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入人群 尋找修行的目的
 2014年2月24日,秀水區讀書會共有九十位慈濟志工齊聚靜思堂,除了分享自己修行的目的外,也進行手語的練習。(攝影者:尤彰福,地點:彰化靜思堂三樓視廳教室,日期:2014/02/24)
「修行的目的是甚麼?」因為愛慈濟、相信慈濟的好,所以經常會與對方爭執到底,從不退讓。直到靜思精舍的師父送給她一個小小玻璃瓶,裡面兩顆想師豆(紅豆)和「以和為貴」四個字,當下讓慈濟志工林阿免覺得好慚愧。
2月24日彰化秀水區讀書會,九十位慈濟志工齊聚靜思堂,大家以「修行的目的是甚麼?」為主題,把自身經驗分享傳承,藉事顯理同霑法益,感受福從做中得歡喜,慧從善解得自在的祥和心境。
走入人群 心靜學修行
1991年決定從臺北搬回彰化定居時,朋友送林阿免一本《慈濟》月刊,因此認識慈濟。因為想知道更多的訊息,她開始每天固定收聽慈濟廣播。
當時大陸華東發生水災,慈濟功德會正如火如荼展開賑災活動,林阿免聽到證嚴上人在節目上呼籲「信己無私、信人有愛」。進而開始邀約左鄰右舍共襄盛舉、籌募善款,每個月月中再將善款用劃撥方式匯回精舍。
因為民眾當時對救援大陸有些不諒解,以至於在募款時,常常會遭受惡意的言詞攻擊,但因為林阿免愛慈濟、相信慈濟的好,所以經常會與對方爭執到底,從不退讓。
直到1999年返回花蓮參與尋根活動,正想將心中的不滿和疑惑全部傾洩而出時,精舍師父送給她一個小小的玻璃瓶,裡面有二顆想師豆(紅豆)和「以和為貴」四個字,當下她覺得好慚愧!她想著,難道每次「知足」、「感恩」、「善解」、「包容」的話是說給別人聽的?從此只要有爭執或誤解時,會用「以和為貴」來提醒自己、督促自己。
「修行的目的是甚麼?」負責法譯的慈濟志工林阿免詢問著大家。「改習氣!」有人提出。「是學佛吧!」瞬間,每個人心中的答案,在會場上此起彼落。
「學佛不只是禪坐,一味禪坐,非但不能解脫,也不能成佛。真正的學佛,是要修練我們的心,在任何境界下都要保持一分定力。」林阿免認為,學佛的目標就是要成佛,要成佛就是要行菩薩道,才能福慧雙修,時時刻刻都能清靜心,面對任何困難境界都不起煩惱,才是真功夫。
 參與讀書會的志工把自身經驗分享傳承,藉事顯理同霑法益,感受福從做中得歡喜,慧從善解得自在的祥和心境。(攝影者:尤彰福,地點:彰化靜思堂三樓視廳教室,日期:2014/02/24)
學習當「心」的主人
除了林阿免精彩的分享外之外,慈濟志工李穆玲也分享剛開始一大早起床「薰法香」時,常常會為自己找很多的藉口,直到回花蓮尋根時,看見上人步履闌珊、精神相當疲憊,進入會場要弟子們皈依的模樣,心裡好捨不得。眼前是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人家,不但沒悠閒雲遊,反而還要時時刻刻為大家操心、擔心。當下她發願:「要每天早起聆聽靜思晨語,成長自己的慧命,更不成為上人擔憂的弟子。」
李穆玲總覺得師徒之間有一股超強的電波,常常遇到困境、煩惱的事時,隔天一早,聽上人靜思晨語,好像上人正在教導著如何轉境、轉心念。現在一早起床「薰法香」,不是例行公事,是在收集生活上寶典。
每一次的考驗,都是在修行路上練功夫。每一次的付出,都是在菩提道上向前一步。透過讀書會共修,期許自己能增長智慧、慧命延長。
|
|
愛無礙心智障礙服務方案
讓大孩子維持社會功能,培育自立生活能力,提升信心及獨立性。讓家人獲得喘息,降低社會中高壓家庭的風險。
~大孩子需要您的支持,讓愛持續前進~
劃撥帳號:22587522
戶名:臺中市愛無礙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