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210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marsalast
王室 | 2014-1-29 15:49:28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夫妻恩愛
0.jpg

一個爸爸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好好疼愛孩子的媽媽;一個媽媽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欣賞並推崇孩子的爸爸!

可以在一起,也可以分開,但不能沒有愛!尊重是最深層次的愛!

孩子的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否認孩子父母親的其中一方,等于無意識里也否認了孩子的一半。再者,孩子是由父母的細胞結合而來,因此每個孩子的潛意識都希望爸爸媽媽是結合的。

如果夫妻不得已分開,關鍵是我們要如何幫助孩子面對?我們是否了解孩子深層的心理呢?

心理學家馬斯洛研究,當人的生理需求得到滿足,也就是吃飽穿暖之后,心理最大的渴望就是愛與歸屬感,它們像心靈的食物,若是得不到,會令人感到空虛沮喪。

孩子心里最大的渴望就是與爸爸媽媽連接的歸屬感,那是超越了一切事物的渴望!那麽,孩子是透過什麽方式與父母連接的呢?那就是做和父母相同的事。因爲透過做相同的事,孩子可以感覺“我們是一起的”,這就是歸屬感的需求。

孩子不會去管所做的內容是什麽,有時甚至是觸法也不管,強烈的心理需求就像饑餓時只要能吃飽,甚至冒險去偷食物。

因此,我們要了解孩子深層的心理需求,也就是他必須與父母雙方都有所連接,這樣才能滿足心中的歸屬感需求。如果孩子對其中一方的連接有所缺乏,都會讓孩子的潛意識無安全感。而最令孩子擔憂的是父母其中一方否定另一方、排斥另一方,那就像自己內在的一半否定另一半,結果必然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分裂。

例如:媽媽常說爸爸不好、不認同爸爸,孩子爲了能和爸爸連接,會采取強烈的方式,也就是和爸爸做相同的事或發生相同的事。但因爲這不被媽媽允許,所以孩子表面上會聽媽媽的,而私底下會像爸爸,甚至在潛意識里跟隨著爸爸的命運而不自知。

當我們否定自己的先生或太太時,我們正在給孩子什麽樣的信息呢?

“你爸爸是懶惰、不負責、不上進的人,你以后不要像他一樣!”

“你媽媽是貪財、死愛錢、愛唠叨的人,你以后不要像她一樣!”

這樣,孩子長大后肯定會出現這樣的行爲:懶惰、不負責、不上進、貪財、死愛錢、愛唠叨。

爲什麽?因爲他心里強烈需要和他的父母連接,但有關他爸爸媽媽的信息全是負面信息,他只有跟這些負面信息連接,做出相同的行爲來滿足與爸爸媽媽連接的歸屬感。

或者你會說,我只放在心里沒說出來啊!不要自欺欺人了,孩子的感覺無比敏銳,就算表面上沒說,如果你心里有這些信息,一定會在無意識里顯露出來,而你的孩子一定會感受到。

既然與父母連接是孩子天生的心理需求,那就提供更多的正面信息來滿足孩子連接父母的需求。

“孩子,你真了不起!你跟爸爸一樣講義氣,好人緣,又孝順!”

“孩子,你真棒!你跟媽媽一樣善良,聰明,又做事認真!”不只是稱贊孩子,重點是稱贊孩子“像爸爸”,“像媽媽”的地方,透過這種方式,孩子會朝著好的信息方向與爸爸媽媽連接,心中對歸屬感的渴望也會得到滿足。

當孩子連接的渴望被允許了,就不會那麽強烈的在暗地里連接那些被否認的缺點。

因此請記住:千萬不要因爲另一半的行爲而否定他們是孩子父母的身份,事實不會因爲隱瞞而改變,否定或隱瞞只會令孩子在無意識里被否認。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吳夠閒 + 10 + 10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10  金幣 + 10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1 收藏收藏
FB分享
命運不是機遇,而是選擇。命運不靠等待,全憑爭取。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