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akb48at
王子 | 2014-5-8 19:42:19


▲吃飽飯老覺胸口「卡卡的」,非得捶胸頓地一番,才嚥得下去,當心恐是食道弛緩不能症。(圖為模擬畫面)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食不下嚥,每次吃完東西胸口就「卡卡的」?當心是食道失去彈性!體重曾重達110公斤的譚小姐,接受胃食道減重手術,成功甩肉40公斤,沒想到,手術後卻出現吞嚥困難的症狀,診斷為「食道弛緩不能症」,每次吃飽,都得捶胸頓地一番,這餐飯才嚥得下去,醫師提醒,嚴重者恐致食道彎曲變形,必須全切除重建。

台大醫院胸腔外科主任李章銘表示,食道弛緩不能症好發在30歲以上年齡層,因食道神經元受損,會出現吞嚥困難,食物逆流與體重減輕等症狀;成因目前不明,但與自體免疫與發炎反應有關,國內推估每年約有2至300名病患。

以譚小姐為例,早在減重前即有輕微的症狀,又因為接受手術,體重一口氣降到70公斤,發炎反應加劇,才讓症狀在短時間之內惡化,吃東西完全吞不下去,感覺胸口卡卡的。

李章銘形容,食道神經元一旦失去功能,食道不會蠕動,就像條失去彈性的橡皮管,下方括約肌無法打開,食物下不去,只能全積在半途,不過,一般人吃東西都是挺著身子,重力牽引影響,食物最終還是會「落袋」,也有人吃一碗飯不行、再塞第二碗,硬推下去。

食道弛緩不能症雖沒有立即生命危險,但醫師警告,長期置之不理,會提高罹患食道癌的機率,更可能導致食道「大腸化」,彎曲變形,有如九彎十八拐,屆時食物完全無法通過,必須手術切除食道予以重建。

治療食道弛緩不能症,可用藥物放鬆肌肉,或以氣球擴張術撐開食道,但李章銘說,這兩類方法都只治標不治本,復發機率極高,以擴張術為例,5年內有3分之1會復發。

李章銘指出,台大醫院前年開始,引進經口內視鏡食道肌肉切開手術,利用嘴巴的自然孔,不必留下傷口,就能治療症狀,迄今成功完成5例,像譚小姐治療之後第3天即恢復經口進食,第5天出院,出院之後吞嚥功能完全恢復正常,更避免傳統開胸、開腹手術可能的沾黏風險。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
FB分享
★★★我不住海邊,我住海裡,潛水中不在★★★
回覆 使用道具
santy013
王室 | 2014-5-9 02:07:08

減肥還是漸進循序的好
尤其女孩子 一口氣減太多 身體很容易出毛病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引言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