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區道場轉變 成菩薩搖籃
 莊振東以「有歷史就有根」為主題,分享萬華是一個很有歷史的地方。(攝影者:陳昭賓,地點:萬華靜思堂,日期:2014/03/15)
因為父母親都是殘障者,從小就要靠自己打工獨立生活,也養成自己有很多壞習慣,連監獄都待過,在獄中,《靜思語》是梁桂美的精神食糧,也是她改變的動力。有一次因病住進臺北慈濟醫院,看到許多的志工為病人服務,給她很大的啟示,發願要當慈濟志工,更要邁向國際的醫院志工。
2014年臺北市萬華區社區志工研習班,3月15日在萬華靜思堂展開,隊輔們用笑容拉近了與學員的距離,也讓一百四十八位學員的心與慈濟更接近。
萬代繁華 良善典範
身為社區志工,首先要知道社區的歷史溯源,慈濟志工莊振東以「有歷史就有根」為題,分享萬華是一個很有歷史的地方,早期的萬華名為「艋舺」,是原住民母語對「獨木舟」的稱呼,後來日本人更名為「萬華」。貴陽街是臺北市的第一條街道,它開啟了萬華的繁榮點。
在《萬代繁華》影片中,莊振東提到萬華有三寶--善心、古蹟、產業。早期的中央市場、果菜市場、青草巷、服飾街,造就了萬華繁榮的產業,萬華也是通往新北市的交通樞紐。「義倉碑」、「育嬰堂碑」、「學海書院」是萬華的古蹟,在先人的耕耘下,見證了良善的典範。
《萬蕊心蓮》影片細說社區推動募心蓮的過程,強大力量成就萬華靜思堂落成,儼然成為萬華新地標。證嚴上人祝福萬華就像「萬朵蓮花」處處開,鼓勵志工們要將善與愛的能量,遍灑在萬華每一個角落。志工謹遵守證嚴上人指示,在社區推動四大志業、八大法印,即慈善、醫療、教育、人文、骨髓捐贈、國際賑災、環保與社區志工。
 志工們專心聆聽志工楊茹云分享一善破千災,回歸清淨本性,並勤作筆記。(攝影者:林茂生,地點:萬華靜思堂,日期:2014/03/15)
志工楊茹云分享,慈濟落實社區志工的由來,源於1996年8月賀伯颱風重創臺灣,全球慈濟人投入救災的行列,秉持著「跑在最前,做到最後」的精神。風災後的臺北街頭,堆積如山的廢棄物,慈濟人由南部開著卡車到北部幫忙清運。
風災過後,上人在行腳時正式提出推動「社區志工」的理念,將慈濟人依居住地重新編組,以落實「敦親睦鄰,守望相助」的目標。
說一千遍不如自己做一遍,楊茹云鼓勵社區志工把握有用的時間共行菩薩道。她也分享來慈濟洗心,越洗越清淨,保有一顆清淨無染的心,就能時時戒慎守護好一念心,人人法入心,勤修善法才能積福德。
莊嚴道場 從地湧起
2014年萬華區社區志工研習班手冊和往年不一樣的是,在封面印有莊嚴的萬華靜思堂。慈濟志工張玲菁承擔今年(2014年)萬華區社區志工研習班手冊製作,在製作過程看到一則新聞快報,是慈濟志工沈國蘭分享萬華靜思堂從地下湧起的歷史足跡,讓她覺得這是最好的分享題材。
張玲菁分享,為了讓新發意菩薩對萬華靜思堂有更深刻的了解,手冊詳細介紹如何將混雜的賭場變成清淨的道場?這不是奇蹟,確實是萬華區社區道場所在地的轉變,現今萬華靜思堂是社區的明燈。
 知心相契、你心會我心,隊輔和學員們交流融洽,滿心歡喜。(攝影者:林茂生,地點:萬華靜思堂,日期:2014/03/15)
今年二十六歲、臉上帶著陽光般笑容的學員吳峻榮,家裡在環南市場做批發商,清晨就要開始工作。雖然家住板橋,但好因緣卻在萬華,在慈濟志工戴心慈的鼓勵下到萬華社區上志工課。吳峻榮分享,在宜蘭念佛光大學時就曾參加慈青社團,在社團承擔人文真善美功能。雖然已經畢業五年,但對於在菩薩道上的學習,還是念念不忘。
2013年承擔萬華靜思堂親子成長班隊輔的陳淑芳,與慈濟志工林佳樺是鄰居,在林佳樺的鼓勵下報名今年的社區志工課,娘家住在花蓮的陳淑芳分享,讀高中時就與慈濟結緣,開始繳功德款,對於慈濟人的心靈故鄉「靜思精舍」,她可以如數家珍。林淑芳表示,平常最喜歡看大愛電視臺,在看大愛臺時能讓她學到很多法水,也了解到慈濟的善行遍及全球。
從小就在爺爺與奶奶呵護下長大的張詠勝,與萬華靜思堂比鄰而居,有一座這麼莊嚴的道場能讓他學習,張詠勝說要好好地把握。在慈濟志工陳宗明的帶領下,報名今年的社區志工課。年輕單身的張詠勝提到,現在除了工作與照顧爺爺奶奶,就是要在菩薩道上更精進,願將來能受證為慈誠。
把握因緣 行善轉命
家住萬華的學員黃麗卿分享,她曾受邀觀賞在臺北小巨蛋的經藏演繹,深入經藏後讓她非常感動,覺得上人的法水讓她非常受用。在萬華的街道上看到莊嚴的靜思堂落成後,覺得自己的心和慈濟更近了,發願要投入萬華區慈濟志工的行列。今年元月退休後,在環保志工左阿榮的鼓勵下,報名今年的社區志工課,未婚的她希望能在家多陪伴父母親,以及加入菩薩道。
 梁桂美說自己有很多壞習慣,在獄中,「靜思語」是她的精神食糧,也是她改變的動力。(攝影者:陳昭賓,地點:萬華靜思堂,日期:2014/03/15)
在人生的旅程裡曾遇到大起大落,學員謝宗恩在四十五歲以前,家庭、事業什麼都有,四十五歲以後人生從彩色變成黑白,讓他的意志力跌到谷底。五年前在妹妹的鼓勵下,加入慈濟行善的行列,聽到上人說:「人生不順遂,只要轉念就好。」這句話深深埋在他心裡,成為他學習的動力,也相信行善能轉命運。
劉光展心中一直期待能加入慈濟當志工,在臺灣大學的學習課程中,與慈濟志工林怡臻結緣,成就他進入慈濟的心願。去年暑假回花蓮時,有遊子返鄉的感覺,常住師父一句:「有空要常回來。」讓他心中有著無限的感動。劉光展分享,今天有這一分因緣是他的福報,要好好把握這分因緣。
萬華社區志工研習班,是人間菩薩大招生的搖籃,在一百五十八位志工的鼓勵與陪伴下,圓滿了第一次的研習,期待下一次的課程再見。
|
|
愛無礙心智障礙服務方案
讓大孩子維持社會功能,培育自立生活能力,提升信心及獨立性。讓家人獲得喘息,降低社會中高壓家庭的風險。
~大孩子需要您的支持,讓愛持續前進~
劃撥帳號:22587522
戶名:臺中市愛無礙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