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孩子都有喝牛奶啊!為什麼還是長不高?」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醫師楊晨說,發育中兒童每天不只要喝一杯牛奶,至少要兩杯才夠。她長期以來,針對門診兒童進行詳細的飲食調查,發現大多數的孩子平均攝取鈣質只達建議量的五到六成,甚至還只有兩成,連一半都攝取不到。
根據衛生署多年前曾進行的「台灣地區國小學童營養健康狀況調查」發現,即將進入青春期的10到12歲學童中,有98%的學童鈣質攝取量未達建議量,楊晨近幾年來針對門診中的兒童,請家長詳實記錄兒童每天飲食攝取,進行「臨床門診兒童的飲食追蹤紀錄調查」,結果發現,許多家長雖給孩子喝牛奶,但卻喝不夠,此外,兒童吃太多含糖的食物,又不早睡,也抑制讓他們發育的生長激素分泌。
楊晨自己本身也有三個青春期的孩子,老大、老二身高分別是183公分和181公分,連讀國二的老三也有163公分,記者詢問她孩子長高的密訣,她表示,其實密訣每個家長都知道,「多運動、早睡覺」,但卻很少執行,她則要她每個孩子每天都跳繩跳五百下,晚上十點前就把孩子都趕上床,除此外,她也嚴格限制孩子不吃糖,因為糖會抑制生長激素分泌,而運動與早睡則會刺激生長激素及退黑激素,讓孩子長得高又壯。
楊晨說,據她的調查發現,多數孩子飲食中很少正確選擇攝取含鈣量高的食物,其實牛奶1杯240CC的含鈣量只有266毫克,所以10到12歲的發育中兒童,一天起碼得喝兩杯以上。
而除了牛奶以外,也要多吃含鈣量高的食物,像小魚干只要10克,就有221毫克的鈣,而五香豆干只要兩片就有218毫克,1碗加鈣米約有340毫克,鰻魚罐頭1小盒80克,有287毫克的鈣。
至於蔬菜也有不少鈣質,像芥藍菜只要小小碟約100克,就有238毫克的鈣,紅莧菜1小碟有191毫克、莧菜1小碟有156毫克、綠豆芽有147毫克、紅鳳菜有142毫克,而小白菜、油菜、芥菜,每小1碟也有100毫克左右的含鈣量。
台北醫學大保健營養系系主任陳俊榮提醒,不只有老人需要補充鈣質來預防骨質疏鬆症,兒童與青春期攝取的鈣質,更是幫助成長,以及未來保持骨本、降低未來骨折風險很重要的「本錢」。
--------------------------------------------------------------------------
★每天兩杯牛奶 取代含糖飲料
楊晨說,常遇到家長一聽到孩子缺鈣,就急著讓孩子吞鈣片、吃鈣粉,不過她建議還是盡量從飲食中攝取,只要每天早晚一杯240cc的牛奶,大約就能獲得500毫克的鈣質。如果對牛奶過敏。喝了會拉肚子,可以吃兩片五香豆干,或是多吃芥藍菜、紅莧菜、莧菜等深綠色蔬菜,也可以用小魚乾當零嘴增加鈣質攝取量。
★晚上9時到淩晨3時 長高「精華時段」
楊晨也提醒,足夠的鈣質只是生長發育的「材料」,孩子要長高,建議仍要早睡早起,晚上9時到淩晨3時,是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候,因此孩子最好提早就寢。另外,建議讓孩童養成運動習慣,可以刺激生長激素分泌;大多數孩童愛喝的含糖飲料,會抑制生長激素,要盡量避免。 |
評分
-
總評分: 名聲 + 30
金幣 + 20
查看全部評分
|
只要我相信 我願 我要 毅力實踐 就一定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