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ch350117
大公爵 | 2014-1-4 23:45:56

本帖最後由 ch350117 於 2014-1-25 22:30 編輯

《項脊軒志》

作者:歸有光

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又向北,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餘稍爲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牆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舊時欄楯,亦遂增勝,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然餘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爲一;迨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牆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越庖而宴,雞棲於廳。庭中始爲籬,已爲牆,凡再變矣。家有老嫗,曾居於此。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室西連於中閨,先妣嚐一至。嫗每謂予曰:“某所而母立於茲。”嫗又曰:“當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爲應答。”語未畢,餘泣,嫗亦泣。餘自束發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餘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此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瞻顧遺蹟,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軒東故嚐爲廚。人往,從軒前過。餘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辨人。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

項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從秦皇帝築女懷清台。劉玄德與曹操爭天下,諸葛孔明起隴中,方二人之昧昧於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餘區區處敗屋中,方颺眉瞬目,謂有廳景;人知之者,其謂與?井之蛙何異?”

餘即爲此志,後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餘問古事,或憑幾學書,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其後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後二年,餘久臥病無聊,乃使人複葺南閣子,其制稍異於前。然自後餘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楷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譯文

  
項脊軒,就是原來的南閣子。室內面積僅一丈見方,可容一人居住。由於是一間有百年歷史的老房子,灰塵與泥土常從屋頂上漏下來,特別是下雨時,雨水往下直灌;每次移動桌子,看來看去沒有可安置的地方。又加上屋門朝北開,不能直接受到陽光的照射,一過中午,太陽偏了,屋里就暗了下來。我稍微給它加以修補,使上面不再漏雨、落灰。室前新開四扇窗戶,院子四周砌上圍牆,用來擋住南邊射來的陽光,經日光反照,屋子里才明亮起來。在庭前我又種上蘭花、桂樹、竹子等,往日的欄杆,也就增加了新的光彩。借來的圖書堆滿了書架,我在這里生活悠然自得,有時長嘯或吟唱,有時靜悄悄地獨自坐著,自然界的聲響都能清晰地聽到;庭前、階下卻異常寂靜,小鳥不時飛下來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離開。在農曆每月十五日的夜晚,明月高懸,照在牆上。月光下,庭中桂樹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風吹來,花影搖動,美麗可愛。 可是我在這里居住,喜悅的感受多,悲愴的感受也很多。

  
在這以前,院子南北相通,是一個整體。等到伯父叔父們分家以後,室內外小門多了,隔牆到處都是。東家的狗對著西家叫,客人得越過鄰居廚房去吃飯,雞在廳堂內棲宿。庭中開始用籬笆隔開,後來又用牆隔離,總共變動了兩次。家里有一個老婆婆,曾經在這里居住過。這位老婆婆,是侍候我死去的祖母的僕人,在我家曾做過兩代人的乳母,母親在世時待她很好。軒的西邊和內室相連,母親曾經到軒中來。老婆婆時常對我說:“這地方,你母親曾經站在這兒。”老婆婆還說:“你姐姐小時候,我抱在懷中,她孤弧地哭著;你母親聽見了就用手指輕敲著房門說:‘孩子冷嗎?想吃東西了麼?’我在門外—一向你母親作回答。”老婆婆的話沒有說完,我感動得哭了,老婆婆也流下激動的眼淚。

  
我從十五歲起,就在軒中讀書。一天,祖母來看我,她說:“我的孩子,好長時間沒看到你的影子。爲什麼整天默默地在這里,真像個女孩子了?”臨走時,她用手輕輕地掩上軒門,自言自語地說:“我家的人長期以來讀書沒有得到功名,這孩子取得成就,就可以等待了呀!”不一會兒,又拿了一個象笏到軒里來,說:“這是我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間拿著去朝見皇帝用的,日後你應當用到它!”回憶舊日的這些事,好像昨天剛發生,真叫人長聲悲號不已啊!

  
項脊軒的東邊以前曾經做過廚房,人們到廚房去,必須從軒前經過。我關著窗子住在里面,時間長了,能根據外面人們走路的腳步聲辨別是誰。項脊軒共遭過四次火災,竟然沒有焚毀,大概是有神保護的緣故吧。

  
我說:“蜀國的寡婦清繼承並守住了朱砂礦,利潤天下第一。後來秦朝皇帝爲她建造了懷青台。劉備與曹操爭奪天下,諸葛亮從隆中起家,當諸葛亮和清在角落不被人知道的時候,世人怎麼能夠知道他們兩?我渺小地在項脊軒,正颺起眉毛眼睛一睜一閉,以爲會有奇特的景象,知道這種情況的人認爲我和淺井的青蛙有什麼區別。

  
我已經作了上面這篇志,過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來,她時常到軒中,向我問及一些歷史故事,有時靠著桌子學寫字。妻子回娘家去省親,回來以後轉述她的小妹妹們的話說:“聽說姐姐家里有閣子,那麼什麼叫閣子呢?”以後過了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項脊軒逐漸破敗,也不修理。此後又過了兩年,我臥病在床,閑極無聊之際,才派人再次修繕南閣子。那形式和以前稍有不同。然而此後我長期羈留在外,不常回到軒中居住。

  
庭前有一棵枇杷樹,是我妻子去世的那一年親手種下的,今天已經高高地矗立著,枝葉繁盛,像一把撐開著的巨傘一樣了。


777777.jpg

3333333.jpg
祐海輕評:我為什麼喜歡歸有光?


歸有光是我最喜歡的明代散文大家之一。能讓我喜歡的文人不多「太臭屁」,我為什麼要喜歡他呢?

首先,就象天才的達文西一樣,歸有光也是一位全才型的人物。他是一位文學家,這不用多說。但他也是一位水利學家,著有《三吳水利錄》後來,海瑞以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十府,興修水利,主持疏通吳淞江時,許多方面均采用了他的建議。他又是一位如柯南一樣的斷案高手。在他作湖洲長興縣(今浙江長興縣)知縣時,當時長興縣內盜賊極多,官府亂抓一批無辜者,他用計擒穫盜首,使獄中蒙冤受屈者30多人穫釋。同時他又是一位軍事專家,當時倭寇作亂,歸有光入城籌守禦,作《禦倭議》。他更是教育家,他的高足門生龔有成、孫岱、唐欽堯、唐有升、婁堅、張應文、張應武等都是名振當時的人物。在他的教誨和影響下,安亭及其周邊地區,漸漸科名鵲起,人文蔚盛。牛人,絕對的牛人。

但這樣的人物往往命運坎坷,歸有光也不例外。他八歲時,年僅二十五歲的母親就丟下三子兩女與世長辭,父親是個窮縣學生,家境急遽敗落.,但歸有光自幼明悟絕人,九歲能成文章,十歲時就寫出了洋洋千餘言的《乞醯論》,十一、二歲“已慨然有志古人”,十四歲應童子試,二十歲考了個第一名,補蘇州府學生員,同年到南京參加鄉試。可惜他的考運奇差無比,雖然自幼聰明,鄉試卻連連落第,五上南京,榜上無名,其間慘淡經營,寒窗十五載,三十五歲時才以第二名中擧。在鄉試高中的同年冬天,歸有光僱上車馬日夜兼程北上,準備應第二年的禮部會試。誰知這次會試竟是名落孫山。三年一次的會試,次次遠涉千里而去,一連八次都是落第而歸。其間四十三歲時,失去了最心愛的長子,時隔一年,又失去了任勞任怨、與己分憂的妻子王氏。悲慘,絕對的悲慘人生。

牛歸牛,悲歸悲,但歸有光不被命運低頭,他能文能武,又會治理政治。特別是他的散文非常的有個人特色,他的文章既可比中國畫家中的八大山人又象歐洲的印象畫派,簡單直接而又能觸動人心,沒有太多華麗的詞句,沒有太多修飾,象作畫的白描,寫意,或是印象派中的光影變幻,色彩只是個符號。文字到了他的手中也只是個陳述工具,但是簡簡單單的描述,卻又是字字千金,沒有多一字的多余,少一字則不足,就是用的剛剛好。簡簡單單,郤又如一幕幕電影畫面,深刻的讓人閉一眼睛仿佛就在眼前出現。

本篇是歸震川先生的代表作。寫的是他的書屋,以及書屋中所發生的事。因物睹景,睹景思人,以人記事,憶事而感。小小一間書屋,廖廖幾句描述,把一個書屋裡發生的事,人,往如時光逐道一般,一幕幕展現在我們眼前:有祖母的慈愛,老傭的忠誠,妻子的思念..........。就如家庭劇場一般的在書屋中一幕幕的上演溫馨感人的場景。

洋洋千言易,化繁為簡難。正如硺玉,要由一塊巨石雕成一小塊的精玉,不但要有多年的功力更要有去輔存精的眼力,這樣雕出來的玉才是精品。歸有光正是一位有這樣才能的作家,綜合以上這些,所以他才讓我敬佩不已。

評分

已有 3 人評分 / 1 條隱藏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蘋果king + 30 + 30 感謝大大分享
月光花仙子 + 4 精彩內容加分獎勵!

總評分: 名聲 + 64  金幣 + 6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1 收藏收藏1
FB分享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