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林欣芸
王室 | 2014-4-2 17:45:54

新疆吐魯番勝金店古墓群出土3100株麥稈,金黃的麥稈,新鮮如才被碾壓過,有的麥稈上還有完整的麥穗,也呈現金黃色。專家說,這批麥稈距今約2200年至2050年,也是迄今為止,世界考古史上數量最多、保存品質最好的小麥。

新疆吐魯番學研究院1日對外指稱,該院與中國科學院達成協議,從吐魯番勝金店古墓群出土的3100株麥稈,已被送往中科院人文學院科技室與科技考古系研究人員手中,這些麥子將接受植物考古學研究,研究成果將年內出爐。

《中新社》引述吐魯番學研究院技術保護研究所工作人員說,上述麥稈出土於古墓群M9號墓葬,當時這些墓葬是用來當做墓棚。該工作人員介紹,這些麥稈足有10公分厚,在麥稈下面是15公分到20公分厚的駱駝刺,下面才是完整的墓葬。

研究人員研判,這批麥子距今大約2200年至2050年,應為西漢時期或更早。金黃的小麥桿,新鮮如才被碾壓過,有的麥稈上還有完整的麥穗,也呈現金黃色。

0.jpg

▲考古人員正在清理麥稈。(圖/新疆網)

從目前研究來看,專家們得出初步結論,兩千多年前吐魯番地區的每株小麥平均麥粒達到10粒,現在的麥子每株麥粒為20粒至30粒。經過兩千年的發展,麥粒也才翻了一番,說明吐魯番當時的小麥種植栽培技術相對很先進了。

中科院人文學院科技室與科技考古系研究人員李晶靜指出,小麥大約是四千多年前傳播到新疆,但長久以來小麥的種植方式、加工方式在新疆如何進行,一直是個謎團。這次研究發現,至少在吐魯番地區,小麥的種植已經是「精耕細作」,當地古人已經定居,並且在遊牧之餘,開始花費長時間來打理麥田,也說明小麥在當時的吐魯番地區已得到大面積種植。

據報導,初步研究成果已讓專家們興奮不已,因為對麥稈的研究可以瞭解古代人類食物生產的起源與發展過程等。隨著研究的深入,麥稈所攜帶的古代資訊,或許會為西漢王朝在吐魯番盆地經營屯田找到實物證據。

評分

已有 3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寶藍 + 10 + 10 真的相當神奇特別
19830523 + 10 感謝大大分享
吳夠閒 + 6 + 6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26  金幣 + 16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謝謝您,喜歡文章,請幫忙點感謝唷!
回覆 使用道具
ongou28
大公爵 | 2014-4-2 19:06:58

路過看看。。。推一下。。。
引言 使用道具
19830523
高級版主 | 2014-4-2 20:48:51

>>>>>>感謝您的分享<<<<<
引言 使用道具
區爺
王室 | 2021-10-8 07:01:22

💗非常感謝您辛勞無私的分享💗
讓小弟增廣見聞不少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