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F 捷克論壇

搜尋
查看: 172 | 回覆: 0 | 跳轉到指定樓層
potpipi
王爵 | 2014-6-20 13:41:15

溝上人家拆除 80年日治古橋露出


溝上人家拆除 80年日治古橋露出

花蓮市橫跨自由大排水溝上有四座日治時期興建的橋樑,其中保存較好的福住橋、第二福住橋原被指定為縣定古蹟;另兩座昭和橋、稻住橋過去一甲子,因溝上違建戶而被深藏在底下,最近隨著違建戶拆除,兩座八十多年歷史的橋樑也重現橋墩、護欄等結構。

東華大學碩士、地方文史工作者黃家榮說,目前的自由街排水溝或稱自由大排,一般花蓮人都以「溝仔」稱之,在日治時期被稱為「川邊」,也有人稱它「紅毛溪」,聽地方耆老說,一甲子前還沒被違建戶加蓋前,河水清澈光潔,魚蝦成群,是附近小朋友天然的戲水池。

4橋樑 2座外觀較完整

而橫跨自由大排的南北通路上,在日治昭和年間,從東向西則分別興建稻住橋、昭和橋、福住橋、第二福住橋四座橋樑,黃家榮說,從日治時期地圖中可看到這四座的名字,而目前除福住橋、第二福住橋外觀比較完整,上頭還有日文的橋名,位於中華路上的昭和橋,橋面護欄早被拆除,僅存橋面、橋墩。

黃家榮說,中正路上的稻住橋,過去橋護欄被溝上人家的建物擋住,只有橋頭柱還露在外面,不過上頭的昭和紀年、橋名都被破壞,改成民國紀年,還被漆上白色的水泥漆,這次因拆除工程,不僅深藏地下的自由大排重現天日,稻住橋的護欄也重現世人眼前。不過這樣的光景很快就會消失,因縣府正進行自由街大排整治加蓋工程,目前的自由大排將加蓋成景觀道路「香榭大道」,兩座橋又將再度埋藏底下。

加蓋完成 將再度埋藏底下

而另外兩座原本被指定為縣定古蹟的福住橋、第二福住橋,由於自由街大排的整治加蓋工程,攸關市區治水防洪計畫,所以去年文化局審查之後同意改列成歷史建物,將拆除易地保存。

黃家榮說,紅毛溪的歷史相當坎坷,上段被水泥覆蓋,充作目前的自由街停車場;中段蓋成溝上人家,用來安置祝融肆虐後流離失所的受災戶,河段從此暗無天日,原本清澈的溪流被人遺忘,甚至被指責成髒亂不堪的衛生下水道,但先進城市都相當重視貫穿市區的小溪流,目前臉書上很多網友都開始發聲,希望能保留部份河段,讓市區中也有條清澈的親水小溪流經,還有降低城市溫度的功能。

本文章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入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加入會員

x

評分

已有 1 人評分名聲 金幣 收起 理由
santy013 + 2 + 2 感謝大大分享

總評分: 名聲 + 2  金幣 + 2   查看全部評分

分享分享 收藏收藏1
FB分享
歡迎會員點選下列圖片/文字參與2017最新活動喲...讓您賺積分、搶金幣、奪勳章!!!
活動專區
健康與養生  ☆好市民達人☆
回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入後才可以回覆 登入 | 加入會員

建議立即更新瀏覽器 Chrome 95, Safari 15, Firefox 93, Edge 94。為維護帳號安全,電腦作業系統建議規格使用Windows7(含)以上。
回頂部 下一篇文章 放大 正常倒序 快速回覆 回到列表