分為七階段,以判別新古。一九0三年,T.W.Rhysdavids.刊 行『佛教印度』,判聖典的發達為十階段;以為巴利三藏完成於阿育王As/oka的時代。西元 一九三三年,B.C.Law.修正前說,而成立多少改善的十階段說。以為第六階段,當阿育王時代 。那時,「四部」與「律藏」全部,都已完成;而「小部」與「論藏」,大部分屬於後四階段, 也就是阿育王以後成立的(3)。這幾位學者,僅留意巴利聖典,而未能注意到其他語文的原始聖典 ,也就不能從比較而發現原始聖典的原形。同時,著重於大部,大類的分別,著重於語文的新舊 ,而沒有能從一一部類,一一經典自身,作精密的考察。

  日本學者的研究,大概來說,是重視巴利語聖典,而又不忘固有的漢譯聖典。西元一九二二 年,宇井伯壽發表『原始佛教資料論』(4)。四年後,和!A薪哲郎發表『原始佛教的實踐哲學』;在 「序論」中,論到了根本資料的取捨的方法(5)。這二部書,對原始佛教聖典的研究,提貢了更精 密的方法。不從大部著手,而對一一經典,舉例研究,以發見其新古階段。這一方法,深深的影 [P5] 響日本學界,到現在還受到尊重。從這二位學者的著作看來,存有超越巴利聖典,而進求更古更 根本的佛教意圖。在資料上,二位都漢巴並取。宇井伯壽以為:阿育王時,還沒有「五部」,「 四含」。他從巴利學者的傳說中,接受了「九分教」為原始聖典,阿育王時的聖典。參照覺音 Buddhaghos!a的解說,還是以巴利聖典的某些部類,作為當時「九分教」的實體(但認為「 九分教」還有新舊三階段)。然而現在這些古經律,仍不免部派的變化,所以結論到:憑上述的 古典,還是不能充分知道歷史上的佛陀的真說。然後提出三項標準,認為這樣,才能闡明根本佛 教的真實。在這�,表達了他的卓見,稱為「根本佛教」。和!A薪哲郎的作品,大體同意宇井伯壽 的見地,而作進一步的更精密的論究。舉例來作精密的分析,用異譯本來比較,論究到編集者的 意趣。撇開結集傳說,聰明的逃避了年代上的困擾。

  繼之而來的,是進入了「九分教」與「十二分教」,「九分(十二分)教」與「四阿含」, 誰先誰後的討論;「九分(十二分)教」到底是形式分類,還是實體部類的討論。「九分教」與 「十二分教」,西方學者也曾有過介紹。到西元一九一六──一九一七年,椎尾辨匡發表『關於 根本聖典』,主張「九分教」為最古的聖典。加上宇井伯壽『原始佛教資料論』的發表,在日本 佛學界,引起了或贊或否的反響。如(西元一九二五年)赤沼智善的『佛教經典史論』;(一九 二六年)美濃晃順的『九分十二部教之研究』;(一九二八年)林屋友次郎的『關於十二部經的 [P6] 研究』等,先後討論了這一問題(6)。以「十二分教」為古,以「四阿含」為先的,是尊重(日本 也就是中國的)佛教舊傳的。以「九分教」為古,早於「四阿含」的,比較上重視巴利聖典。這 些討論,都與原始佛教聖典的研究有關。

  也許是由於戰爭吧!日本佛學界沈寂了下來。等到日本回到了和平,西元一九六0年,平川 彰發表了 『律藏之研究』。比較各部廣律,各種語本,也論到「律藏」各部分成立的新古。研究 的結論,大致以巴利「律藏」為比較古形的。一九六四年,前田惠學發表了『原始佛教聖典之成 立史研究』。標名原始佛教聖典,而其實是限於契經的。多少比對漢譯,而只是巴利原始聖典的 研究,以「九分教」為古典,而作更精密的論究。這兩部,一經一律,是日本學者最近的研究成 果。

  日本學者的研究,方法與資料方面,都有了豐碩的成就,是應該深深的表示讚歎!自從西方 學者,重視巴利聖典以來,日本學者受到深刻的影響。雖然他們不忘舊來所傳的漢譯,而終於不 能擺脫巴利聖典為古典的!8統索;不自覺的投入了,非研究巴利語,不足以理解原始佛教的窠臼。 多讀漢譯經律的學者,應該接受過去研究的良好成就,走著自己的道路,來作原始佛教聖典史的 研究!

  
註【2-001】『增支部』「五集」(南傳一九.八0──八四)。『增壹阿含經』 卷二四(大正二.六七九上──六八0中 [P7] )。
註【2-002】如宇井伯壽『關於阿含成立之考察』所引述(『印度哲學研究』卷三.三一二、三一三)。
註【2-003】平川彰『律藏之研究』,據和!A薪哲郎的介紹引述(八──一六)。
註【2-004】宇井伯壽『原始佛教資料論』(『印度哲學研究』卷二.一一五──二六0)。又應參閱所著『印度哲學研 究』第三卷。
註【2-005】和!A薪哲郎『原始佛教的實踐哲學』(三──一三一)。
註【2-006】如前田惠學『原始佛教聖典之成立史研究』所引述(四八0──四八八)。
一下拉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世界大同 + 6 + 6 感謝分享~加分獎勵~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wimalun
大公爵 | 2013-12-31 18:28:04

xz0166 發表於 2013-12-31 11:16
大大
只是建議你不要 以耳代目 而已
其餘地是你自己的 因緣跟造化

一:佛經不等於佛法

二:指月之指是佛經的功用

三:除了父母,其他的都是平輩?那你和您的主耶穌也是平輩?
您的師長也是平輩?
您的人論觀是如此?(真讓人無言)

四:用三法印去驗証您的所言所行吧,其他的不用再多說了

多說了您也不一定能理解(只會造成不必要的問題)

祝安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世界大同 + 6 + 6 感謝分享~加分獎勵~

總評分: 名聲 + 6  金幣 + 6   查看全部評分

引言 使用道具
xz0166
王子 | 2014-1-1 11:00:05

本帖最後由 xz0166 於 2014-1-1 11:06 編輯
wimalun 發表於 2013-12-31 18:28
一:佛經不等於佛法

二:指月之指是佛經的功用


大大
1.佛經不等於佛法
那倒要請教蝦米才是佛法?
2.指月之指若是比錯的話.那行者不是迷誤了嗎?
3.基本方向你已有誤 還需論到三法印嗎?
4.耶穌是以人子的身分教導偶們要稱呼上帝是天父
   所以是平輩的教導.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